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提升地方党委科学发展能力五大要素
字数:10233 字 浏览:1543次 下载:35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地市级地方党委作为一个地区的领导核心,处于中观层面,既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承上启下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又是一方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者,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和特殊的使命。这几年来,**市委在领导科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增强实践意识,创新实践特色,取得了初步的实践成效,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在实践中提升了科学发展的能力。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必须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
  地方党委受党和人民的重托执政一方,执政也好,领导发展也好,首要一条就是出发点要正确,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理念是执政的先导,是发展的指南。只有出发点正确,才能保证执政和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出发点正确,就是要始终坚持并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执政和发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做到立党为公不为私、执政为民不为已。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有了正确的执政理念,才会有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发展理念必然催生造福一方和长期造福一方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就会自觉地克服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而不是急功近利;就会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作秀”、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就会自觉地追求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政绩;就会真正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到广大老百姓身上,这是执政党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地方党委推动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
  因此,判断地方党委发展观和政绩观是否正确,集中到一点,就是看你心中是不是真有老百姓,老百姓是否真心说你好。一个执政党长期执政,一个执政者在一个地方长期主政,要让老百姓一时说你好比较容易,而要让广大老百姓永远说你好、真心说你好,甚至你走了以后还说你好,真的不容易。因为老百姓的素质参差不齐,老百姓的需求各不一样,老百姓对执政者的各方面的要求和诉求越来越高,迫使我们必须顺应民意、与时俱进,把执政为民、发展为民作为从政的庄严承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的转变,从人民群众思变、求富的愿望出发,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全面、协调、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发展的成果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极大地振奋了民心民气,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地方党委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也显著地提升了党委的凝聚力、动员力、组织力,夯实了执政一方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二、要善学习,重实践,会落实,求实效
  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提高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衡量地方党委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关键是看能否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策在一个地区贯彻实施好,并且取得显著而实在的发展业绩。
  一是要善学习。向学习要能力,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一个执政者,对待新思想、新事物是乐于接受,博采众长,还是本能地加以怀疑甚至抵制;新思想、新事物是被少数执政者接受,还是成为群体性的共识,这反映出一个执政者或执政群体思想环境的封闭或开放、人们观念的保守或进步。一个执政者只有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愿意接受、善于吸收,才能激发无限的创造活力,散发着勃勃的生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只有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视野把这些新东西、新事物吸收好、学习好、借鉴好、利用好,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赢得发展的主动。科学发展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展的理论。近几年来,我们从市委“一班人”带头学起,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委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文件,特别是对作为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我们更是把它作为新阶段统领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来深入学习和实践。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之初,一些地方在贯彻落实上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十分自觉的,口头上喊的和行动上做的也并非完全一致。而在我们**,总体上做得是好的。早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我们在探索区域发展道路中就已经注重把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较好地体现出科学和理性。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更是注重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在科学发展上从自发进一步走向自觉,从理论上的清醒走向实践中的坚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见效果。科学发展还必须掌握发展的科学知识,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国际经济、金融知识、对外经贸知识、法律知识等作为必修课,大规模组织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基本建立起来了,党员干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能力、按国际运行规则办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是要重实践。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要实践,确确实实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一切工作的始终和方方面面,用科学发展新理念指导跨越发展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贯彻落实的能力,努力在执行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创造性把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比如,同样是贯彻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我们就从**有江有海的实际出发,提出江海联动开发战略,推动了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江海联动逐步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并上升为全省战略,同时也得到了温总理的充分肯定。同样是落实中央“五个统筹”方针,我们就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八个统筹”。同样是搞新农村建设,中央提了六句话、二十五个字,而我们就讲“民富村美风气好”。