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乡脱贫攻坚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字数:5648 字 浏览:1027次 下载:1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县***乡地处****,全乡辖***个行政村,***个社,****户、****人。总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万亩,常播种面积****万亩,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业和劳务输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支撑能力弱,群众生活困难,是全县乃至全市最为贫困的乡镇。
  近年来,****乡抢抓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省市县各级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紧盯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狠抓两个关键(改善基础设施、关注民生事业)、壮大三项产业(特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和劳务产业)、突出四个重点(水利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强乡富民的总抓手和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安全水、通畅路、致富业、宜居房、美丽村”五项行动,夯基础挖潜力,抓产业促增收,抓培训提素质,抓服务保民生,精准扶贫,合力攻坚,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群众收入加快增长,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扶贫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贫困人口从****户****人减少到****户****人。
  基础为主,水路为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乡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来抓,精细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加快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解决好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共完成通村道路、渠道建设、人饮工程、土地整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项,累计总投资达到****亿元,全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在人饮建设上投入资金****万元,实施****水库建设工程,完成****、****两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截引2座、高标准水厂3个,铺设人畜饮水管道74公里,彻底解决了全乡10个村、7726人和13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群众都吃上了安全水,结束了过去车拉肩挑、涝池蓄水的历史。在道路建设上共投入资金2470万元,完成23.7公里********通乡公路建设工程,硬化通村道路29公里,崎岖不平、尘土飞扬的沙石路和土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实现了通乡通村道路全覆盖。在农田建设上共投入资金3905万元,更新机井9眼,开发整理土地8000亩,恢复摞荒地3000多亩,修建渠道62公里,铺埋低压输水管道38公里,配套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5000多亩,沙化田间道路10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带2600亩,极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将分散、小块、贫瘠的低水平农田开发改造为大块、连片、利于耕作的稳产良田,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田水路综合配套的新格局。在人居环境改善上,完成投资617万元的易地搬迁项目、投资400万元的整乡推进和150万元的****村整村推进、投资360万元的精准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一系列的项目建设使该乡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解决了群众期盼多年的大事难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也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增收为主,产业为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受自然环境和干旱缺水的影响,****乡产业支撑能力弱,规模普遍偏小,科技含量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群众增收困难。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稳步增收,我们按照“探索发展旱作农业、主攻做强草畜产业、巩固壮大劳务产业、创新培植旅游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化科技支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着力培育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以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种植高效耐旱作物,建成万亩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和千亩中药材、千亩林果、千亩食葵、千亩制种四个种植示范点,每年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占全乡播种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把发展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采取政策项目扶、示范引领带、科技服务促等多种措施,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土地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有效解决了土地弃耕、摞荒的问题。共成立家庭农场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每年流转土地1万亩。通过土地流转、综合开发,建成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集特色种植、畜禽养殖、林下经济、休闲观光、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了种植、养殖、劳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拉伸了产业链条,实现就近输转劳力、精准对接扶贫对象,有效解决了农业产出低、农民增收难的现状。
  始终把发展以养羊为主的草畜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科学养殖、品种改良、销售增值上下功夫,推动传统养殖向科学化舍饲养殖转变。不断加大棚圈建设补助力度,建成养殖小区11个,规模养殖场110个,暖棚羊舍812座,初步实现了“村村有小区、户户有暖棚、人人增收入”的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引进小尾寒羊、陶赛特、萨福特、胡羊等纯种羊3000多只,进行羊只品种改良,并依托已形成规模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种羊繁育公司合作,建成2个种羊繁殖基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种羊。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全力做好饲料配方、人工授精、疫病防治、市场销售等服务,抓住甘肃高山细毛羊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成功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的有利时机,先后注册了“****”“****”等品牌,借助牛羊肉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养殖业步入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养殖、品牌化销售的轨道。通过全方位的扶持引导,该乡羊只饲养量已由2012年的8.6万只增加到现在的12万只,羊只品种得到不断改良,销售途径不断拓宽,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原来的12%提高到了28%,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也逐年增加,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采取就近务工与县外务工相结合、分散输出和组织订单输出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在此基础上,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促进劳务输出由苦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使劳务输出真正成为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每年培训人员1600人次,输出劳动力3000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
