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组织部副部长专题教育党课报告
字数:12989 字 浏览:781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按照“不忘**、牢记**”**部署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调研基础上讲专题党课,这既是**的规定动作,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今天,围绕“回首过往 把握要求 做好眼前”主题,将学习调研的一些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第一方面,围绕组织工作的发展史,谈谈组织工作的**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极大的努力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9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的组织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初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还处在幼年阶段,又面临反动派扼杀的极其艰难的斗争环境,所以那个时候组织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党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党的一大到三大,鉴于当时党员还很少,各地组织也不健全,中央就没有成立中央组织部。到党的四大召开之前,也就是1924年5月,中央设立了中央组织部,毛泽东同志担任第一任部长。在第二年召开的党的四大上,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提出了加快发展党员、建立和健全支部组织、巩固党的纪律的要求,并决定加强中央组织部的工作,以改变中央对地方组织指导不力的状况。随后,中组部发布了第一份《工作进行计划》,第一次明确了中组部的中心工作任务。【中央组织部的中心工作是:指导各地方党的内部组织及一切实际活动;办理党员统计;分配全党人才于适当地位;指导贯彻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及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的决定;注意各地的实际运动,提出活动的方法,提交中央决议后通知各地执行等。】在此前后一段时间,由于高度重视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处在幼年时期的党迅速发展壮大,由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拥有57000多名党员的政党,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运动,也为后来领导艰苦的革命战争奠定了基础。【1928年11月上旬,周恩来从莫斯科回国后,又回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同时兼任中央组织部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革命力量受到摧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党的组织屡遭破坏。当时组织部门的核心工作是,如何才能使党的组织恢复和发展,在极其艰险的政治环境中,周恩来毫不畏惧,领导中央组织部的同志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到了1929年召开古田会议的时候,提出了“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的要求,从严格党员标准、提高党员质量、健全党的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可以说,古田会议对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产生了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抗战期间,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吸收了100多万名党员,建立了将近1000个县委、几万个支部,成为领导解放区9500万党员群众开展抗战的领导核心。在这期间,产生和确立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原则等组织工作重要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建立地方政权、开展整党运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等,这些,都是围绕党即将在全国执政所做的准备。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为党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的党,党的组织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50年秋冬,围绕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骄傲自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我们党开展了整风运动,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提供了组织和干部保障。1951年3月底至4月上旬,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计划从1951年到1954年,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地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普遍整顿。期间,结合“三反”运动,对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考察了解,为后来抽调10万多名干部从党政军等部门转到工业战线,服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八大召开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年来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方针和措施,特别是强调了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思想。应该说,党的八大前后,党的组织工作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党的组织路线开始服务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平反冤假错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建设的热情;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使党的政治生活日益正常和活跃;提出新时期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陆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结构也有了很大改善。此后,中央围绕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发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变化。
  更加注重党的政治建设。通过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了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扭转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现象,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更加注重提高干部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围绕回答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问题,全面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五大干部工作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干部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系统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工作质量的重大举措。
  更加注重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水平全面提高。
  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工作影响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第二方面,围绕总书记对组工干部的十二字要求,谈谈如何做好一名组工干部