同样是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政策,我们在学习把握上始终坚持从我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宏观环境偏紧时,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投资主体的愿望出发,尊重实际,尊重发展,始终做到抓有效的投入不动摇,始终坚持跨越赶超不松劲、不停步;政策环境宽松时,坚持在注重好的前提下追求发展上的快,从而以经济发展质的飞跃拉动了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反映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我们提出要危中抓转机、难中攀新高,抓住政策扶持、产业转型等重大机遇,强势推动经济逆势上扬。正是靠我们这些创造性的实践,创造性的突破,我们才有了实践特色,才干成了前人没有干的事、前人想干而不敢干的事,圆上了大桥、大港、大学、大船、大馆、大产业的梦想,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三是要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好,如果落不到实处,就不能转化为发展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抓落实是一种理念和态度,是一种责任和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和水平。我从2001年担任**市市长以来,始终坚持把抓落实作为第一真功,把落实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作为提升科学发展能力最重要的方面,从思想境界、工作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努力克服干部队伍中不愿抓落实、不敢抓落实、不善抓落实的顽症。围绕跨越发展的主要任务来推进落实,不但锻炼了干部的能力,也提升了落实的效果。近年来,尽管我们各项工作目标定位高,组织推进难度大,但由于着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市上下都能够扑下身子抓落实,组织领导得当,推进措施有力,较好地保证了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的圆满完成。
  四是要求实效。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停留在表面理解和空喊口号上,不追求暂时的、形式上的效果,不推行功利的、跟风的举措,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谋实招、求实效、得实惠。一方面看发展的成效,另一方面看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作为地方党委,我们坚持把发展的目标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把推动发展的成效作为衡量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准,以领导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又好又快的发展。几年来,我们实现了**发展的大步跨越、整体跨越、持续跨越,经济发展持续爬坡过坎,速度和效益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双领先。2003年GDP超过1000亿元,2005年始增幅连续三年领跑全省,到2007年末跨入超2000亿元城市行列,2008年突破2500亿,经济总量8年翻了近两番;2003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亿,2006年突破200亿,2007年突破300亿,2008年则逼近400亿元,经济实力已经实现了从崛起苏中到融入苏南,正在挺进长三角核心圈。我们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所辖县(市)均跻身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城乡收入比也好于全省全国。全面小康进程加快,今年将以市为单位在江苏江北率先全面达小康。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我们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并夺得为数不多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这些荣誉,折射出的是科学发展成效,是以“跨越赶超、全面协调”为特征的“**现象”的生动缩影。
三、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具有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提升发展能力的可靠保障。实践中,我们除了通过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以深化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外,在组织领导科学发展上,注重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能力建设之中,用制度来引导、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
  1、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作为地方一级党委来说,推动科学发展,首先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对此,我们坚持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基础,以规范完善议事决策机制为切入点,保证科学发展始终不偏离轨道。就市委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积极探索和完善公众参与民主决策机制,形成了调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党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将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方智慧作为规范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行为的首要环节,不断扩大议事决策民主化程度。市委在作每项重大决策前,特别是涉及全市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广大干部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反复讨论。我们针对地方党委换届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的新变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从领导班子议事范围、决策程序、沟通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相关制度。对常委会、全委会职责重新定位,进一步完善了市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落实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工作沟通协调制度,拓宽、规范书记与常委、常委与常委之间的协调沟通渠道。完善了市几套班子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常委会内部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等,努力减少班子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地方党委领导科学发展,一方面是定方向、作决策,另一方面就是抓作风、抓考评。2001年,面对**经济低速、发展低位、机关干部效能低下、精神低糜的现状,我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率先实行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联动抓,提出把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作为提升机关工作效能的切入点,全面强化绩效管理。之后,又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断赋予机关绩效考评以科学的内涵,不断完善融职能目标、共性目标和综合评议于一体的“三位一体”综合绩效考评模式。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长效的目标管理导向机制、日常工作推进机制、综合考评奖惩机制、全程监督制约机制。在这个机制的作用下,形成全市上下每个部门、每个机关、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一种高点定位、自我加压、争先创优、争先晋位的浓烈氛围,使每个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能自觉自愿地感觉到压力和动力。原来许多部门在全省位置靠后,现在绝大多数部门在全国同比均数一、数二,包括一些原来群众反映意见大、上面领导批评多、位置一直处于后进的部门都能够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机关面貌的深刻变化,赢得了人民群众和投资者的好评,几年来,社会各界对机关作风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08年,我市成功跻身“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具创新环境城市”行列。这一做法开全国先河,被原国家人事部誉为“**模式”并以简报形式向全国推广,我市因此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地级市联系点。正因为我们抓住了机关绩效管理这个“指挥棒”,起到了引领科学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3、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监督机制。