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关于加快某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字数:4976 字 浏览:1117次 下载:14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实践证明,只有走适合县情的发展路子,才能保证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依托自身资源的比较优势,打好特色品牌,发展特色经济,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加快x经济社会发展。
  一、要重新审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制约因素。从我县实际情况分析,主要表现在:
  1、资源配置依赖于市场与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的矛盾。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作用已经基本代替了计划的作用,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资源只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但由于我县地处内陆山区,县小人少,基础薄弱,又受交通瓶颈的制约,适应县域经济的市场体系建立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如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很难在县域经济中形成。此外,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行政区划的限制,资源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受计划经济框架的束缚。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的变化,是县域经济发展必然遇到的阶段性挑战。
  2、经济较快增长与运行质量不高的矛盾。近年来我县经济增长较快,但在“买方”市场形成的今天,三大产业内部之间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工业化进程还比较缓慢,缺乏高科技、外向型、规模型的大企业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产品,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作用小。从财政收入结构看,x年,县级一般预算收入x万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x%,其中非税性收入x万元,占总收人的1x%,说明经济运行质量还不高。
  3、开放的市场经济与传统思想观念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县域经济的观念应该是发挥比较优势的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不断创新勇于竞争的观念及以特色取胜的观念。而一些部门单位还存在着保守和依赖心理,习惯于传统的产品结构和产业模式,个别干部在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工作推进上有较大差距,发展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够,工作作风漂浮,有的甚至陷入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保守、不思进取的状态之中。发展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硬环境还不够“硬”,基础设施还不尽完善,对客商还不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软环境还不够“软”,中梗阻、“三乱”现象有所抬头,对县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4、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的矛盾。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革命性变化,这一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由于我县受区位和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县内高素质的人才比较短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一是银行贷款难。县级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二是民间融资难。因缺乏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民间融资困难重重;三是引进外资难。因地属内陆,在吸引外资上处于劣势,虽然在招商引资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收效不够明显。
  二、牢牢把握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着力点
  从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看,至少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1、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具有的相对于一般性区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特征,决定了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因此,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首先,要抓好现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就x而言,矿藏资源、山地资源、林木资源、生态资源都是我县的优势,依托这些资源,面向市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竞争优势,是保证x县域经济稳定增长的最重要的一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其次,因势利导,扩大特色产业规模。要运用政府行为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正确引导人的行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并要注意统筹兼顾,适度规模经营,因势利导,扩张特色产业。当前,要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做强扶优苗木花卉、氟化工、生态旅游 “三大主导”,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生态城市化“三化进程”,狠抓扩大开放、项目建设、民营经济“三个关键”,千方百计推进x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依靠科技,创名优产品。要在抓好科技引进的同时,想方设法加快产业链延伸,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名牌产品是县域经济优势特色工业最集中的体现和标志,名牌的培植过程就是科技创新过程,因此要力争创出自己的名牌;第四,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同时还要十分注重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头人,一个人才就可以搞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2、要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组成成份较为复杂的经济。现阶段,应该从我县现状和实际出发,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优化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的组织机构。一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应视不同企业的情况,实行一厂一策,对符合国家产业规划的、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集聚力量,将其做大做强做好,尽快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做不大的企业,要靠大联强,主动“找帅当兵”;对产品无市场,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发展无望的企业,要坚决有序、稳妥地退出市场。二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环境培育加以扶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帮助其扩规模、上水平,特别是要加快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和混合型经济,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三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而单靠自己慢慢积累起来发展,只会拖延时间、坐失良机,扩大开放、外引内联是扬长避短、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一着。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强化沿海意识、开放意识,强化“一把手”责任制,落实招商引资系列政策,精心筹备好各类招商活动,重点开展经常性招商和“二次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要用足用好国家、省、市鼓励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外贸出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有更大的突破,力争出口创汇取得更好的成效。
  3、要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块状经济。县域经济不同于城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一个县域内,除了县城这个中心城镇外,还可能有若干个具有不同经济特点、突破行政界限、在附近乡镇甚至跨县的邻近地域中起中心作用的小城镇。在当今形势下,抓好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注重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次和水平。重点要加强道路、排水、通讯、环卫、集市贸易和文化中心等设施的建设;二要注重构筑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业兴才能强镇,市旺才能富民,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构建小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小城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结构和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产业特色。三要注重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搞好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的思路、市场的机制、开放的措施,逐步建立起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路子。要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引导农民带资进城(镇)经商办企业,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出资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当前,要围绕加快生态城镇化进程,在继续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逐步把县城建成山水生态园林型旅游小城市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倾斜、重点扶持,有步骤地推进x、x等县域次中心发展,加快构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生态优良的小城镇体系。
  4、要完善县域市场体系,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全面对接。一个成熟的县域市场体系,必须包含各种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当前,重点要抓好四个市场的培育:一是农副产品市场培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是“内聚外销”,市场规模大,容量就大。因此,培育农副产品市场,要在市场特色、规模和档次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如嵩溪的豆腐皮市场、大路口的柑桔市场和灵地的边贸市场,辐射范围都很广。我们要在继续巩固和发展这些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培养绿化苗木、花卉和蜜雪梨产品市场。同时,要加快农副产品仓储设施、运输和信息网络等软硬件建设,提高市场的知名度、辐射面和影响力。二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培育。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是“外聚内销”,主要是把外地的产品聚集起来向内销售,建设的重点应该以良好的市场环境、优惠的政策条件和周到的服务吸引众多商贾云集。三是劳动力市场培育。要加快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用人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合同制;要大力发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县级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体制性障碍。四是土地市场培育。土地分散经营,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也不利于增加基础投入,发展高效种植,应建立起有利于土地流转和集中的机制。应有计划地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公司,使自然村的土地入股到乡镇,成立乡镇土地股份公司,由国土资源管理局代管并进行业务指导。土地股份公司获得土地资产的经营权,可以利用租期和地租量调整土地的流转和集中。政府部门运用土地审批政策、地租政策、土地价格政策和土地税赋政策,对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流转方向进行调控,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五是资本市场培育。目前的金融机构设置,非常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基金会被取消后,县域内中小企业几乎很难获取贷款。因此,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发展资本市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互相参股、入股等直接融资方式积累发展资金;积极引导民间借贷市场,通过制订法规和加强监督,使民间贷款市场和民间金融合理化,并通过引入现代的金融信用工具及现代组织形式使其规范化。
  三、充分发挥好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调控职能
  当前正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是县域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也是社会经济的宏观管理者,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使之成为经济建设的宏观决策者、市场规则的制定仲裁者、社会事业的组织协调者、城市建设的监督管理者、发展进步的保障服务者。
  1、要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实行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应由政府管的事项,要坚决管住管好;对于应由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要彻底下放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考虑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长期目标的策划,从传统的计划、审批许可、指挥命令向编制规划、制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指导、协调和服务转变,如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点,认真研究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和持续增长,工业生产的质量、技术构成、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等问题。
  2、要加快转移社会职能,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要求政府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时有多种形式。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性的中介组织,把原不属于政府的职能逐步还原给社会性组织。要重塑政府的新职能,把更多的权力交付于市场主体,把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的监督、服务这只“看得见的手”有机的结合。要克服短期行为,咬住战略目标不放松,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使县域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是一届接着一届干,这是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和通讯设施的建设,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城镇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等市政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还应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既要传达和贯彻政府指导经济发展意图的需要,又要使信息接受者可以从中获取有利于自己正确决策的信息,减少生产、经营等环节的决策失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一如既往地抓好计划生育,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