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浅谈坚定文化自信
字数:8932 字 浏览:3177次 下载:16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实际上它是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一个更为坚固的底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可以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2014年两会期间,他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根本。2014年12月参加澳门大学学生座谈再次提及:“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进一步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三个自信”基础的战略高度。2016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文化自信明确阐释为“三个自信”的力量之源。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随后“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他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4天内连续两次在重要会议上明确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与“三个自信”平行的高度,形成了一种并列的逻辑关系。这是自建党以来,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定位,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也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重要体现。
  二、产生文化不自信的原因
  一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断层。中国从民富国强、世界朝贡中心堕落到近代遭受百年耻辱、人人得而欺之的衰败地步,正是因为五胡乱华(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当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建立非汉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疯狂屠杀平民和摧残文化死亡平民达1000万)以及元朝、清朝的外族当政等历史时期,断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尤其清朝,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朝是满族当政,为了更好地统治汉人、防止汉人造反,就采取“先去其史,绝人之才”的卑劣手段,废除了汉人几千年的衣冠礼、修改汉人的史书、阻断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比如,将《天工开物》等先进著作列为禁书,还实施海禁,禁止国际贸易,以期能保住其“大清江山”。然而,“大清江山”没保住,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传承和发展止步不前,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并引来了原本只是我们孙子辈的西方列强的侵略,带来了空前的耻辱和民族之痛。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并没有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两手抓”来抓发展,却只是“一心一意”地谋经济发展!这不但使中国文化再一次断了传承,更使各种杂草在中华大地上肆意丛生,使社会道德沦陷到了触底的低谷,十分令人痛心和担忧。由于历史上的这几次文化断层,使我们许多同胞找不到自己的来源、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不但在文化上没了自信,反而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妄自菲薄的自卑感。这是文化不自信的第一个原因。
  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所造成的。这里所讲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就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多年来持续对华采取的一种战略。美国对没有反抗能力的弱小国家,比如南美洲的那些国家,可以如入无人之境地去抓捕他们的总统,甚至直接暗杀掉,以实现对他们的掠夺;对于那些不甘心接受美国掠夺的,比如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则是进行百般欺凌和蹂躏;而对中国、前苏联这样的大国,硬碰硬是不行的,更何况硬打也打不倒,反而会两败俱伤,所以就只能采取外部遏制和内部分化等策略进行打击。据报道,美国从1989年开始,就对中国实施“颜色革命”计划,每年为此投入财政资金3.86亿美元。至2015年,累计培训反华骨干35678人次,目前,这些人都已渗透在我国境内,且分布在各行各业,说不定你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搜集我国情报,煽动不明真相的民众仇视党和政府,从而达到让中国内乱的目的。他们采取的手段有直接否定我历史、污蔑我先辈、抹黑我英雄、毒害我下一代、摧毁我民族自信心,还有一些公知网络大V,还真被一些同胞当作敢说真话的“英雄”而备受推崇。通过多年来的经营,一度使我们的同胞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是文化不自信的第二个原因。
  三是对传统文化不学习不了解所造成的。中国文化也叫华夏文明或圣学,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过学习、实践、思考和大浪淘沙后的良性积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中华魂,是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向前的不竭动力。中国文化是对宇宙、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本原和规律的探索、思考、感悟的智慧结晶,涵盖了天地万物的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以“道”为核心展开阐述,提倡循行天道、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包容并蓄,和而不同,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比如读《易经》,可以追溯过往,预知未来,把握天下大势;读《黄帝内经》,可以明白人与自然相适应的道理,使身心健康不生病,或者生了病通过调理早日康复;读《道德经》,可以知天道运行、万物生息,能够顺势而为、通达顺达;读《论语》,可以明了人情世故,做经世济民之事。
  再如,很多人认为古人倡导的“修身”就是指陶冶情操,这样领会则有失偏颇。其实,修身指修养身心,择善而从,不仅包含陶冶情操的内涵,更是包含了要有效管理自己身体的意思。只有能管理好一己之身,才能管理好一个家、一个国、乃至天下。如果只是在精神层面陶冶情操,连自己的身体都管理不好,导致疾病缠身,又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老祖宗倡导的“中庸”也一直被当成“老好人”的代名词。其实,中庸是指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就是说作人做事要把握好度,就像挑担子一样要把握好平衡才能挑得更轻松。
  老子提倡“无为”,有的人认为这是慵懒懈怠的消极避世思想。还有他提出的“绝圣弃智”被认为是愚民思想。事实上,老子是在警示人们不要自作聪明、胡乱作为,而是要绝弃人为的智巧机心,遵循天道。
  学习了解,并且能够掌握运用这些文化精髓,不论作人做事都将十分通达,因此,对传统文化不学习不了解是造成文化不自信的原因之一。
  四是对西方文明的起源和实质不了解造成的。我们来看看,倍受一些同胞追捧的西方文明究竟是什么。西方所谓的文明承自中国。历史上,蒙古人凭借其擅长马背作战在冷兵器时代凸显的优势,夺取了华夏政权,建立元朝,并横扫欧亚大陆,无意间把华夏文明的种子也播撒到了欧洲这片未开化的处女地上。欧洲借助这些文明种子,孕育产生了现代文明,其中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更是为欧洲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然而,西方国家并没能汲取中国“根文化”的精髓,却因此误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物种,从而追求享受,依仗科技革命的成果,靠四处殖民奴役盘剥其他国家过着悠闲安逸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被殖民的国家逐渐觉醒,逐步反抗并摆脱被殖民的地位。而过惯了寄生虫般奢靡生活的西方国家,已丧失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一旦无处掠夺,社会高福利所需的巨额财富就会枯竭,这就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危机的起因,也是西方国家日渐衰败的缘由。很多同胞看不清这一点,所以观念仍然停留在西方强大、发达、文明、令人向往的思维定势,甚至妄自菲薄,失却了华夏天朝应有的强大自信。
  三、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这些思想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治国安邦、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价值。
  二是对红色革命文化自信。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不断孕育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的红色历史。在建党初期,党的缔造者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坚定理想信念,孕育了党的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阐释其深刻内涵,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明确把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新高度。随后在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以及“人民利益至上,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依靠人民,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坚定信仰、富于理性、充满激情革命精神的集中表达,内涵丰富。正是在延安精神的引领下,党赢得了人心,获取了文化领导权。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应对历史性考试的西柏坡精神。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在即将取得全国政权时又一次精神洗礼,体现了思想上的深谋远虑。还有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的梁家河精神。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显现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先进文化来武装全党,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代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性质决定了必然要努力建设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主要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四、文化自信的意义