  组织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组工干部。2013年6月28日,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这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标准。这四句话、十二个字的要求虽然是首次提出,但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核却是无数的组工干部在坚守**、践行**中不断积淀下来的。
  一是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肩上担负的是党赋予的政治责任,政治建设必然是组织部门第一位的建设,对党忠诚自然是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可以说,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要做到信念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成了千古绝唱的就义诗。曾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帅孟奇大姐,1932年被捕后收到严刑拷打,但却始终坚守党的秘密。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矢志不移。【29岁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蘸着墨汁吃掉了粽子,墨汁为什么那么甜?因为信仰是有味道的,正是这种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组织部门是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好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关系到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做到对党忠诚。“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忠诚”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优良德行之一。作为党的组工干部,就要对党忠诚,这是衡量组工干部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的首要标准,把对党忠诚作为组工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为组工干部的精神标识,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对党忠诚之心,选好对党忠诚之人,尽到为党护党之责。【在中组部的档案室和中央档案馆里,珍藏着大量战争年代的干部档案和组织工作档案,是我们研究组织工作历史和干部历史的重要资料。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珍贵的档案,是中组部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的。1946年底,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危急关头,党中央决定把中央组织部保存的档案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档案涉及党和军队机密,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同志指示:“重要文电一定要保护好,片纸只字也不要落入敌人之手。”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央组织部档案科。时任档案科科长的徐迈和其他同志对档案进行精简和整理后,便带着118箱档案从延安出发。为以防万一,他们作了最坏的打算,带上煤油和手榴弹,准备在危急时刻烧毁档案,英勇献身。他们昼伏夜行,钻山沟,穿树林,忍饥挨饿,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跋涉,最终将档案送到了目的地。】要做到服务大局。组工工作的基本作用是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行。1926年党中央决议强调,“组织工作的意义,绝不只是技术的,而是政治的。”毛泽东同志也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正确认识大局,这是服务大局的前提,也是衡量组工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要自觉服从大局,面对伟大事业的新实践、伟大工程的新要求,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发展需要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组织工作、人才工作。要做到人民至上。为什么讲政治要做到人民至上,这是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组织部门、组工干部能不能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爱民为民,是衡量组工干部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标尺。
  二是重公道。组织部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必须讲党性、讲真理、讲原则、讲奉献,公道正派地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组织部门的干部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彻和体现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这充分说明,坚持公道正派,既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思想作风,更是一项纪律要求。做到公道正派,有这么几个要件。要老实可靠。老实可靠,这是衡量组工干部道德品行最重要的“试金石”,也是组工干部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名罗荣桓做红四军前委委员并建议任命他为第二纵队的党代表,随后又任红四军政委。毛泽东说,为什么让他当党代表?就是因为他老实!】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把老实可靠作为最重要的修养,不管是待人还是处事,工作内还是工作外,都能秉持老实的态度,弘扬老实的作风,营造老实的风气,展示老实的力量,树立组工干部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形象。要甘为人梯。甘为人梯,一直是组工干部的“职业名片”,是组织人事工作者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无论是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一代又一代组工干部自觉肩负神圣职责,大力弘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曾担当中组部干部科科长的郭滴人,原名叫郭尚宾,在19岁参加革命时将名字改成“滴人”,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改,他说,我要点点滴滴为人民。后来,他因过度劳累,不幸于1936年病逝。黄亚光代表中央致悼词时说,他对待同志、对待干部能细心说服、教育,从来没有以不好的态度对待同志。】要热情谦和。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和人才之家,对他们而言,组工干部就是他们的家里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组工干部热情谦和关系着我们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每一名组工干部都要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当作“家里人”,时时处处为服务对象着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化人,通过热情谦和铸成吸引凝聚党员、干部、人才以及广大群众的磁石。
