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盲盒”经济火爆亟需规范疯狂炒作行为
字数:2192 字 浏览:2306次 下载:3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近日一款名为“盲盒”的物件风靡于北上广深的年轻人群中。得益于年轻人的喜爱,一部分商家窥到商机,炒起了盲盒这一商品,而“炒盲盒”比“炒鞋”更疯狂,最高可赚39倍!根据闲鱼数据显示,一款“潘神天使洛丽”盲盒售价2350元。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和赌徒心态,盲盒经济迅速火爆起来。虽然单价不高,但系列太多、新品不断,加上“隐藏版”“限量版”的强大诱惑,玩转盲盒确实代价不菲。如果只是作为一种娱乐或收藏,为生活增添一点小情趣,倒无可厚非。但若罔顾客观条件,放任冲动消费甚至沉迷其中,被小小的“盲盒”绑架自己的人生,那就失去了“玩”的意义,太得不偿失了。
  “盲盒”火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是收集潮玩,让人上瘾。盲盒营销的“上瘾点”在于,它设计了一套“不确定消费”的反馈机制,能够让消费者对其购买行为产生依赖与迷恋。类似于90后们小时候痴迷收集小浣熊旋风卡、水浒卡一样,没有齐集一套就总会觉得心痒。如果按每个盲盒50元的售价来算,集齐一套12个盲盒,消费者至少要花费600元;如果在电商网站上买一个限量版隐藏款的形象,往往会高出原价10倍甚至更高的价格。盲盒营销的这种机制,显然是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赌徒心理,及其带来的愉悦感而进行的。诚如有心理专家表示,由于盲盒有“成套”的特殊性,消费者为了凑齐一个系列,至少要消费12次,再加上隐藏在正常款里面的特别款,又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多次尝试的消费欲望,所以一旦“入坑”,便很难自拔了。
  二是商家的投机炒作,导致消费者被欺骗。盲盒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售卖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奖”概率,变相诱导购买?那些经典、限量款的真实“中奖”率会不会低于宣传,留下消费陷阱?而且,盲盒中的一些物品可能是山寨产品,标称的设计师原创设计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实,同样是未知数。一些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价格暴涨,溢价甚至达到三四十倍,到底是真实供需关系的结果,还是有商家投机炒作的因素,对盲盒玩家来说很难判断。不久前,炒鞋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炒鞋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乱象,比如中间商刻意购买囤货,人为制造稀缺性,误导消费者,同样可能在盲盒经济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场上演。
  三是媒体煞有介事的报道,存在假“风尚”风险。有人喜欢这些玩偶肯定是真的,但到底这个市场有多大,有多少人喜欢上了这样东西、再由一般购买发展到“上瘾”?媒体报道也没有拿出多少数据。比如9月16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发文《盲盒经济:好奇不仅害死猫还能掏空你的钱包》指出当下“炒盲盒”现象火爆,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在盲盒潮玩上4个月花了20万;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这一切让人匪夷所思。那对4个月花20万元在盲盒潮玩上的夫妻姓甚名谁、何方人士,一年花70万元购买盲盒的60岁玩家又是何方神圣?从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看,这些信息都可疑。所谓市场如何大、玩的人如何多、炒作如何疯狂等,实际上可能只是偏离客观的文学性描述。
  规范“盲盒”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盲盒实际上是对芭比娃娃的模仿,但有所“创新”。它利用人们对未知的好奇,类似于一种“猜谜”游戏,即打开盒子才知道里面有什么样的玩偶。你喜欢其中的样式,就会带来惊喜,否则会很失望。它抓住了一些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喜欢惊喜的心理和消费冲动。好奇的人总喜欢碰运气,但是运气不是由人控制的。碰运气使人处于被动的生活状态,这与赌徒在赌博时的心理状态是类似的。沉迷于赌博的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走上一条不归路,很可能造成人生沦落。因此,它是一种不可取的消费方式,对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危害更大。消费者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会影响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所以切记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另外,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由于一时头脑不冷静而造成浪费。要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二是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加强对盲盒的监管,让盲盒的监管不“盲”。一方面要加强与互联网运行商的沟通合作,强化对每一款上线盲盒的把控,防止含有低级内容的款式出现;另一方面要针对盲盒的受众中未成年人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的特点,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引导家长加强对子女的监护,避免孩子为博得心仪的玩偶而不断投入金钱去购买盲盒,或从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购买盲盒,以防被不法经销商“套路”;再一方面要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涉嫌违规的炒作行为以及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倾向问题,要及时给予告知提醒,监督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者,除对其盲盒进行封号屏蔽外,还要提交执法部门予以严查,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是善用事实与数据增强舆论引领的公信力。网络媒体应坚守新闻哲学的逻辑”,也即媒体人在新闻策划、采集、制作、传播全过程中应恪守人类基本价值立场,借助于新闻哲学之唯物辩证法,以科学、辨证、客观的思维方式来正确把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是强化新闻传播效果的方式方法。受众接触新闻报道,最想得到的主要还是事实真相。而数据,是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报道经济现象必须穿透事实、直达真相,而不能制造假“风尚”。媒体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媒体传播的内容进行管控,对存在刻意炒作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拒不整改的媒体,要追究法律责任。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