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字数:5529 字 浏览:1878次 下载:35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从前年到今年,中央已经连续发了3个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2004年的1号文件是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着重解决农民问题;2005年的1号文件是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重解决农业问题;今年的1号文件提出了全面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至此,中央已经提出了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针对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农村发展的实际所作出的正确决策。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毋容讳言,城乡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1。由于农村率先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活力,农民收入出现了难得的连续几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到1.8:1。农村的率先改革和发展,使我们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农产品短缺问题,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的改革和发展。但是,从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城市改革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滞后于城市,到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3.3:1。按照国外的一般规律,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在1.5:1比较合理,超过2:1的国家已经不多,像我国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是极少的。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农村,多年来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着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客观要求。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消化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的需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而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当放在占我国人口60%的农村市场。20多年来,农村市场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改革开放初期,县和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左右,2004年已经下降到34%,平均每1个城镇人口购买的商品相当于5个农村人口的商品购买量。农村购买力的下降不仅标志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拉大,而且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工业投资成倍增长,形成了一批过大的生产能力。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消化这些富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代表,作为执政党,必须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近3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支农惠农措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仍然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基数相差较大,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个多百分点的绝对额才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如果这种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不能加以改变,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扩大到3.7:1。因此,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成为当前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得以实现必须要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从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作出的正确选择。韩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200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1.4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1:0.94。在30多年的时间内,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在1:0.8到1:0.9之间,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同步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在70年代初政府就拿出财政支出的1%,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村运动。当时政府确定20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道路硬化、建自来水、屋顶改造等,由村民民主决策,自主选择项目,经县乡政府批准后免费提供水泥、钢筋,平均每户免费供应水泥10袋左右。他们强调新村运动是“勤勉、自主、合作”的精神运动。以后这种精神扩展到城市,形成“民族自立、实业报国、身土不二”等民族精神,成为支撑韩国现代化的精神支柱。我们今天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比起30多年前的韩国要高得多,尤其是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我们应当比韩国做得更好。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中心环节
  搞好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和城市的带动,但是,归根到底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靠农民自己的艰苦努力为农村建设提供积累,因此,新农村建设要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为中心。
  必须大力发展高效益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要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扩大优良品种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确保主要立足于国内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要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大力发展高效益农业和设施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要实施以劳力换土地的战略,扩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主要包括花卉、水果、蔬菜、药材、茶叶、畜产品等的出口,适当进口一些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包括国内短缺的粮食品种和饲料。如1亩塑料大棚可安排两个劳动力就业,如果生产蔬菜,每亩每年产出可达1万多元,如果种植花卉,每亩产出可达几十万元。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并增加出口,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出路。发达国家农业产值中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重大体在7:3,我国目前为3:7,发展畜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藏和销售,延长农业产业链。国外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重为1:5,我国目前的这一比重为1:0.8,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具有广阔的前景。扩大农产品出口,关键在于按照国际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制度,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前年和去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出现逆差,对我们敲起了警钟。外贸、农业、质检等有关部门要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协助农产品出口。相信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一定能够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那样,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通过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要以荷兰、丹麦和以色列为榜样。荷兰只有22万农业劳动力,农业条件远不如我们,每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700亿美元左右,净出口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达到3万欧元以上。主要是通过进口一些粮食和饲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花卉、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使农业成为一个高效益的产业。丹麦地处北极圈附近,农业条件也不理想,但丹麦的猪肉出口世界第一。我国猪肉产量世界第一,但是出口量远远低于丹麦。要学习丹麦工厂化、优质化的养猪业发展模式。以色列干旱缺地,在荒漠中发展节水农业、高效益农业,培育农产品的优良品种,成为花卉、水果、蔬菜的重要出口国,使农业成为比二、三产业投入产出率更高的行业。这三个国家与我国农业具有类似的条件,要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要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包括向城市转移和就地转移。“十五”时期我国提出实施工业化、城市化战略,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2005年的43%,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小城镇,促进农业劳动力就地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如果“十一五”期间城市化水平能够再提高7个百分点,2011年到2020年再提高10个百分点,使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比重由目前的47%下降到30%以下,即接近达到目前浙江省的水平,那么,我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将会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的状况将得到初步缓解,这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也是今后十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因素。这也是许多人讲的要“跳出农业来发展农业,跳出农村来发展农村”,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要把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状况摆在突出位置
  多年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医院等建设主要靠财政投入,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财政很少投入,主要靠农民自己投入。所以,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把发展公共服务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四个方面:
  一是道路的硬化。重点是乡到村、村到村、村到户道路的建设和路面的硬化。现在农村运输工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道路建设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据江西赣州一年多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由政府出资招标采购水泥并免费提供给农村,乡村道路的路基由农民自己修建,验收合格后发给水泥,这就把政府的投资和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实现了乡村道路的硬化。二是饮水安全。目前全国仍有2亿多人饮水质量不合格,要尽快解决。同时要大力普及自来水。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有30%。根据赣州的经验,采用变频式水泵,搞无塔式集中供水,投资较少。农民有了自来水,就可以购买洗衣机,建水冲式厕所和洗淋浴,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三是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推广沼气,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秸秆气化、小水电等清洁能源,这对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环境卫生。要清垃圾、清污水、清淤泥,搞好农村环境卫生。许多地方实行“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全面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深受农民欢迎。
  要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用两年时间,在全国农村取消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免费供应课本,对住校学生进行生活费补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要把重点放在扩大农村职业教育上,把没有升上学的高初中毕业生集中进行一到两年的职业培训,使每人学会一门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争取到2008年基本普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推广农村低保制度、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
  四、深化农村改革,建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国家财政支持和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应逐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要在近两年财政对农村投入明显增加的基础上,今年做到比例不下降,增加额有所扩大。要建立奖勤罚懒的机制,把政府投入作为诱导性投资,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对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地方,继续加大支持,鼓励农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多年以来,由于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削弱,由乡和村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名存实亡,双层经营体制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家庭单层经营。这种分散的小生产,很难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要求,必须加快建立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这就是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根据经验,参加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没有参加的农户收入提高30%以上。要通过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抗风险的能力。要以全国人大制定《合作社法》为契机,积极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
  (三)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推进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
  农业税取消后,必须配套进行精简乡镇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实行村财乡管、乡财县管等管理体制,通过转移支付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等开支的需要。只有配套地进行这些相关的改革,才能使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巩固下来。湖北省在乡镇机构改革上已经走在了前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是为被精简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他们走上新的就业岗位,并建立起养老保险。
  (四)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1号文件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共提出了11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这是农村金融体制的重大突破。要认真研究落实有关精神,积极地进行试验,稳步地推进各项改革。通过搞活农村金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加强村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选拔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改革以来,农村出现了大批率先富起来的乡村,他们往往都是由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组织广大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二三产业,实行以工建农、以工补农,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当地农民过上现代生活。要总结推广他们成功的经验,把建好基层领导班子和选好农村致富的带头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来。对不合格的领导班子要及时整顿和改选。“送钱送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这是许多地区农民的迫切愿望。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