  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文化自信,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是文化自信有助于坚持中国道路。文化是制度之母。坚持中国道路不能偏,要求我们坚持中华文化不能丢。今天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反复的历史考验中摸索出来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将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与中国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信,我们党才能够带领人民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根据新的形势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是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作为支撑。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优秀的思想理念是中国精神的价值源泉,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等,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此外,中华文化还包含着许多崇高的价值追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理念;“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理念等,这些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人文理念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演化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思想引领和舆论推动作用,就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弘扬中国精神,不断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体现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是文化自信。文化承载着历史、现在与未来,其价值追求和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中国梦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也必然要以中华文化为内驱力和支撑力。我们要发挥好文化的教化功能和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感召力,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族复兴,就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定地选择自己的文化定位,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坚定自己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五、如何践行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至今已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便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据报道,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学院及其他诸多实践之力,开遍世界。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作为个人,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建议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要多读圣贤经典。读书明智,尤其要读至道好书。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读的圣贤经典,就是屏幕上罗列的这些书目。这些经典是老祖宗传承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只有进行通读,并学深悟透、学以致用,才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才能够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
  二要增强华夏自信。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先进之处,除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从其他最常见的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纵观世界,只有我们中国人能做出“满汉全席”,西方人一顿饭恐怕连四个菜都做不全。我们中国人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举世无双,复杂的造桥技术古已有之,而建造整栋木屋时还可以连一枚钉子都不用,古典的建筑之美却让人叹为观止。如今开路架桥、高铁动车地铁轻轨等等,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中国比肩。我们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所向披靡,肆意碾压着其他国家和地区,世界在享用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时已经离不开中国,而中国人不论到哪个国家做哪一行,都能做到最好,到哪个地方开店,当地的商铺就要被挤垮。我们的舰艇更新换代迅速,在数量上近年来更是如下饺子般的批量建造下水,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早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才能不妄自菲薄地崇洋媚外,才能挺起腰杆作人做事。
  三要做有责任感、有志气的中国人。当前,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行的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坎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明理、自信的基础上,必须要多行有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前进之举,少做有可能阻碍伟大复兴之事。哪怕多买一些国货、少用一些进口货,也是对民族工业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最后,我想用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忆昔》来结束辅导。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描写了一千三百年前的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没有城乡分割和贫富差距,令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开元盛世”。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掌舵引航之下,一定也会出现一个令世界向往、令民族自豪的“中华盛世”。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典型事例
  例1、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财富增加、国防实力增强、自由度,为什么不开心、不踏实?就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付出别的民族没有付出的代价——中国传统文化(日本、英国环境污染都经历过,但文化没丢)。现在就是经济成就兑换文化成就的时候。
  例2、撒切尔夫人1982年9月访问北京,与当时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讨论香港前途问题后,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心神恍惚跌倒在石阶前,她在会上原来曾遭邓小平厉言相对。邓小平在会上点名警告香港主要发钞银行的汇丰银行切勿企图扰乱香港货币稳定,并怒言如果香港在回归前的15年内出现大规模及严重动乱,中方定会武力进驻。回到英国接受《泰晤士报》采访,她说“不要担心害怕那个东方大国,未来几十年内,它出口的是洗衣机和电冰箱,不是思想和文化。”
  例3、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决定了其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单一民族文化,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侵略性。另一方面,又讲究礼仪、推崇感恩,极为重视个人的修养,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斗争过程中培育出勇于献身的“武士道精神”,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形成了日本民族重视合作、酷爱集体意识和集团行为的特点,最终使日本在二战后成为时间第二大经济强国。
  例4、民族文化越弱,民族凝聚力就越弱,如同一盘散沙,民族文化一旦消失,则民族将走向消亡。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里把历史改朝换代分为两类:一类叫亡国,另一类叫亡天下。“亡国”是一家一姓的“国”覆灭,改朝换代了,文化没丢。“亡天下”指“国”亡了,文化也置换了,是亡国加上灭种。如:巴比伦古国消亡,就是文化丢了。还有我国历史上的契丹族,契丹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国号“辽”,曾长期与北宋政权对峙,影响很大,以至俄罗斯语中的“中国”一词就是“契丹”的音译。契丹人与周边民族交往过程中,不注重固守民族文化,盲目追随其他民族的文化,久而久之,民族内部没有彼此认同的核心,尽管契丹人的后裔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作为一个民族,已经彻底消失。历史是无情的,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必遭淘汰。
  例5、唐朝那时我们的经济总量是多少?估计谁也不知道,但我们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们是世界强国,“长安”是当时国际大都市,全世界各国都派使臣来长安朝拜学习,以至现在欧美各国都有“唐人街”,就是因为当时我们的文化很强大,引领世界文化潮流。(lzy)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