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全面改革和整体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新境界,逐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1月18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主持召开秘书长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了“八个深刻把握”和“五个成效”的要求。全市政法机关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围绕“十一个坚持”的总纲、“八个深刻把握”的认识、“五个成效”的要求,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切实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走在前列。
一、在学懂弄通中收获感悟
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次法治精神再洗礼、法治素养再提升、法治责任再担当的过程,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坚决扛起法治建设的政治责任。具体是“五个蕴含”。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了党的科学理论,蕴含习近平总书记高远的哲学思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科学理论,在继承与发展中真正做到了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有理论创新的引领力。“十一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它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为发展马克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必将以重大的理论创新力、指导力、引领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具有拨云见日的思辩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如何正确处理好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等若干重大关系,如同醍醐灌顶、拨云见雾,帮助我们廓清了相关思想困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具有统筹推进的谋划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并将其生动地体现在法治领域,突出强调要运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方法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法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和引领,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正确的法治实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重大的政治理念。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立场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鲜明的政治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加强党的绝对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政治底色,是绝对不能偏移的政治方向。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党的绝对领导是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绝对领导摆在首位,始终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彰显内在的法治之魂。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离开了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体现统一的辩证关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我国法律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我们党依法办事,这个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必须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具体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各环节。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法治基因,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历史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传承于独特的法治文明。中华法治文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中华法系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逐步形成的历史之源、文明之根、文化之因。传承于和合的法治追求。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既是对中华民族法治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对鉴往知来、古为今用的人文感怀。传承于优秀的创新特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吐故纳新、革故鼎新的优秀特质,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得到了深度挖掘,赋予了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法治文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自信,在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决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影响。
(四)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保障、促进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厚重人民情怀。这是根本民意。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根本追求。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必须时刻以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价值追求。这是根本目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因此,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就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的福祉作为最高的法律,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系统思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宽广的国际视野。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世界意义上看,习近平法治思想贡献了维护国际法治秩序新智慧,具有世界的影响力,标志着人类法治文明的时代性进步。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发展和涉外法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就是系统观的体现。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全人类立场,高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旗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应对全球性挑战、走向更加美好光明前景的方向,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就是全球价值观的体现。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有效回击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等“丛林法则”和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历史逆流,这就是斗争精神的体现。因此,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要牢牢把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这个迫切需要,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善于运用法治,加强国际法治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在对标对表中建强法治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关键看法治建设效果。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全市法治建设,对标对表“十一个坚持”加强领悟、转化和落实,努力以法治建设成效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更大作为、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具体是“四个始终坚持”。
