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简要解读
字数:9163 字 浏览:1122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各位委员:
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在由我向在座各位共同学习《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早在2013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多次呼吁省委、省政府把汉江流域开发纳入省级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采纳了意见,把汉江流域开发纳入了省级发展战略,并责成省发改委编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初稿),省政府联合**、**三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书面报告。国家发改委与三省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书面报告。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务院于2018年10月8月以国函[2018]127号文件批复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11月5日以发改地区[2018]1065号文件《关于印发<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这是事关汉江沿岸今后发展的重大利好消息。落实好《规划》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长亲自安排,定目标、分任务,把《规划》落实到实处。
这是《规划》出台前我们湖北**所做的工作。同时,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中东西部发展战略的均衡,国家经济形势面临如下背景:
1、增长速度变化:国家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2、发展方式变化: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3、经济结构优化: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为主;
4、发展动力转化: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化。
在此背景下,还要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环境影响较大,水位下降对汉江中下游生态造成较大影响,区域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沿江政府向国家不断进行呼吁,要加大进行经济补偿,基于以上原因,国家出台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出台来之不易。
二、《规划》内容
《规划》共有九章三十四节,分为:前言、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畅通汉江”、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汉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幸福汉江”、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开放汉江”、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活力汉江”和组织实施。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围绕改善提升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的生态经济带。
《规划》的范围包括**。规划涉及面积19.16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44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24万亿元。
汉江经济带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范围与汉江流域(二级流域)基本一致,汉江流域又分为**以上、**以下干流和**河三个子流域。**以上:40个县级行政区,其中**省28个,湖北省7个,**省5个,面积约10.4万平方公里,约占汉江经济带的55%;**以下:32个县级行政区(含属于汉江流域的随州市、孝感市部分县市),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汉江经济带总面积的31%;**河流域:13个县级行政区,面积2.6万平方公里,占汉江经济带的14%。
《规划》的战略定位: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库区及上游地区综合治理,加快中下游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
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汉江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功能,完善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利水运设施建设,着力打通汉江水脉,促进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保护性开发提供示范。
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跨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区域合作水平和层次的新跨越,为区域互动合作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经验。
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牢牢抓住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把汉江流域打造成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汉江流域的区域特点及**地位:汉江流域生态地位重要:处于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和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区域,拥有秦巴山、伏牛山、桐柏山、大洪山等重要生态屏障,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保持最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一,**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以上干流流域属于山地区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以下干流和**河流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属于平原区。
**地位:**是汉江流域承上启下的重要地理位置,是**坝下第一县,也是中下游地区的第一县。全县基本情况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区位好。地处鄂西北武当山东南麓、汉江中游西南岸,素有“川陕咽喉”之称,是汉十汽车工业走廊重要节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二是交通好。南北有两条铁路:襄渝铁路和沪蓉高速铁路,动车组在**停靠,正在建设中的汉十高铁在**北设站;东西有两座机场,**机场和**机场距县城只有半小时和1小时车程,**通用机场也在规划建设中;纵横有两条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和呼北高速穿境而过,在**设有四个匝道口;通江达海有水运,南河、北河注入汉江,汉江水运可直达武汉、上海,现载重量500吨级,“十三五”期间可达1000吨级船舶通航。三是生态好。**西、南、北三面群山环抱,汉江、南河、北河三水绕城,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县城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超过90%,森林覆盖率达到71%,一江两河87座水库全部为Ⅱ类以上水质。四是产业好。**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节能与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人民日报》誉为“**模式”,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成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再生资源产业园成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化试点园区。五是风俗好。人民勤劳、民风淳朴,企业家执着、公务员敬业,上访少、治安好,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事业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规划》的原则: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步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质量。
点面结合,纵横联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以人为本、富民惠民:富民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提升能力、创造财富的机会,不断增强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规划》的空间布局是: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充分发挥**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上下游协同、左右岸配合、干支流联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推动流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两区四轴(两区:以**水库大坝为界,划分为**库区及上游地区、汉江中下游地区;四轴:沿汉江发展轴、沿武西高铁发展轴、沿沪陕高速发展轴、沿二广高速发展轴)。
《规划》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到2020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化,**水库水质优于Ⅱ类标准,汉江干流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支流及重要湖库水质满足水功能区管理目标;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文化软实力增强,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第三阶段是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宜居宜业的生态经济带全面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规划》主要从“六大工程”进行体现:
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重点保护和修复汉江生态环境,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扎实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水资源,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走廊。
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在打造沿江绿色保护带上,以沿汉江干流堤岸最高洪水水位线为界,向陆地延伸30米为河流保护区,禁止布局非水利建设项目;向外延伸300米(城区100米)为岸线保护区。**库区等地为秦巴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加强湖库与湿地生态修复上,将部分库区等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实施退耕还湖(湿)、滨河(湖)生态建设等工程。加强汉江流域河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持河流、湖泊、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恢复以鱼类资源为重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在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和建设上,在适宜地区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加强汉江干支流两岸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修复,积极开展森林公园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对**库区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其他地区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严格保护一江清水,落实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法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导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发展。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推动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型。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以及加强水质监测。
