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关于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字数:10762 字 浏览:709次 下载:1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考察湖南系列重要指示、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县委决定启动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打造绿色xx,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
  1.提高政治站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内涵丰富、系统科学,是指导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要遵循。慈利县全域均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地处澧水、沅水的上游和中游,是全省“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在“五县战略”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绿色大美慈利,引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原则”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五大关系”,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澧水流域为主战场,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生态立县战略,着力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着力形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绿色发展格局。在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中,努力把慈利打造成为“多点”中从上游成渝经济区到中游城市群承接区内最耀眼的一点,打造成为承接区内县域绿色发展龙头、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山区改革开放高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桥头堡。
  3.把握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绿色为底色、生态即生命”意识,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前提,统筹水路港岸产城发展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适应。坚持绿色发展、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群众。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以改革促转型,以创新促提质,以开放促升级,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坚持内外联动,区域统筹协同共进。全面对接国家“三大战略”、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市委“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推动与长江沿岸地区水陆空通道互联互通。统筹城乡区域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要素和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城乡区域,形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联动效应和强大合力。
  4.明确主要目标。到2020年,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国控、省控、市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优于Ⅱ类比例保持100%,县城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十三五”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和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程度明显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分工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协作联动发展机制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全面融入长江流域地区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更有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绿色大美慈利全面建成。
  二、着力实施xx流域保护与治理 “一号工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5.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河溪库塘、岸上水下等系统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扎实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治理“三水并重”,强化问题、目标、任务、责任“四个清单”管理,完成全县100条河流“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和应急管理、河库保洁工作,构建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应急保障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示范;加快淘汰“两高”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重点行业全面升级治理行动计划;实行公交优先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鼓励绿色出行。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
  6.加快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立以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护体系,增强沿澧水、沅水及其主要支流沿岸林地截污和削减污染物的功能,打好大地增绿战,构建澧水、沅水绿色屏障。以沿河干流绿色林带建设为中心内容,坚持林草结合,统筹建设陆地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构筑具备防洪、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截污、净化水质、碳汇等多种功能的沿河综合植被防护体系。增加植被种类,优化植被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积极构建澧水水土保持林带,加强澧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水土保持林建设。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扩大林草覆盖面积,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禁止违法开采、无序开发、肆意毁坏植被保护带。保护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澧水污染生态修复工作,在源头截污的基础上,开展以清水入河、人工湿地建设、河道清淤、河岸清污为主的水污染生态修复工作,保证支流清水长流。
  7.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打好碧水守护战,以澧水、溇水、沅水等干支流为重点,加强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水产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加大大鲵自然保护区水电项目整改力度,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湖碧水。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加强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综合整治,严禁秸秆、生活垃圾露天焚烧,推进生活面源污染防治,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打好净土攻坚战,优先保护未污染和轻微污染耕地,优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污染源管控,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打好城乡洁净战,大力开展环境整治“7+2”、农村建房、农村集镇、旅游干线等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培育文明进步新风,努力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美丽家园。
  三、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8.严格落实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慈利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2014-2020)》,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统筹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空间格局、区域发展定位、产业、项目、政策等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重大规划“多规合一”。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生态经济、推进城乡和谐、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总体目标,有效协调当前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力争到2020年,全县生态主体功能区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国土空间开发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9.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落实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强化创新驱动,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到2020年全县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加强产学研合作,利用省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优势,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战略协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到2020年帮助和鼓励企业建立5家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专家工作站等6家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县内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推进机制。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引进、流动、激励、保障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机制,认真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支持本土人才创办领办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
