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关键
字数:3677 字 浏览:5622次 下载:2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通过引入合作社,建立起“企业为龙头、农户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的产业化联合体,把龙头企业连接市场,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并实现持续发展、增收致富的优势,与合作社管理农民、服务农民的优势,农户拥有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势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产、加、销等环节中龙头企业“统揽”不了、合作社“包干”不下、农民“触及”不到等问题,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目前,毕节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6万个,覆盖群众56.25万户189.5万人,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仅去年以来,就助力低效玉米调减种植面积380万亩。今年5月5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在“贵州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上着重指出,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种组织方式。
  第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创新组织形式来拉动。毕节市聚焦“55441111”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500万亩马铃薯、500万头牛〈单位〉、400万亩特色经果林、400万亩蔬菜、1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茶叶、100万亩皂角、100万亩刺梨),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联动,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等方式,助推马铃薯、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皂角、核桃、精品水果、刺梨、辣椒、生态畜牧业等全市11个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全市种植面积累计达829万多亩(蔬菜240万亩为复种面积)。织金县将6468个恒大集团援建的蔬菜大棚折股给贫困户,入股村合作社后,与引进的云南勐海豪扬农业、湖南耀泓农业等11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蔬菜产业。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7900万元,预计龙头企业创收2600万元、村集体实现收益700万元、贫困户收入1200万元。促进了低效玉米调减。龙头企业、合作社把群众的土地流转过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解决了农民没市场不愿调、没技术不会调的问题。在今年调减的2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中,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的就超过140万亩。贵州新农汇集团与40个合作社组成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流转土地2万多亩建香葱生产基地,成为推动市内香葱产业发展的“龙头”。夯实了农业配套设施。推进农田水利、生产便道、机耕道、排灌设施、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产后分拣、包装、冷链物流、保鲜储藏等配套设施,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全市185个500亩以上坝区已累计建成有效灌溉面积19.32万亩、机耕道1173.66公里、生产便道720.3公里、冷库库容2.62万吨,为将坝区打造成为规模化单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示范基地创造了条件。
  第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助推器”。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融合与合作,推动市场、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各类农业生产要素有机重组和优化配置,助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助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从传统种养业态向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消费和市场信息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业态过渡。比如,威宁县引进中农发集团,与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联盟发展马铃薯产业,产业覆盖新品种研发、原种和商品薯种植、销售等环节。目前生产和销售10余个优良品种,年销售种薯3.5万吨,销售收入近1亿元。助推生产体系建设。通过突破集中连片土地少、农业产业化集中度低、大量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的产业发展瓶颈,制定适应消费需求的生产、管理、市场等标准,以及“三品一标”建设,有效推进了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目前,全市无公害产地认证达537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30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达16个。助推经营体系建设。坚持合作社和农户负责生产环节,市场销售交由龙头企业负责的原则,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主产基地与超市、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对接销售;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等对口帮扶城市资源,在对口帮扶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建立推介窗口和销售专区;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创新。截止5月8日,今年全市已累计销售农产品18.02万吨,金额23.03亿元。
  第三,“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实现各方优势互补的“粘合剂”。优势互补是发展之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1+1>2”的效应。增强了市场商品意识。农民群众围绕“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参与企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转变了观念、提升了技能,增强了市场商品意识,逐步成为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已有农产品品牌683个。七星关区碧秀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朱昌镇青杠村流转土地种植350余亩大白萝卜,带动该村200余户群众参与发展。其生产的10万斤“碧秀佳牌”毕节白萝卜今年3月远销迪拜,成为毕节特色农产品的一张名片。畅通了资金筹措渠道。农户将量化到户的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再与龙头企业合作,扩大了资金规模。特别是龙头企业有了“增量资金”“银行流水”,再加上入股的土地等资产,推动合作社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与龙头企业需要的银行贷款结合起来,破解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同时,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劳动力组织等方面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得到有效减少了。金沙县组建11个合作社,组织1320户贫困户申请“富民贷”6600万元入股合作,与引进的浙江露笑集团发展茶产业17.19万亩,提升了投资能力。用足用活了扶持政策。各级扶持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往往存在不会接、不敢接、接不住、用不好等问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立完善制度、配套资源要素,能够把各类项目、资金承接下来,放大了政策效应。比如,金沙县依托合作社组织1880户贫困户贷款9400万“特惠贷”入股,参与企业发展生猪养殖,已获分红1728万元。有效解决了过去一些贫困户因无发展思路和发展项目,“特惠贷”放贷率偏低,相关扶持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问题。
  第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大平台”。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强化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拓展了组织功能。把党组织建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产业链上,推动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的递进联结,让基层党组织为发展方向和经济性质提供决策保障,推动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创造新的生产关系。目前,全市已在产业链、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2107个,在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503个,让党的力量深入村组农户。赫章县结构乡毛姑村设立食用菌公司支部等4个党支部,带动建立了8个种植养殖经济合作组织,带动群众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年收入达760万元。增强了发展能力。党建和产业链融合,能将破碎、分散的土地重新“打捆”,将过去分散的、单打独斗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通过集体带动、抱团发展,使龙头企业面对一个组织化较强的体系,而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体农民,从而增强合作成功的信心。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建立“村社一体”合作社,强化与龙头企业合股联营等方式,增加了集体收入。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社一体”合作社2537个,带动35.68万群众参与。全市全面消除“空壳村”,村(社区)集体经济积累总量达8.24亿元,集体经济积累超百万元的村达307个。
  第五,“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特别是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合作联动,是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粘合起来,把生产端与市场端有效粘合起来。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的土地、山林,劳动力,特惠贷、财政扶贫资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政府修建的基础设施、帮扶援建的大棚等资产入股、流转到合作社,再参与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群众通过土地等资源流转、入股收取租金、股金,在企业、合作社务工获得薪金,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46.89万亩、入股面积39.44万亩,农户年租金收入10.5亿元、分红2.27亿元,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务工群众9.29万户38.15万人,年务工收入20.6亿元。织金县2.4万户农户以耕地、林地和“恒大集团援建项目经营权”“特惠贷”等流转、入股合作社,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年实现土地流转收入5200万元、入股分红400万元、务工收入7011.4万元。该县马场镇台子村农民王兴友,将1.9亩土地1个大棚流转、入股到合作社参与引进的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他自己到企业务工,年收入土地流转费1330元、大棚入股分红1800元、务工收入24000元。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