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特别是编制实施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建设交通强国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是全面推进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西安作为靠近亚欧大陆版图中心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其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梳理西安综合交通发展现状、与同类城市进行数据对比,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西安综合交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建议,为做好交通强国建设的“西安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形势分析、问题不足、对策建议。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特别是编制实施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建设交通强国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是全面推进交通工作的行动指南。新时期西安交通运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大势,科学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坚定信心和决心,跳出交通看交通,站在全国看西安,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谋划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夯实西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努力朝着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第一方阵迈进。
一、西安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大格局,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着力打造国际重要门户枢纽。随着机场三期扩建启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加快完善,西安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
(一)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加快建设。按照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59.5万架次的目标,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破土动工。2019年,咸阳机场旅客吞吐量4722.07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七,同比增长5.7%;货邮吞吐量38.19万吨,同比增长22.1%,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机场通航点235个,航线370条,国内航空网通达性全国第一;国际航线88条,连通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枢纽和旅游城市,已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
(二)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正在形成。按照规划,国家高速铁路网在我省境内将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路网架构,共有向外辐射线路8条,正线里程340公里。目前郑西、大西、西宝、西成已建成通车,运营里程177公里,实现了与23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高铁通达;银川至西安高铁正在建设,计划年内建成通车;西延、西十、西康高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西安北至机场城际铁路建成投运;西安至法门寺至机场、阎良至机场、西安至韩城、机场经西安南至西安东城际铁路建设稳步推进,“辐射+环”状城际铁路网正在形成。“四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加快建设,西安北站、阿房宫站建成运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正在建设;西安东站、新西安南站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三)公路网结构日趋完善。近年来,西安不断加快“二环十二辐射”国家高速公路枢纽建设,投资84亿元,建成西咸北环线等高速公路3条,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2.6公里(含西咸新区160.6公里)。投资95亿元,扩能改造干线公路24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2730公里,一批高品质快速路、高效率干线路和高密度农村路建成通车。截至去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4722公里,路网密度136.9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0.5%和2.8%,基本形成了畅接全省、辐射全国的路网格局,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四)物流通道便捷畅通。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了从2013年每月1列到2019年全年开行2133列的快速增长,运行干线已达13条,开行频次也从平均每周1列,发展到现在每天开行5至6列,货品遍布“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2019年长安号运送货物总重达180.2万吨,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蝉联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全国第一。
二、与部分城市的对比分析
(一)交通投资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基础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9亿元(不包括航空铁路),不足成都市的三分之一。2016—2019年累计争取中省市建设资金75.53亿元。其中中省补助41.18亿元,占54.5%,市级配套34.35亿元,占45.5%。与成都、武汉、济南等城市相比,我市交通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本靠争取中省支持和市级财政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二)航空方面。201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航线累计开行88条,全货运航线27条,旅客吞吐量472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2万吨。
民航机场主要运行指标对比(2019年)
机场名称
指标 西安咸阳 武汉天河 成都双流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4722.1 2715.0 5585.9
同比增长(%) 5.7 10.8 5.5
旅客吞吐量排名 7 14 4
货邮吞吐量(万吨) 38.2 24.3 67.2
同比增长(%) 22.1 9.8 1.0
货邮吞吐量排名 11 15 6
国际航线数(条) 88 63 122
数据来源:国家民航局机场吞吐量排名(2019年)及机场官网数据
通过对比,从机场旅客吞吐量来看,我市仍与成都有差距;货邮吞吐量方面,虽然同比增长高于武汉、成都,但绝对量上仍远小于成都;对外开放度方面,相对于成都,我市在国际航线数及通航城市上仍有一定差距。