  三是业务精。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组工干部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必须熟悉业务知识、精通业务工作、增强业务本领,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要善于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成功的秘诀之一,90多年辉煌征程中,抓学习这根红线一直贯穿其中,从未断裂。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组织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层出不穷,组工干部遇到的“陌生领域”越来越多,“本领恐慌”越来越强。比如,现在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是干部管理中一项全新的设计,如何同以前非领导职务时的选拔任用相衔接?如何最大效率地用好领导职数和职级的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挥职级的激励作用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政策,潜心研究,破解难题。【知识折旧定律: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而且,一生当中运用的知识总量中大约有30%是在学校期间获得的,70%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要知人善任。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选拔干部的重大责任,知人善任能力应该是组工干部的“看家本领”。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准确考察、识别人;善任,就是要善于用人,把人使用得当。知人善任从本质上讲,是对干部的德才状况作出判断,当前,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把能担当重任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延安时期有一份干部考察材料,只有简短一页纸,但把干部的特点写得很清楚:王同志系新党员,政治上无问题,党的问题了解不多,为人尚耿直,性稍偏狭,对工作热情积极,有苦干精神,但了解问题与处理问题有时走极端或自由主义态度。有些社会经验,能力平常,不宜做独立负责工作。】要开拓创新。90多年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组织工作始终遵循的思想原则。可以说,组织工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历史。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从实际上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到退休制、任期制的转变,从高度集中的干部管理模式到分级分类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主要靠领导“伯乐相马”到主要靠制度选人的转变。要夯实基础。组织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组工干部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政策功底、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本领外,还要有说话办事的基本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组织工作的内容、对象、手段、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迫切需要广大组工干部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这也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四是作风好。一个人作风,就是一个人处世行事的原则、方法的风格表现。组工干部不是一般的社会人,而是社会化的社会领导者和组织者,其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必须符合更高要求。我认为作风好起码要做到四点。首先是作风正派。作风正派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组织部门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核心要求,更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政治责任。作风正派在组织部门如何体现,我认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重要一方面。组工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和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1949年7月,帅孟奇到中央组织部工作,1956年11月升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她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在反右倾时,她收到一封来自兰州的申诉信。为了核清事实,她亲自去兰州调查,使兰州大学一位副校长免戴“右派”帽子。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刘英大姐称赞她“不是随风晃荡的柳条,而是支撑党的大厦的柱石”。】其次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是组织工作多年来所倡导的一贯原则,也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作风。要做到求真务实,就要扎扎实实知实情、讲真话、办实事、抓落实,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既在求真上下功夫,又在务实上做文章,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忠诚履行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伟大事业中的政治责任。【1945年8月,习仲勋调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中央组织部工作的时间仅两个月,但他的革命精神和良好作风在中央组织部同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有一个被派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因过不惯紧张的学校生活,学习没结束就私自离开学校。许多同志建议组织对他进行严肃处理。习仲勋则亲自找这个同志谈话,严肃地指出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责成他在党内作深刻检查。同时又给提建议的同志做工作。他说:“干部有错误缺点,应当批评教育,处理一定要恰当。处理个干部很容易,但培养一个干部却不那么容易。处理干部不慎重,对党和政府、对干部本人无疑是重大的损失。处分是手段不是目的。”后来,组织上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基础上,给这个同志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再有就是勤奋敬业。什么才叫勤奋敬业,我认为起码做到四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专心专业,这是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责任决定的。【优秀组工干部杜洪英,30多年潜心档案室,小屋里做出了大事业;中组部办公厅机要收发室干部李树山,36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只有保持“一生只干一件事”的钻劲韧劲,才能把责重如山的组织工作做到极致。最后是严谨细致。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也是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鲜明特征,是组织工作在90多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有力保证。组织工作无小事,由于政治性、政策性强,组织工作中一字一句、一人一事、一招一式都必须准确到位,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文化大革命”后曾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宋任穷对主管干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的负责同志说,要对每个干部的政治生命负责,不能只看到面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了80%、90%,只要还有一个错案没有得到纠正,对于这个干部来说,他的问题就是100%没有解决。】
  第三方面,围绕这次调查研究的情况,谈谈如何做好当下的事
  我主要分管干部工作,所以对我而言,最核心的就是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把班子配好、把干部选好,这个配合选好、选好不仅要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更多的还要考虑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远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战略目光,早部署、早研究、早规划。在这次**的调查研究中,我选择了县乡年轻公务员队伍建设这个主题。主要是考虑,县乡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在农村的执行者、落实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抓好县乡公务员队伍建设,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县乡执政能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简单梳理一下调研的情况。
