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关于全域旅游的几点思考
字数:2753 字 浏览:608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的宗旨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5000年的文明其实就是乡村主导的文明,现今保留下来的近300万个古村落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密码,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仍存活的文明形态和文明历史。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乡村真正的价值是中国文明文化之根,离开乡村就无法解读中华。
  (一)守护一方乡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一种乡野风味,或山野茂林,或沃野阡陌。这种味道愈是久远,愈是绵长,愈是令人怀想,以致于城里人有了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乡村旅游由此而来。
  中国乡村的食宿、劳作及崇文、敬天、祭祀等宗法关系与情感,已成为今天人们探秘乡村文明之旅的必选地。这种田园风光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是城里人回归自然的心结,因而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
  因此乡村旅游规划应当订制化,而非模式化。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切忌随意改造乡野景观,刻意营造劳动场景。现在,有的乡村搞旅游,动辄效仿法式庄园,过分追求城市化,采用“树木+草坪”模式,将农田及设施进行标准的“裁剪”,将城里的公园“搬到”农村,要么一排排整齐的景观树木,要么一片片规整的花样农田;有的无视山水环境的自然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甚至将溪水两岸统一改建成两壁陡峭的水渠,并加装花岗石护栏。这些做法,使原本“显山露水”的主体景观淹没其中,原有风貌荡然无存,乡野情趣消失殆尽,乡村节点景观越来越趋于雷同,造成千村一面,使人感到失真与乏味。
  (二)演绎一种情怀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乡村是传统民俗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节庆构成了乡村独有的文化特性。乡村山清水秀、远离都市的喧闹与拥挤、淳朴的乡民、健康的食品、传统的文化,乡村成了城里人健康养生与传统文化体验的天然场所,更是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自然的东西才能使都市人体味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大俗即大雅。乡村旅游卖点正在于入乡随俗,参与和体验这类乡村民俗活动,原汁原味的农趣,由俗不可耐而随俗雅化,使大人重温童年味道,也让孩子体验到了真正的农趣。乡间“俗”物数不胜数,无处不在,非物质文化中除了民俗节庆,当然还包括各种民间社会礼仪、传统工艺、风味小吃等,这些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必须注重保护与传承。乡村旅游要把这些“俗物”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资本和竞争优势。应力避把乡民整体搬迁,形成空村空镇,因为离开了原住民的乡村,就没有了乡村的所谓“俗味”和风情,没有人情味的乡村还值得眷恋吗?又怎能勾起寻根人的乡愁?
  (三)传承一脉文韵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描绘了一幅纯朴的乡村风俗图!其中有历史、有故事、有情趣、有风俗。对于我们现代人弥足珍贵,也是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
  乡村旅游扎根于古老的村庄,古建尤为珍贵,即便是残砖断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鉴于此,要梳理当地文脉,传留当地文韵,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力求修旧如旧,避免大拆大建。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乡村保留古风文韵,增添古朴沧桑之感。由于受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古迹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构建独特,布局精巧,文化沉淀极为丰富,对于古村保护,务必保持外貌上的古风、古朴、古香、古色,这包括古井、石碾、石磨、寺庙、祠堂、街巷等建筑设施的外立面,至于内部装修和陈设,为满足农民便捷化、舒适化生活需要,可以稍加改造,但要特别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整体风格要保持一致,环境不能出现违和感,文化不能出现错乱感。同里乌镇、乔家大院都较好地保留了旧制和风貌,从而深深吸引了游客,满足了游客和居民的双重需求。
  (四)激发一缕创意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解决“三农”问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宗旨。为此,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村“双创”,才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法国普罗旺斯的葡萄酒庄、日本的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我国台湾的休闲农业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发展经验,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涌入。在这些地方康养、休闲、体验和游玩、文创已经互动发展,使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经济收益,尤其是品牌的打造已经自成系统,旅游品牌可以和任何商品贴牌,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价值。
  目前我国兴起的休闲农业、农庄,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外来游客的舒适度,甚至给游客创造惊喜。但是添加现代及外来元素,要注意适度,过犹不及。有的新建景观过于时尚化、现代化,与原有生态系统极不协调,甚至画蛇添足,结果只会弄巧成拙。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留点土味、带点野味、显点俗味、存点古味、沾点洋味,而不能一味求怪、求奇、求大、求全。这样的乡村,既留住了城里人,也留住了农村人,反之,“去农村化”的现代化乡村旅游模式,甚至那种极端的“腾笼换鸟”式开发,必将误入“鲁侯养鸟”的窠臼,到头来,好的愿望落空,好事变成坏事,于乡村旅游有害,于乡村振兴无益。
  乡村旅游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建设美丽中国是乡村旅游发展最终目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我国乡村旅游已经走过了初级发展阶段,现在正在向深入发展阶段迈进。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解决“三农”问题是关乎中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因素,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更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这恰恰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所在。如果我们更加重视乡村旅游的这些综合性价值,那么就能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从而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我区应按照“依托文化发展旅游,依托旅游创造品牌,依托品牌壮大产业,依托产业反哺文化”的工作思路,推动文化旅游资源良性开发,以文旅融合项目为载体,推动文化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域、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城乡融合、农旅融合,补短板,强弱项,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xx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