主要是通过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的执政和发展行为。我们在全国率先围绕规范“一把手”用人权、用财权和用编权,创新监督形式,整合监督手段,实施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责任审查、经济责任审计、编制责任审核“三联审”,进一步完善了刚性的问责机制。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以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为突破口,持续加大广大群众的社会监督力度。目前,乡镇、村两级已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市级机关90%以上部门、单位联入“网上政务大厅”或自行建成行政权力电子系统,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注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省率先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创新,率先构建“大宣教”格局,在发展中科学地教育干部、培养干部、保护干部,做到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
  四、努力实现跨越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社会和谐是人类发展的美好追求,是地方执政者必须认清和把握的发展方向。新世纪初我们就提出要“富民为先”、“以民为本”,尽可能地缩小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差距,这实际上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到2003年我们提出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后,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但随之而来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做到既能实现持续跨越发展,又能保证社会持久和谐稳定,促进两者的平衡和良性互动?这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也是衡量我们领导发展能力的一把重要标尺。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坚持在跨越发展中构建和谐**,以和谐**建设保障跨越发展,有机地把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社会和谐不仅是发展保障,更是发展目标,不仅要树立和谐理念,而且要高点定位,增强前列意识。2006年初,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暨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与经济建设一样走在全省的前列。2007年初,市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建设社会和谐新**的实施意见。目标上分两步走:第一步,与率先在江苏江北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确保到2010年、力争2009年,使**成为全省江北社会和谐程度最高的城市,跻身江苏和谐程度高的城市行列,使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要求在我市得到充分的体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第二步,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确保到2020年、力争2016年,使**经济更加发达、人民更加富裕、法制更加完备、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定、生态更加优良,成为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之一。
  和谐社会建设同样需要真抓实干。我们坚持紧密结合**的实际,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走在全省前列的和谐社会建设具体内容和方法。提出构建“十大和谐关系”:即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教育关系、和谐医疗关系、和谐司法关系、和谐公共管理关系、和谐城乡和区域关系、和谐信用关系、和谐社会群体关系等。在方法上,我们广泛组织开展了十个方面的和谐创建活动。这些都有力地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推动和谐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在,从市级党政机关到基层乡镇村(社区)再到各行各业,和谐社会建设做到了全渗透、全融入,一些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较好地实现了发展有序、利益协调、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生动局面。
五、学会把握好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地方党委如何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不断提升领导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是关键。对各级地方党委来说,需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坚持走“特色路”。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上级要求和本地区工作上的结合点,最大程度地把握本地实情和发展大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谋划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就是“特”字,“特”在中国特色。**的“特”,就是从市情实际出发,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人而宜,走好自己的路。我们所走的“特色路”,就是不简单地过去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过去在特定条件下做得对的,取得成果的,拿到现在不一定做得对,能够取得成效。比如,在系统筹划**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时,我们在原有“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四句话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依托江海”,“全面小康”的内容,虽然仅仅增加了两句话,但更加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切合了**资源禀赋的特点;更加考虑到发展的价值取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所走的“特色路”,就是不简单地人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对于别人好的东西,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借鉴,又要防止简单的拿来主义。就拿学习苏南来说,近年来,积极借鉴苏南模式中有益的东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同时又从**作为“江苏的温州”的市情特点出发,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建设的另一主战场,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双引擎”。这就是不人云亦云、跟风盲从,而是始终遵循客观规律,把握自身实际,走好自己的路。我们所走的“特色路”,就是不简单地上面要求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上面说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见,对各地个性化要求并不能完全涵盖,我们就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发展才能更具特色、更有成效。我们所走的“特色路”,不是简单地今天这么做明天又那么做。地方党委在谋划领导科学发展时,走好特色路,绝不是一会儿出一个思路,一会儿搞一个特色,让下面无所适从。而是在深入调研、正确决策的基础上,保持政策、思路的连续性,一以贯之地坚持推进。