  首先是现阶段县乡公务员队伍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县乡两级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状况、工作中的难题、工作环境和氛围、心理状况、教育培训、担当作为、干事激情等问题。
  一是县乡年轻公务员数量还不够充足。尽管县乡每年都新招录一定数量的公务员,但通过公开选拔、遴选、借调等方式调出人数占比不小,乡镇年轻公务员总量偏少。比如巢湖,除科级干部以外,全市党政机关内设机构中层干部中,35岁以下干部的比例还不到25%。蜀山区某镇机关核定编制42个,实有35人,其中事业编制26人、聘用人员达到139人,全镇40周岁以下公务员共10人,其中有4人借调至区里。受编制、职数等制约,县乡等基层单位特别是城区新进公务员只有选调生、军转干部安置等渠道,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尤为突出。调查问卷显示,63.6%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制约年轻干部工作的因素为“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机制不健全”。可以看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年轻公务员队伍,依然是当前最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问题。
  二是基层年轻公务员队伍局部还不够稳定。县乡机关与城区相比经济待遇、生活环境还有一定差距,与省市机关相比干部的晋升空间有限。正是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年轻干部把很多精力放在参加省市遴选考试上,冲淡了扎根服务基层的意识和积极性。据统计,近几年我市各县(市)年均流出年轻公务员在20人到35人左右,占新招录公务员总数30%以上。遴选到省市机关的副科级年轻干部一般提拔不到两年。年轻干部队伍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轻干部培养的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大。
  三是具有领导经验的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如肥东县乡镇党政班子正职中,“80后”仅有2人;副职中“80后”49人,占22.1%。肥西县全县456名县管领导干部中,“80后”领导正科3人,仅占0.66%;“80后”领导副科34人,占比13.4%。巢湖市在全市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干部80名,仅占总数的6.5%。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的渠道不够畅通,特别是基层单位层级低,符合现有调任条件的干部人才较少。基层干部晋升通道狭窄,2016年乡镇换届时,对选拔“三类人员”进班子提出具体要求,很受基层欢迎,但尚未实现常态化。年轻干部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较快进入到科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的岗位,也说明了当前能够独挡一面的年轻干部还不多,数量储备也不足,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成效还不够明显,
  四是大胆培养使用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从县这个层面来说,年轻干部晋升空间有限,30岁前任副科、40岁前任正科就算是非常年轻的了。少数领导干部用人理念不够与时俱进,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考虑,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责任感、**感不强,主动担当精神不够。有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传统观念仍不同程度存在,过于强调“台阶”,特别是设置了许多隐性台阶,对年轻干部缺少应有的包容,不善于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导致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
  五是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还不够科学。面上来看,我市县(市)区公务员中,文秘类、法律类和经济类占到了总数的64.7%。经信、国资以及开发区等经济建设一线部门领导班子中,普遍缺乏懂专业、有专长的优秀年轻干部。比如,长丰县35岁科级以下年轻干部801人中,所学专业主要涉及文学类、管理学类、法律类等领域,三类专业所占比重约65.4%,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信息技术、社会管理等专业类别干部相对缺乏。
  六是一线本领和担当精神尚显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年轻干部越来越多的来自于城市,缺乏乡村生活和工作的经验,从家门到校门到单位门,没有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吃苦、奉献精神相对缺乏。少数年轻公务员不愿意扎根基层,不安心工作,缺乏处理群众工作和复杂矛盾的毅力和能力,有基层镀金思想。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领导工作经历,已经成为年轻干部亟需补上的重要一课。
  七是培养方式不够精细精准。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改进年轻干部的培养方式,但“一人一策”个性化的培养措施仍然不多,难以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年轻干部的特点,“大水漫灌”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单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缺乏长期的规划目标,经常是集中培训一锅烩,与年轻干部知识结构、成长规律、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八成以上的公务员都参加过教育培训,但年人均培训次数过少。级别越低,培训机会越少,科办员中有21.8%的人5年内都没参加过组织培训。县乡年轻公务员在基层实践锻炼的时间和质量不能保证,有的仅安排“唱配角”,没有在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岗位或部门经受考验,一线锻炼变成了铺路子、做样子,没有达到锻炼的实际效果。
  八是管理弱化,考核评价不全面。一方面,不少单位党组织对年轻干部管理工作思想上还不够重视,等同一般干部对待,日常关爱提醒、“传帮带”,挖掘“潜能”等方面做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知事识人的分类考核和近距离考核体系还未建立健全。目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针对科级干部群体,对年轻干部的综合研判仅限于年度考核或日常调研等途径,与年轻干部的近距离接触还不多,更难以谈上跟踪观察、全程培养。年轻干部可塑性强,仅凭某项工作、某段时间的表现,就对年轻干部的人品和能力得出定论,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无法全面准确地为优秀年轻干部“画像”,有时选任时还是“重经历轻日常”,缺乏深入细致的考察了解。
  再谈谈下一步加强县乡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服务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和藩篱,又要尊重客观条件和规律。下一步,着重从拓宽进人渠道、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跟踪监管,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大力发现、储备、培养、使用年轻干部,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组织保障。
  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切实压实党委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处理好大胆使用与遵循规律的辩证关系,科学探索年轻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坚持事业为上,破除平衡照顾、求全责备、唯资历、抠台阶等观念,打破陈规、与时俱进,以包容的心胸、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大胆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要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他们既要抓好本地本单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又要负责任地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优秀年轻干部。要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强化刚性约束。同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责任落实。