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制定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优化沿江、沿河取水口和排污口的布局,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开展水资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建立沿江、沿河、沿湖水资源保护带和生态隔离带,在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的地理界标、警示标志等设施。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土壤修复,加快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力度。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支持在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等开展光伏和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一江两河”的生态整治、各乡镇污水管网、城乡的“厕所革命”、国家汉江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南河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项目等都是我们要作的建设项目。今年,在湖北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资金补助投向有:长江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水上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长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县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建设项目1.32亿元,省补助1000万元)、沿江化工产业“关改搬转”示范工程、主要支流治理工程、森林防火森林病害防治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2、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畅通汉江”。统筹航运、铁路、公路、航空建设,着力打造内外通畅、网络完善、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增强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提升汉江水运功能。统筹协调防洪、供水与水运发展需求,在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统筹港口规划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有序实施汉江航道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航道通航能力。**有**、**码头,有汉江沿岸的防洪堤需要建设,尤其是沿江的河道整治,恢复500吨位以上的通航能力。
加快铁路和公路建设。不断完善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为支撑的区域轨道交通路网,加快沿汉江国省干线升级改造,提高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加强重要省际通道建设,促进省际间互联互通。加快县乡连通路、资源开发路、旅游路、山区扶贫路建设,发挥路网效益。
提升民用航空运输和服务能力。**现在有通用机场需要招商引资进行建设。
在建设体系完善物流网。做大做强**等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组织化程度高、辐射力强、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引导物流资源、物流企业跨区域整合,建立物流联盟。**有电商产业园和电商特色小镇需要建设。
3、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汉江”。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特色产业体系,把汉江流域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新增长极。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等地创新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基地。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利用车桥、铸锻先进制造业设备工艺,打造亚洲锻造中心,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作用,做大做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八山半水分半田”,基本农田很少,所以我们在土地平整、利用山沟小气候制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上还是大有作为的。
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以汉江水道为主轴,依托鄂西北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申报与保护,充分发挥历史古迹、文化遗产、乡村古镇等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游。以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核心品牌,加大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开发一批核心红色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标准化水平。**有“千年古刹”**寺、**新农村田园风光旅游等都可作为规划的建设内容。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方向转变。着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普惠金融。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移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电商村”建设。服务业是**的短板,可以就此机会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乘势而为,赶上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幸福汉江”。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消除贫困,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发展壮大**城市组团。支持**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推动**和南阳加快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一体化进程,合力打造城市圈。**主要在加强**谷组群发展上作文章。
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完善城镇生态景观廊道、绿道网系统和公园体系,增加森林、湖泊、湿地等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景观斑块面积,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要利用我们城市空地大搞城市绿化,尤其要建好完善国家级汉江湿地公园建设。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优化村落布局,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行政村垃圾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厕所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力度,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重点工程。加强区域扶贫协作,继续推进对口协作**库区及上游地区工作。大力推广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新模式,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4月19日省政府已公示**县退出省级贫困县。
5、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开放汉江”。紧紧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紧紧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在政策支持、生态农业、工业合作、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经贸交流等方面,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鼓励**的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与沿海发达地区开展经常性协作与交流。要利用汉家**茶品牌优势,积极向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外市场拓展销售;利用**汽车零部件的优势,积极向欧美发达地区名牌车配套。
6、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活力汉江”。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产业发展、区域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流域内的水流、森林、湿地、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设定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的河段、区域,编制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研究制定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办法。
创新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建立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推进卫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在经济带范围内通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处置突发事件、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实现区域联动。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围绕排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城乡道路、交通枢纽、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创新政府投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轨道交通、收费公路、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予以资金支持,通过PPP、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
《规划》的组织保障: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建立完善的实施机制,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明确年度重点,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力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又突出重点、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张蓝图干到底。当前,必须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作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工作重点抓紧抓好。
三、我县落实《规划》要做的工作
1、大力宣传解读《规划》。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规划》的重要意义,组织县直部门和各乡镇举办了《规划》解读和项目谋划培训班。
2、成立项目谋划领导小组。从现在开始实施《规划》到2035年整整17个年头,为此,我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谋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局,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作为项目科研、环评、规划等前期工作经费,确保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3、认真谋划优化项目。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围绕生态引领、城市带动、交通先行、本地特色、《规划》总体目标、“六大工程”和各自部门行业政策等方方面面来谋划项目。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乡村振兴、沿江路网、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级交通互联互通以及水路、港口码头建设、区域间**谷旅游一体化路网建设、自已本地的实际、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等来谋划项目。
4、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库。围绕建设美丽汉江、畅通汉江、创新汉江、幸福汉江、开放汉江、活力汉江,谋划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重大项目库。认真汇总筛选了《规划》重点工作项目六大类288个项目,总投资3013.4341亿元,其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汉江”,79个项目投资354.144亿元;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畅通汉江”,30个项目285.3915亿元;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汉江”,106个项目1854.607亿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幸福汉江”,54个项目355.7616亿元;推进全方位开放,发展“开放汉江”,5个项目56.19亿元;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活力汉江”,14个项目107.34亿元。目前,该项目库正在进一步优化。
5、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首先在县域范围内全县“一盘棋”,以县直部门为主、乡镇配合实施项目;其次跨区域的项目,由项目领导小组上下衔接,县主要领导统筹协调。
6、制定项目实施路线图。在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实施路线图,把每个项目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牵头人上,把项目的形象进度纳入年度责任考核任务中。
谢谢各位!(cww)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