  第二,要敢于抓“牛鼻子”。牵住改革开放这一区域发展的“牛鼻子”,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跨越发展的最大动力,抢占全面发展的制高点,开掘跨越赶超的动力源,是执政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抓住它就有了动力和活力,离开它就是死水一潭。这些年**之所以能汇聚跨越发展所需的要素,不单靠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根本上是得益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市场化为方向,把强攻改革作为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开辟生产力新空间的工作方针。起步早,就是注重率先改革,在江苏率先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率先把民营经济作为区域主流经济来抓,率先推进社会事业的市场化转型,早改早得益,改革赢得了巨大的先发效应。力度大,就是注重全面改革,不搞单兵突进,而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坚持综合配套,全面推进,促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全面协调。效果好,就是注重和谐改革,我们改革强度之大令人瞩目,而过渡之平稳、社会震荡之小、综合效益之好却令人称奇,有人称之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地方党委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善于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从决策环节开始就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上是否能维护、能力上是否能承受作为第一信号,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改革充分释放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全市民营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加速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机制,是地方党委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又一重要体现。拿**来说,我们打出了产业、江海、上海三张牌,确立了全面重返江苏开放型经济第一方阵的目标,以“五城同创”为抓手,全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以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各类沿江滨海工业区为支撑,全面增强对外开放的承载力;以举办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港口经济洽谈会等活动为载体,全面彰显对外开放的城市魅力。**利用外资连续多年实现“撑杆跳”,去年达到30亿美元左右,成为全国十强、江苏三强,外经外贸持续领先,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跨越发展的龙头,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可以说,**的融入苏南、接轨上海,首先就表现在外向型经济上的融入赶超。这很大程度上也靠的是这些年来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累积效应。改革开放无止境。一个地方要发展得更好更快,地方党委就必须在改革开放上狠下功夫、多动脑筋,把这篇大文章做得更深、更透、更好。
  第三,要善于打“组合拳”。对地方党委而言,打好“组合拳”,就是要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四个建设一起抓,四个文明一同上,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跨越。从系统论观点来看,只有坚持打好“组合拳”,才能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这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系统思维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在抓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做到既注重“扭住中心抓经济”,又注重“跳出经济抓经济”,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动力和保障作用。比如说,有不少人形象地称**的跨越发展是“功夫在诗外”,从经济发展自身而言,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量的跨越主要得益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发展的整体布局而言,指**经济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综合作用。从经济发展质态而言,更加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在速度领先的同时,工业产销率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多年居全省首位,万元GDP综合能耗控减水平列全省第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在抓政治建设方面,我们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全国首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了党员干部队伍勤廉高效的形象,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好势头。在抓文化建设方面,善于从弘扬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入手,致力于增强城市文化的软实力。我们通过总结提炼“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充分挖掘“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培育精神文明“**现象”,精神文明“**现象”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并作为重大典型向全国推广,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社会建设方面,注重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础教育持续保持江苏领先,文化体育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先后培养出世界体育冠军16位,创地级市之最,城镇失业率低于全省全国水平,社会保障工作全国领先,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居全省第一。注重调适各种利益关系,以社会成员间关系的和谐,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喜人局面。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走好“特色路”,事关发展的方向;打好“组合拳”,事关发展的思维和方法;牵好“牛鼻子”,事关发展的动力,三者互为支撑、内在统一,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经验,对地方党委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来讲,打好“组合拳”十分关键。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好于全省全国,企稳上扬态势十分明显,呈现出投入大、结构优、转型快、复苏早、后劲足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02亿元,同比增长13.5%,分别高出全省、全国2.3和6.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4.07亿元,增长16.5%,总量首次超过南京,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三;工业投入量同比增长19.9%,投资总量列全省第一;规模工业完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三,工业产销率持续保持全省首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2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增长22.4%。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17.9亿元,增长9.9%,实现一般预算收入93.35亿元,增长13.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上半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5元,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636元,增长11.7%,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线。实践证明,我们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危机,实现经济较早企稳上扬,靠的正是我们几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能力的结果。
  当前,我们**面临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我们正在以深入推进江海联动开发这抓手,着力在打造大港口、集聚大产业、开发大园区、建设大城市、构筑大通道上实现新突破,勇当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确保今年在江苏江北率先全面达小康,进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建成江苏出江入海的第一桥头堡和沪苏通“小金三角”中的有力一角,使之成为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和东部沿海重要增长极,更好地发挥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长江北、服务中西部的战略作用。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