  10.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生态特色型农业生产大县”。着力培育发展粮油、柑桔、茶叶、蔬菜、生猪、水产、烤烟和中药材八大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工程,以县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打造一批生态特色农业品牌。推动节约集约型农业发展,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逐步建设集约化、规范化的养殖场。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和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安全放心农业,提高粮食安全意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对突发性疫病、灾害性天气、环境污染事故的防控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由规模型向品质型转变。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森林康养、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和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
  11.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合理布局、聚集发展”的原则,以“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为方向,以慈利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一区两廊”建设,持续发展旅游商品、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精心打造杜仲、水钻、大理石加工、碳酸钙、茶叶、旅游商品六大特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循环工业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化工业发展新路子。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提升产业科技和绿色含量,推动传统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到2020年实施70项以上技改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污染低、带动强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打造新型优势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亿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以上。优化慈利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强与县内外先进工业园区的对接合作,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关联企业集群发展。加速产城融合进程,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三大组团”的园区格局,赋予慈利工业集中区更多经济发展自主权,为园区提质升级创造基础,争取申报成为省级高新园区。
  12.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业。深入实施市委市政府“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双核三极多点”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围绕景区建设精品化、集镇建设特色化、村落建设民俗化、生态建设绿色化、文化建设开放化、设施建设配套化、道路建设标准化“七化”目标,形成主线突出、亮点鲜明、特色明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到2020年,把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打造为我县首家5A级景区,建成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以上,创建特色旅游风情镇4个,全县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65亿元以上。促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慈利非物质文化遗产,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大力提升我县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旅游+生态”深度融合,突出“武陵山片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品牌,加强澧水、溇水、索水、零溪河四水的河道修复,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休闲项目。促进“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旅游,统筹全民休闲健身需求,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以“富硒”健康为特色,开发一批富硒有机农场和养生产品;推动温泉疗养旅游蓬勃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推动城乡异地养生养老和乡村度假。促进“旅游+新型工农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挖掘民族中医药文化遗产,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以杜仲生态工业园为核心建立中药材种养加工基地;因地制宜开发一批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农业采摘园和观光园。全力推进环大峡谷绿色产业经济带建设,将产业带打造成张家界东部休闲文化旅游带的先行区。
  13.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着力发展物流商贸,突出发展面向区域外市场的高端健康农产品物流,积极推进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成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中心、县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加快建设二九一步步高商业广场,加大特色农产品营销力度。大力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流通企业、农村流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发展,推进农业市场体系的完善。大力发展县域金融,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形成支持发展的金融合力和金融服务网络。优化发展信息服务,大力推进多媒体智能化公用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和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构建便捷信息服务,着力建成“信息慈利”。
  四、着力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实现区域性互联互通
  14.加快对外快速通道建设。将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内容融入县城总体规划、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镇(乡)域布局规划中,精心完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稳步推进黔张常铁路建设,全力推进安慈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石慈张高速铁路、宜张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末开工建设,着力打造重要的湘西门户快速通道。
  15.加快县内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网络建设,畅通微循环。
  16.加快旅游便捷通道建设。制定完善旅游景区交通发展规划、站场规划,加快旅游景区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公路等级和交通运输承载能力,把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乡村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加快赵家垭风景区(龙潭至赵家垭)旅游公路、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清水洞至大峡谷玻璃桥)旅游公路、五雷山景区(广福桥至五雷山)旅游公路建设,提升江垭水库至湖北鹤峰旅游航道通航能力,实施绿化美化洁化工程,合理设置景观台,全面提高通景道路“颜值”。
  五、着力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实现区域性共建共享
  17.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扣“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强化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季攻势、秋季冲刺、冬季摘帽“四大行动”,深入实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劳务协作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扶贫、文化科技扶贫、基础建设扶贫等“十大工程”,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18.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大力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新型农村社区、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强传统古村落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确保田园风貌得到保持、民族风情有效保护、农村与城镇功能性差异不被消除。大力推进“四清四化四改”、基层社会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和便民服务设施“十进农村”,提升乡村生态宜居品质、村风文明程度、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公共服务水平,到2020年特色农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域旅游发展取得突破,电子商务网络全面覆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健全,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基础日益夯实。
  19.推进城镇扩容提质。以撤县设市为统领,按照“拓城兴北、提质繁南”要求,抓紧实施县城“五年塑城计划”。大力实施城市“双修”十大工程,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网,开展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加快城区提质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排水防涝综合项目、“两供一治”项目建设,以放马洲公园、白云水文化公园、观音桥文化广场、红军之家公园为重点加快建好城市公园绿地,加强城市卫生公厕、停车场(库、位)、农贸市场、无障碍设施等建设,打造靓丽城区。加快村镇建设步伐,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思路,重点建设江垭和三官寺,带动西北地区发展;重点建设许家坊和阳和,带动西部地区发展;重点建设龙潭河,带动东部地区发展。到2020年,申报成功省级以上传统保护村落3-5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3个。
