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四法运算”消费扶贫新模式,全力打通消费、流通、生产环节制约农产品销售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贫困户农产品稳定销售,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做好“减法”,丰富消费模式去存量。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利用东西扶贫协作平台,抢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市场产销对接,组织县内商贸企业走出去,及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展会、项目推介、培训和考察等机会,借力会展等活动帮助企业宣传推介,拓展市场,积极促消费、扩内需,让特色优质农产品真正走出农家。通过积极对接县内大型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助力农产品上行,快速打开农产品销售“快车道”。
二是做好“加法”,提升品牌形象增效益。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农产品怕品牌覆盖率和品牌价值不断提高,种植业“三品一标”农产品覆盖率达到60%以上,畜牧业“三品一标”畜禽产品覆盖率达到50%以上。大宗畜产品无公害产地实现了整县覆盖,大宗粮油作物无公害产地实现了重点产区覆盖,特色蔬菜实现了川道河谷区覆盖,由省农牧厅认定无公害产地13个,由农业部认证无公害产品8个,农业部认证A级绿色食品15个,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形象。
三是做好“乘法”,打通销售渠道促消费。扎实开展各类活动,邀请县级领导走进直播室推介县内优质农产品,组织网红达人和优秀电商企业,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群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拓宽当地网货销售渠道,先后开展了第四届电商扶贫年货节、“战疫助农,直播带货”、“爱心助农、县长助力”等活动,销售蜂蜜、香菇、木耳和腐竹等农特产品680万元。同城配送拉内需促销售,今年以来,10家平台开通“线上便捷式购物”,入驻商家610户,上线产品976种,全县同城配送业务量7.4万单,线上销售额达340万元,服务群众近22万人次。积极推动“夜经济”“地摊经济”发展,举办了美食文化旅游节,集中展示销售农特产品。
四是做好“除法”,打造高效物流补短板。紧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不畅、流通成本高、冷链物流设施薄弱等短板问题,加强仓储保鲜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型,提高农产品消费质量和效率。推进冷链储藏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财政资金支持,全县冷链设施储运能力达到6600余吨,共有冷链物流设施经营企业10家、冷库保鲜库7座;2020年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将新建成节能型机械冷库9座,极大缓解各类农产品冷藏保鲜功能,达到保质增值效果。加快物流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县共有寄递公司7家,邮政快递收寄网点81个,21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每日平均收发货量达1万多件,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