(一)举旗铸魂,始终坚持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四大任务”,自觉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决策部署,确保新时代政法工作行稳致远、砥砺前行。按照《条例》《细则》要求,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讲政治和讲法治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政法机关党组织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制度,坚决从思想到行动上落实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刀把子”和“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二)围绕要务,始终坚持发展导向。把新时代政法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努力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一是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盯中央、省、市“十四五”规划法治建设重点内容,围绕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深度对接“六保”“六稳”和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好省委政法委《关于政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促进全市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二是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继续落实各项维稳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确保涉稳矛盾风险隐患发现在小、处理在早。坚决打赢扫黑除恶决胜战,并及时转向常态战,确保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三是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认真学习和发展“枫桥经验”,贯彻落实好省委关于开创平安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意见,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平安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保持敬畏,始终坚持法治基线。法治的精髓在于约束权力、保障权利。要坚守法治,厉行法治,坚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意见,努力学习宪法知识,自觉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着力推进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坚持问题导向,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维护稳定、保障权益,依法定纷止争。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关键薄弱环节和改进方向,把源头管控作为风险处置的重中之重,实现风险闭环管控的不断迭代升级。同时,坚持在法律框架内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服务至上,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毫不动摇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根本立场,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具体实践中,既要以霹雳手段打击敌人、震慑犯罪,又要润物细无声,善用民主、自治、协商、调解等办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既要用好“专业队伍”之手,创新工作路径、方式方法;又要用好“群众之手”,广纳社会力量参与政法工作;既要遵守党和国家保密纪律,又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诉求,做到政法机关服务人民、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多途径、广渠道、全方位彰显“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菩萨心肠。
三、在教育整顿中提升能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要求,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推动领导干部当好“带头人”、政法队伍当好“排头兵”、 法律服务队伍当好“建设者”、法学院校学生当好“接班人”,全面提升政法干警政治工作、服务群众等7个方面的能力,打造一支“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具体是聚焦提升“四个能力”。
(一)聚焦提升对党绝对忠诚的能力。忠者,赤胆忠心、忠贞不渝;诚者,真诚实在,言行一致。忠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传统美德和品格风骨,是对信仰、承诺和责任的笃实坚守,是对组织、他人和事业的尽心尽力。政法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四大职责使命,能不能扛起职责使命,反映了对党的忠诚指数。身处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政法干警没有忠诚的优良品格作支撑,就无法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无法面对艰巨复杂的挑战、重重严峻的危险与困难,就无法完成艰巨任务和神圣使命。只有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第一政治、第一品德,保持对政法事业纯洁无暇的忠诚,才能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才能发扬愈挫愈勇的斗争精神,确保政法工作正确、高效地行使,为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当好国之利器。
(二)聚焦提升善于学习的能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各级领导、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养成学习的心态和习惯,一刻不松增强“八大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对政法干部队伍而言,更是如此,而且要求更高、标准更严、责任更重。在学习上,一要念好“恒”字诀。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恒温”,持之以恒地学,一以贯之地学,不能忽冷忽热、冷热不均,“三分钟热度”。二要念好“挤”字诀。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少一些不必要的游戏和娱乐,争取每天挤出一点点时间用于学习,长期坚持和积累下去,学习成效相当可观。三要念好“静”字诀。力戒浮躁,沉心静气,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心无他物,物我皆忘,须臾不离,精诚求索,确保学习入心入脑,静中见“道”。同时,要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加强思想纪律教育,健全思想纪律执行机制,用“四个铁一般”(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搬担当)锻造带出一支过硬的政法干部队伍。
(三)聚焦提升履职担当的能力。担当就是一种职责和使命。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更要把敢于担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是打击预防犯罪,起诉审判各类案件,还是加强社会管理,调处矛盾纠纷,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充分履职,敢于守关、敢于发声、敢于牺牲,以大无畏、大果敢的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如阳光般的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一是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决不做骑墙派。二是在各种矛盾困难面前,勇于任事,敢抓敢管,不怕困难,不畏风险、不惧担责。三是在各种危机面前,勇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做到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负责,不患得患失。四是在失误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把失误失败的教训作为宝贵财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五是在各种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和善于斗争,树立标准、划出红线,不搞庸俗的好人主义,不让歪风邪气滋生扩散。
(四)聚焦提升廉洁奉公的能力。“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政法干警经常与违法犯罪分子接触、与权贵达人接触、与社会的各类阴暗面接触,既有各种困难与危险,更有各种美色、金钱的诱惑。倘若理想信念滑坡,任物欲横流,被贪欲吞噬,就会守不住党纪国法的底线,最终坠入腐败堕落的深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把廉洁作为“任事资格”,作为政法工作的第一职业操守,敬畏道德律令,把好金钱关、亲情关、享乐关、美色关,算清廉与不廉的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名誉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初慎交友,清清白白为人、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执法,如临薄冰、如临深渊,不越“雷池一步”,不触“红线一根”,始终为人民执好法、用好权,真正做到廉洁干净不贪婪、境界高尚不低俗、严格约束不懈怠、廉洁从政不失职,即使在“探照灯”下、“镁光灯”下、“显微镜”下和人民群众目光下,也“评”不倒、“照”不倒、“盯”不倒、“晒”不倒,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