  20.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居民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开展基础教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和学校危房改造项目,推进城乡学校同步建设、城乡教师同步配备、教育资源同步优化、教育信息同步共享。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实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工程,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实施“文化进万家”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三边”工程,完善县级图书馆、村级图书室设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社会救助水平,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
  六、着力提升内外联动开放崛起水平,实现多层级互利共赢
  21.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中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积极参与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发展,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联系沟通、衔接汇报,及时把握政策动向和重点工作,积极向中央和省市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梳理扩充重点项目储备库,建立生态保护项目库,做好项目规划、设计、申报及实施,力争更多项目挤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项目库,重点做好黄石水库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申报。充分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红利,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对接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奖扶、税收优惠等。抢抓中央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生态权重和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对地方政府开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控制减少排放等带来的财政减收增支的财力补偿及重点倾斜。
  22.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充分发挥张家界东大门的优势,以融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手抓,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齐步走,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全面建成经济强县。不断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按照国际标准对景区景点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善高速公路出口、旅游交通干线、通景公路沿线、景区内部多语种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在游客中心及核心景区提供多语种服务,打造全域无障碍标识和语言体系;加大对外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特色乡村旅游尤其是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影响力,提高张家界东线旅游知名度;继续巩固韩国市场,拓展东南亚新兴市场,开发欧美高端市场,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网点,探索开辟客源地游客直接进出慈利的“快捷通道”,不断提高境外游客比重,到2020年,接待入境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加大外贸企业发展,通过外贸自营、代理出口等方式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重点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实施外贸“破零倍增”计划,推动玻璃水钻、电子元器件、水轮发电设备、轻纺产品、特色旅游产品等进入海外市场。加大县内外交流合作,加强与永定、桑植、武陵源和常德石门、桃源等上下游周边市县区的沟通协调、合作共赢,积极参加省域协同发展,深度参与武陵山片区联合营销。
  23.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抢抓全省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契机,聚焦“五个一百”“五大开放行动”“万商入湘”,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深入对接500强、新丝路、自贸区、湘商会、北上广等招商领域,积极参加港洽周、沪洽周、中博会等重要招商活动。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思路,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行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狠抓招商引资跟踪对接和履约兑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确保招商项目落地。明确重点招商产业,重点引进与我县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好企业、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成功率。到2035年,全县实现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招商入驻500强和知名品牌企业10家以上。
  24.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积极对接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和市“285”人才发展新战略,组织实施全县人才发展“12381”规划,修订完善《慈利县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等制度。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乡镇站所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计划,在水利、扶贫开发、旅游、环保等领域提供特定岗位,引导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一线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组织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依托县众创空间和县青创会,支持进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七、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25.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慈利县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环境保护的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县长江办负责统筹规划编制、战略实施、监督指导、衔接协调等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履责、协调配合、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具体困难。
  26.深化体制改革。以撤县设市改革为总揽,统筹推进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水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实现全民参与、共治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围绕管控政府债务,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发展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建立银行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机制;积极争取碳交易、排污权交易、节能交易试点,探索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模式;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零阳镇撤镇设街道步伐,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在2018年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生态环境领域联动执法和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创新引领发展机制,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有序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建立澧水、沅水、溇水流域合作共建机制,推动澧水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
  27.优化发展环境。全县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攻坚克难,加强与正在实施的撤县设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社区“三联四建”活动、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和重点工作的统筹协调、衔接配合,完善相关专项规划,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整体,全力推动生态立县战略实施。加大资金投入,综合运用上级转移支付、产业引导基金、本级预算安排、资金统筹整合、撬动社会资本及绿色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采取产业基金、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领域,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生态环保投入机制。坚持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严格执行已出台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强化环境综合执法和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破坏损害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为全县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更严格的法律保障。
  28.抓好督查考核。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乡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月一统计、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对因工作落实不力、责任缺失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约谈、责令整改、严肃追责。
  29.加强宣传引导。县长江办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推进慈利实施国家战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题宣传,准确解读发展战略定位、功能布局、政策措施、重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宣传成功经验,大力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讲好生态绿色慈利新故事,传播生态绿色慈利正能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对接长江经济带、实施发展生态立县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