  二是硬化配备要求,把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常抓不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干部的成长是有其规律的,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也是如此。要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坚持把年轻干部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把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促进领导班子的有序更替和良性循环。针对全市干部队伍现状,我们提出实施年轻干部发现储备“111”(“百千万”)工程,即:未来五年,全市分别遴选100名县处级正职、1000名县处级副职、10000名科级(含国有企事业单位相当职务层次)年轻干部储备人选,进行跟踪培养。到2023年,全市县处级正职、副职领导干部中,45岁以下的分别占总数的20%左右;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中,35岁以下的占20%左右,其中,乡镇(街道)党政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
  三是加强政治训练,补足年轻干部理想信念之钙。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首位要求、第一标准。考察年轻干部时,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忠诚关、政治定力关、政治担当关、政治能力关、政治自律关,是否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是否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优秀年轻干部首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年轻干部学习能力强,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广大优秀年轻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波澜壮阔的实践历程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任务新举措贯通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上,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正确道路迈步前进。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干事创业的前提保证、担当作为的精神支柱、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让优秀年轻干部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跟上时代节拍,堪当时代重任。
  四是紧扣时代特征和战略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突出实践导向,强化全方位历练。注重纵向互通。打破层级观念,对基层领导经验比较丰富、能力素质相对全面,但需要在宏观层面提高综合分析、政策研究能力的干部,侧重选派到上级机关单位挂职锻炼;对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侧重安排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注重横向互联。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干部人才,着眼于消除能力弱项、知识短板和工作盲区,引导和鼓励采取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在工业经济、金融资本运作、扶贫开发、信访维稳等工作内容比较复杂、矛盾化解任务比较艰巨的单位跟班锻炼,推动新鲜血液在体内循环,焕发机关生机活力。注重内外互动。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短板,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及G60科创走廊等合作机制,主动与兄弟省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沟通协调,建立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成长进步的省外基地,定期互派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学习,在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中增长才干。
  五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建立大胆使用的激励机制。要严格年轻干部配备刚性化要求。在坚持梯次配备的基础上,刚性确定各级领导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领导班子职位空缺,凡年轻干部配备数量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选配年轻干部,本地本单位没有合适人选的,通过交流、推荐等方式进行配备;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空出职位,物色人选;对职数已满但缺年轻干部的领导班子,对少数专业性强、年龄结构相对老化的领导班子,“先进后出”配备年轻干部。要树立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导向。大力推荐优秀选调生、事业身份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尤其是要格外关注那些在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中担任过领导职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那些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的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对优秀年轻干部,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要充分运用职务职级双重激励。当前正在施行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从战略上、长远上为做好年轻干部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年轻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经过必要的台阶式培养、递进式历练,更利于他们成熟成才。但由于职务资源是有限的,有时候一些表现好、潜力大、可塑性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时很难脱颖而出。现在,与原先晋升职务相比,干部晋升职级的比例更大、职数更多,组织上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配年轻干部的余地更大。在职务与职级并行全面推开后,对空出的领导职务,应适当向优秀年轻干部倾斜,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推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不能把具备相应职级作为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前置条件,防止形成新的“隐性台阶”。
  六是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玉不琢不成器,木不修不成材。对年轻干部要坚持严字当头,树立全程管理跟踪意识,抓早抓小抓经常,让从严监督管理伴随年轻干部成长全程。要了解一贯表现。实行培养纪实制度,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注重实绩比选;关键节点“看”,看年轻干部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定力,是否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担当;多方征求“听”,善于结合基层坊间的群众口碑、同行同事的评价,综合比对甄别。要用好考核结果。完善干部分类分层考核机制,将年轻干部纳入综合考核体系。建立定期专题分析研究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例会制度,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有效发挥考核结果在干部成长发展中的激励作用。要体现宽容包容。对年轻干部思想上出现滑坡苗头、工作上出现失误乃至错误、有关情况反映等,加强教育引导。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及时对其谈话提醒,使年轻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
  今天的专题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