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基层反映打好社会心理“防疫战”方面问题还需警惕
字数:1296 字 浏览:1774次 下载:8次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深刻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换挡”进入后期,公众的心理状况也正步入“换挡期”。疫情早期带来的“潮水般”的心理应激反应逐渐衰退,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进一步显现。及时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充分给予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人民战争的重要一环。
  一是警惕社会心态的“泛焦虑化”倾向。近段时期公众对疫情的恐惧和警觉有所下降,应激反应从警报反应阶段转入适应阶段,并逐渐过渡到耗竭阶段,出现了泛化焦虑现象。根据心理热线的统计,早期咨询内容大多与疫情直接相关,目前则由于延迟开学和隔离在家所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夫妻相处紧张、邻里关系紧张等主题逐渐增多。例如,近日一起发生在高铁上的纠纷引发社会热议。4月4日上午,两名女性乘客在其乘坐的高铁列车车厢内摘下口罩开始吃东西,此举引发坐在同一排的一名男乘客不满制止,双方发生争执。乘警调解无果后,3人被移交至安徽池州火车站派出所继续处理,后双方达成和解。尽管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却折射出疫情给社会心理带来的过度压力,伤害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也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冲突,有必要针对性地强化社会心理干预。
  二是特殊职业导致负面心理效应。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时,因职业的特殊性,部分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承受的社会心理创伤更严重。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需重点干预的第一级人群即包括确诊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西南大学开展的针对全国1.4万人的公众心理状况调研显示,对于病毒和死亡,医护人员群体的抑郁、焦虑、恐惧、内疚情绪在受访群体中最为严重,有8.70%的受访医护人员群体有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10.87%的医护人员群体睡眠质量差。目前,面对疫情的发展和防控,坚……
== 以下隐藏内容需要投稿或充值方可查阅 ==
该作品目前会员价为 4 文币
马上登录注册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