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试探
字数:3163 字 浏览:545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新课程理念也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角色,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小学信息技术课以学生兴趣为引领,传授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由教师担负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学习本领的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试探作以下尝试:
一、任务驱动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的传授,他是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和任务的目的。因此,将课堂教学任务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小的“任务”,便于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任务要具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是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它包含了要学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有一个具体的样例,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要学生能照着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第二层次是提高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部分具体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样例,留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饱含自己心思的创意作品。这适合发展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完成了基本任务后,可以进行一些自由的活动。第三层次是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这比较适合模块的综合性练习。比如:WORD的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小报,要求有图、有文、有艺术字、有分栏等,其内容和版面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
二是强化与其他学科融合。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比如:设计画图的任务时要结合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布局等),文字处理可以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网络教学可以和查找资料、写信、互动交流相结合,甚至可以请美术老师、语文老师、自然老师等来上信息技术课,从而破除单纯传授计算机操作的教学,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是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衔接。教师要尽量把所授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并强化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比如:要求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演讲,这就可能要用到画图、WORD、POW-ERPOINT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弄清楚区别与联系,学会恰当的使用这些工具来完成任务。
二、师生讨论活跃课堂
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首先是做好做足“前戏”,指导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呈现,你觉得怎样处理最好?适时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如何架构沟通的桥梁。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可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这样可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课堂活力。
再次,通过相互讨论,学生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如可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这个讨论的环节比完成任务更为重要。
三、完成任务锻炼能力
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完成任务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这时教师走进学生之中,即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而学生可以按几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一是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比如上述第一层次的任务。
二是团结协作。学生可以按座位或通过学习能力等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实践告诉我们: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
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比如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小报,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组的学生一起讨论,确定小报的主题,然后把任务分成子任务,小组的同学再分工,有的负责文字、负责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录入,有的负责版面设计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小组同学要进行讨论、沟通,达成较统一认识后,就可制作成一份精美的小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四、效果评价激励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也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学习真实情况,调整自己学习方式。效果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全方面掌握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可以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评价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表格来记录学生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
五、归纳汇总提升能力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比如软件的使用,有许多操作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如先选择,后操作,超级链接,复制、粘贴等),学生学习了一些软件的使用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找出这些共同性及其区别,再尝试让学生去探索使用一些新软件,自己去寻求使用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知识、学生、教师等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2014.05.30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