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从发达国家乡村发展成功经验看乡村振兴
字数:2991 字 浏览:2183次 下载:2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因地制宜  尊重特色  生态环保  城乡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的“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2018年2月,xx省委出台了“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对xx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我省乃至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发达国家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发展看,普遍重视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均衡、差距过大等问题。
  (一)日本的“造村运动”。日本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推动农村发展,注重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二)韩国的“新村运动”。以美化环境和农村改造建设、教育培训与激励机制结合为着力点主要通过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相配合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
  (三)德国的“村庄更新”。侧重乡村规划和布局,强调发展可持续的现代特色农业;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发展与繁荣。
  (四)荷兰的“土地整理”。强调统一规划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水资源管理,扩大农地面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五)瑞士的“乡村建设”。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六)法国的“一体化农业+领土整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加快乡村社会的现代化建设。
  (七)美国的“乡村小城镇建设”。在城乡共生模式下,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交通为基础,更加重视乡村生态、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
  (八)加拿大的“农村协作伙伴计划”。政府通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形成了新型的合作伙伴,积极帮助农民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快速实现。
  二、推动我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发达国家乡村发展经验看,各自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色。比如,日本注重因地制宜,尊重地方特色,振兴乡村经济;荷兰、瑞士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美国始终坚持城乡互惠共生理念;加拿大在乡村治理上,注重构建与农民的新型合作关系。我省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立足实际,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注重“因地制宜,尊重特色,生态环保,城乡共生”,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提升全省乡村振兴的成效。
  (一)坚持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整合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和经济优势。xx地形多样、农业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并且拥有品种多样、特色鲜明的农产品。要挖掘地方资源,尊重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扶持力度,以“一村一品”为主要方向,因地制宜地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坚持以质量和特色为抓手,建立健全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巩固特色农产品生产,做大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形成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区。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农产品的差异化、多样化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要求。加快打造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绿色通道”,通过设立直营店、与大型超市对接、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促进产品交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效益。
  (二)培育新型主体,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农业生产经验,破除“一家一户”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积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组织并引领小规模分散农户参与生产,带动农村和农民实现自我持续发展。一方面,紧密对接农民需求,完善教育指导模式,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开设各类农业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知识,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制度性供给,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的活力,引导民间投资、大型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方式,把农业与同农业相关的工业、商业、运输、信贷等部门结合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三)围绕城乡共生,提升乡村承载能力。坚持以城乡互惠共生为目标,加大乡村城镇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城镇的承载力,吸引城市人口向乡村分流。总体而言,我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交通、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当务之急,应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满足居民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产品销售、人才培训、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提供服务。同时,依托城市的科学技术与人才资源,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集约发展。
  (四)突出生态环保,建设宜居宜游乡村。深入挖掘我省乡村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强化乡村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生态优美、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在乡村规划与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注重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科学制定土地使用规划,尊重农村地区现状和农民意愿,实施农地整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注重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从体验、旅游等层面入手,以新鲜的农产品和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中介,着力打造绿色、休闲农业,引导城市居民移步农村,接触农业,感受自然,拉近乡村与城市居民的距离。
  (五)健全治理体系,提升乡村自治能力。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推进村级、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村两委作为连接政府与村民的纽带,提高村民政治参与度和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注重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提高村民福利等方面的作用。从根本上唤醒农民努力生产、改造乡村的意愿。挖掘乡镇政府、村两委、村民个人以及各种民间组织的治理潜能,做到还权于民,培育和保护乡村社会的自治能力,激发农民主人公意识,进一步推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凝聚起振兴乡村的内部力量,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六)挖掘文化资源,树立乡村文明风尚。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重视民族特色文化,重视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注重保护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乡村的民俗文化特色,探索具有可实践性的“风景+文化”的农村旅游商业模式,在扩展休闲活动多样性的同时,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和文体娱乐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养,进一步树立乡村新风尚。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