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要求,近期我认真研读了全会公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收听收看了全会相关新闻报道。现在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用深学细悟的恒心,把握全会的深远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我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迎来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紧迫任务,还面临着在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历史使命。“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可期可见的新时代,爬坡向上的难度也在增加,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历史关键期,谋划我国发展既需要有中短期的科学规划,也需要有战略性的中长期远景目标。过去我们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是规划五年,展望十年。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十五年展望。与历次五年规划(计划)相比,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具有多方面的特殊重大意义。从三个维度去把握:第一,这是基于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来的。党的十九大确定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而,这次远景目标是根据“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来的,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第二,这体现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间“基础”与“引领”的辩证关系。二〇二〇年我们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第一个全面就要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来,这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又一重大目标。未来五年是开局起步的五年,明确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十分重要,它将为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则对“十四五”规划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定着“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发展主线等,只有完成好五年规划所确立的目标任务,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向前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才能最终实现。第三,以远近结合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上向好的信心、决心与能力。党的十九大就提出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尽管世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各种风险挑战持续增多,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在危机中不断开创着新局面。此次全会向世界传递了我们对在未来十五年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也向世界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的决心。在世界经济低迷、世界政治动荡加剧的环境中,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与动力源。中国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二、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好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的要求当作党委的行动方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的主要目标和终极追求,实现地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协调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参与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追求自身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问题,给每一个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着力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决策和执政时既要看到和充分满足本地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好本地人民群众的利益,也要看到和充分考虑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追求,防止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为了当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三、以追赶超越的劲头,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对党忠诚落在具体工作上,忠诚履职尽责,用情用力干事,以对事业的精诚度、对岗位的敬业程度来体现忠诚度。坚持把担当作为当作最大的政治品格,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三大攻坚战”、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通过提升工作效率来推动效能革命,树立马上就办的作风,拿出干就干到最好的决心,为整个干部队伍带来新风貌、新气象。坚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专业素养上不断与时俱进,由“不会干”“干不好”变为胜任本职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