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与有关企业、组织和个人,在高度自愿的基础上,按互惠互利原则联合起来,依法合作经营农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经济实体。它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它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主要目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大规模、合作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广大农民散户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这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链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家鼓励发展大农经济的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在各个省、自治区,一些优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农民的代表,其所创建的品牌也深入人心,实践证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经济组织适应了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二、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近几年,xx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工程中,扶持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采取宣传、培训等手段,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的食畜牧养殖、果树种植、禽类养殖、农机服务等产业上。合作社也在发展中呈现出农村能人创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涉农部口牵头型、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型等多元化的领创办主体。此外,xx县政府还开展“一帮一带”的定向服务,指定专业技术骨干到农村去,到田地间,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段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合作社经营规范性标准的建立,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但就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尽管数量不少、覆盖面也较广,但在产品竞争力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长期以来政府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农民存在跟风种植、定位不准问题,产品没有实现品牌化、特色化,销售缺少网络化、体系化。因此导致农产品存在着品牌信誉度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仍未走出原始的售卖困局,一直处于农业经济产业链底层,没有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开鲁县是农业大县,做活农业仍然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路径,因此必须探寻如何依托合作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三、xx县农产品在竞争力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没有形成规模,尤其是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还处于起步阶段,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的提供。在缺乏规模经济的情况下单个农户的生产能力很有限,而且投入成本也很高,导致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地削弱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名优特色品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由于目前农户模式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非常低,甚至没有科技含量,而且还存在较多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农民的品牌意识非常薄弱,在申请商标注册,原产地标识保护等方面知之甚少,导致xx县产品中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名优特称号的农产品屈指可数。
三是农产品产业链条短。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是个利润链条比较长的行业,从“田间到餐桌”,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而农民从中获利非常少,大部分利润被加工商和销售商夺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太短。农民提供的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初级产品,销售价格比较低,而真正能带来高利润的往往是农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户的分散经营,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四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差。缺乏市场开拓能力,xx县农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使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第一,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淡薄,许多农民与政府官员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或“先生产,后推销”的思想;第二,市场调查不够,信息不足,农民往往跟着感觉走,盲目生产;第三,市场定位不准,盲目生产,跟风似的种植;第四,农产品整体观念不强,无法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品种优良化,包装特色化,品牌化的策略;第五,农产品分销缺乏网络化,组织化,高效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分散在千家万户,其分销规模有限,效率低下,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营销体系。
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纵观已经拥有强劲竞争力的农产品其共有的一些特征
包括:生产规模化、市场渠道良好、产品质量有保障、拥有文化特点的标识、品牌受法律保护等,因此想要破解困局,需要利用合作社的功能作用,通过推进农产品牌化,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来实现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
一是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规模经济优势。解决农产品分布比较分散,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并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做指导,或定期将基地人员送往有关科研院所培训。或聘请畜牧、果木种植专家,定期到基地举办技术讲座,从圈舍建造,饲料配备,防疫治病,繁殖育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并引导其树立质量标准意识,自觉规范养殖行为。这种农户联基地,基地联市场的模式,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解决了过去单个农户无法大量提供农产品和农产品成本过高等问题,增强了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二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创建名优特色品牌。农业品牌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举措,除提供初级农产品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要不断引导农民加大农产品科技含量,把品牌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借助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打造西瓜、香瓜、鸡心果等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品牌,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并加强品牌保护意识,及时申请和注册一批特色商标,保护农民的知识产权。如黑龙坝忠厚村注册的“忠厚政蒲”品牌,通过注入现代农业理念,传达开鲁县农产品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培养消费者对开鲁特色农产品的认同感和品牌意识,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以品牌建设为“助推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将农产品的品牌与质量相关联。严格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市场上竞争力强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品的口感与味道,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第二阶段是保证产品的健康与营养;第三阶段是融入产品的情感与时尚元素;第四阶段是农产品的文化与价值,体现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实现农产品价值质的飞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农业农村发展要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供应更多高品质的、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农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品牌消费心理需求,因此给消费者预支质量承诺才能够提高品牌的有效期。
四是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把农产品利润留给农民,就必须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挖掘农产品的利润潜力。通过组建和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把尽可能多的利润留给农民。通过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来抓。除继续支持种植户之外,还应对加工,储藏,销售等产业链进行支持,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供、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五是政府、企业、农户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信任与合作的非契约维系关系。各方按照供需关系从原材料及配套服务到营销网络与消费者再到政府部门扶持与监管,形成具有区域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集成体。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秉着互助互利的思想,相互合作、相互扶持,通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无论在管理制度方面,还是在经营方向统一方面,品牌与文化必须相统一,此外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获得应有的报酬,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政府要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从资金,税收,信贷,土地,人才,科技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创新信贷品种,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信贷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方面要融入品牌扶持、流通渠道扶持方式,由政府牵头推进区域品牌面向市场化发展。
六是构建农产品营销体系,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构建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和农资连锁经营体系,组织有关人员开拓市场,为农产品打开销路.采取连锁加盟配送,特许经营,合作经营等办法,由点到面,由单一到全面,逐步培育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企业。如通过爱心扶贫集市、展销会、冬交会、电商扶贫、网红经济,果品经纪人、经济组织负责人直播带货等方式创建销售网络,架起农产品连接市场的“金桥”,开启农产品流通的“快车道”,逐步完成果品销售由现货到期货的喜人转变,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竞争力差的问题。
结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整体农业特色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及农民自身品牌意识,因此,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品时,一切要从自身出发,合作社要加强自身农产品生产、研发和管理的水平,构建完善的合作社内部制度,发挥合作社特有的功能,让所有社员都能够拧成一股劲,提高合作社的整体实力,用敏锐的眼光,准确的定位,提高合作社现代化水平,扩大专业领域,开发特色产业,注重品牌价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从根本上助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打造脱贫攻坚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