  人居为主,环境为先,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面对部分村社常住人口少、房屋破烂、环境面貌差的现状,****乡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以****、****两个精准扶贫村和****、****、****、****四个扶贫开发示范村为重点,整合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农村危旧房改造、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等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下功夫抓好村社环境整治。全面完成易地搬迁任务,搬迁沿山贫困农户****户,新建高标准住宅****间、****多平方米。硬化通村道路11公里,铺设人畜饮水管道8公里,修建水窖150眼,新建商铺10间,铺筑人行道10公里、路沿石12公里,栽植风景树和防风林木1.5万株。推广清洁能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0台,架设太阳能路灯55盏,发放节柴炉120台,配套了教学点、文化广场、村医务室和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了连片50户的养殖小区和食用菌基地,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今昔相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街道整齐、民居漂亮的新村。实施****村整村推进项目,改造农户门面****户,硬化村内道路****公里,绿化街道2.5公里,铺筑人行道5公里,架设路灯45盏,配套了村委会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建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和篮球场,配套健身器材10套,建成集商贸流通、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农村特色集贸市场。抓好****、****等四个示范村建设项目,改造农户门面220户,硬化村内道路6公里,铺设人饮管道15公里,铺筑人行道8公里,建成文化广场2个,架设路灯68盏,有效解决居住零乱、街面不整的问题。围绕“四清四改”,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按照做好一套方案、发出一份倡议、建立一本台账、加挂一张战图、配套一套制度的“五个一”要求,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社、党员包段等措施,组织开展了以“严三包”(卫生、绿化、秩序)、“治四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农膜乱扔)、“清五堆”(土堆、粪堆、柴堆、草堆、垃圾堆)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定期打扫门前屋后环境卫生,形成“平日小扫,周末大扫,月末清理”的良好生活习惯,建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乡域内脏、乱、差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共安装垃圾箱20个,制作垃圾车40个,建成垃圾集中处理点16处,卫生改厕260户。随着各项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落实,改变了过去“村落破败、道路难行、面貌较差、服务功能滞后”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新修的砖房错落有致,栽植的云杉绿意盎然,安装的路灯灯火通明,宽敞的广场充满现代气息,全乡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技能为主,培训为先,创业能力逐步提高
  针对群众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效益低下、务工技能较少、致富门路不宽的现状,****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为目标,把科技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着力提高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乡、村培训基地和种、养实训基地,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上门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众进行分类培训,特别是把精准扶贫对象和“两后生”作为重点,抓好以旱作农业、舍饲养殖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运用,不断提高贫困家庭以科技促增收的能力。抓好以务工技能、法律法规为重点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强群众创业就业能力,真正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富裕一户”的目的。抓好以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为重点的基层干部培训,提高村级组织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引领群众发展的能力。同时,邀请致富能人现身说法,为群众传受致富经验,提升广大群众创业能力,并组织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能人、农民科技指导员等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筹建网络销售平台,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160场(次),培训人员4800多人(次),取得电工、瓦工、焊工、餐饮服务证和挖掘机、铲车操作证的群众达到1100多人。广大群众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学科技、用科技已成为时尚,群众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创业能力逐步提高。
  民生为主,解困为先,社会保障得到加强
  近年来,****乡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更多地转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把财力更多地投到群众直接受益的实事上,把工作精力更多地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各项强农富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各类资金。扎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享受农村低保的农户达到503户、1629人,五保户供养30户、38人,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个,增强了社会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新建****教学点,全力支持中心小学维修改造,布置完善图书室、多媒体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等11个功能室,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4个村的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和篮球场,配套体育健身器材,村村建起了图书阅览室,购置图书8000多册,并组织群众开展社火、农民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建****卫生院门诊部综合楼,依托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建设7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有效改善。坚持把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利用基层政权建设、村级阵地建设项目,建成乡综合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落实领导干部轮流坐班、党员代办、限时办结等制度,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事务代办等各种服务,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空间,实现了群众办事“一站式”和“零间隔”服务。
  精准为主,双联为先,合力攻坚实效凸显
  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乡的基本乡情。****乡积极探索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的新模式、新途径、新办法,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政策扶持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采取多种举措,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变输血扶贫、救济扶贫为造血扶贫、智力扶贫。精心编制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成立驻村工作队,对重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针对不同成因的贫困群众,采取“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五定”措施,扎实开展“三联五扶”(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人联系贫困户,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扶贫)脱贫工程。对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通过劳务输出,发展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利用小额信贷、互助社资金扶持发展其他产业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加大帮扶、政策扶持和社会救助脱贫。共争取帮扶资金****万元,协调申报贴息贷款****万元,帮助****户贫困户建起暖棚羊舍,输送困难家庭劳动力362人(次),全乡52位能人与263户贫困户接起对子,救助困难家庭学生30名,将187位空巢老人和59名留守儿童纳入了临时救助和农村低保的范畴,发放救助资金160多万元,精准扶贫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效果。
  面对精准扶贫新任务和创业创新的新形势,****乡将扶贫开发作为“天字一号”工程,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同步推进,按照“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以整体脱贫为目标,咬定扶贫开发不放松,寻求经济发展新路径,真抓实干,寻根治本,打好扶贫攻坚战,带领全乡百姓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cww)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