(三)铁路方面。2019年,我市铁路旅客发送量6331.5万人次,同比增长4.9%,旅客到达量665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7%,;铁路货物发送量487.2万吨,同比下降1.9%,货物到达量1214.8万吨,同比增长1.1%,货物周转量1242489.0万吨公里,同比下降9.4%。
铁路方面规划及现状对比(2019年)
城市
指标 西安 武汉 成都
枢纽规划铁路线路(含普铁、高铁及城际)(条) 18 21 13
规划高铁(条) 8 8 7
建成线路(条) 12 13 8
其中建成高铁(条) 4 7 6
规划客运枢纽 四主一辅 四主两辅 三主三辅
建成客运枢纽 两主一辅 三主一辅 两主两辅
铁路客运量(万人) 12987.6 18220.30 -
铁路货运量(万吨) 1702 8186.1 766
数据来源:各市铁路枢纽规划及交通部门年度报告,《国家高铁运营线路图》,各市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通过2019年数据对比,我市境内高铁线路、枢纽建成比例均比济南、武汉、成都低,但规划高铁线路数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受兰渝铁路线开通影响,我市铁路货运量与武汉市相差较大。
(四)中欧班列方面。2019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332列,运送货物3.1万标箱;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600列。中欧班列(西安)长安号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180.2吨(18.5万标箱),分别是去年的1.7倍和1.5倍,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蝉联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全国第一。
(五)高速公路方面。目前,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2公里,路网密度6.1公里/百平方公里。武汉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34公里,路网密度7.46公里/百平方公里。成都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58.7公里,路网密度6.56公里/百平方公里。济南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8.5公里,路网密度4.8公里/百平方公里。
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于武汉市和济南市,低于成都市;线网密度高于济南市,低于武汉市和成都市。但我市高速公路车道数普遍较少,车辆通行速度不高,通行能力仍需提升,扩建需求十分迫切。
(六)国省干线方面。我市境内国省干线通车里程1637公里(含西咸新区),路网密度15.2公里/百平方公里。武汉市境内国省道里程约1441公里,路网密度16.9公里/百平方公里。成都市境内国省道里程约1953.7公里,路网密度13.38公里/百平方公里。济南市境内国省道里程约653.2公里, 路网密度6.4公里/百平方公里。
我市境内国省干线通车里程高于武汉市和济南市,低于成都市;线网密度高于成都市和济南市,低于武汉市。但我市国省干线路网结构不尽合理,过境城市路段无快速通道,且与高速公路连接有待加强。
三、面临的形势分析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先行官的职责和使命没有变,在稳增长、促投资、促消费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变。因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仍处在重要发展期。
(一)黄金发展期,时不我待。从全国看,中央发出加快交通强国的号令,明确了交通运输新的历史使命,将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地位推向了全新高度,绘就了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大写意”。从西安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看,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打造辐射能力强大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这是交通强国的西安实践,交通运输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期。
(二)战略机遇期,不可多得。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在西安交汇叠加,特别是全市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西安追赶超越跑出了“加速度”,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这都是西安交通运输发展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同时也给全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新的希冀,为交通运输先行先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转型升级期,刻不容缓。当前中央和省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交通运输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本方向没有变。这为我们最大限度地减轻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推动交通运输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效益更优化的阶段演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爬坡攻坚期,不容有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好稳投资等“六稳”工作,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全国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把交通促投资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些重大利好举措,为加快西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助力行业爬坡攻坚引入了源头活水。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西安综合交通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成效,但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交通运输发展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不够。虽然近年来西安持续加大交通投入,但作为西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底子薄,仍存在一定的供给滞后问题。比如,机场国际航线网络缺陷明显,全货运航线数量偏少,对外开放度不足;“米”字型高铁网建设速度较慢,客运量增幅不大;公路技术等级偏低、标准不高,造成了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二)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度不深。西安公路、铁路、民航多数交通枢纽建成时间早,虽经过多次改扩建,但仅为各种交通枢纽简单拼搭的平面组合,交通方式间融合度低,普遍存在功能单一、衔接不畅、换乘距离较长等问题。以咸阳机场为例,现有航站楼接入对外交通方式十分有限,且换乘距离较长,按照规划,仍需五年时间方可接入城际铁路、地铁等大运量交通方式,实现机场至西安主城区快速联通。
(三)交通资源整合度不高。受到管理体制、技术规范等因素制约,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长期各自规划、自成体系。近年来,尽管不同交通方式相互间形成了一定的对接机制,但由于建设主体不同,多数综合交通枢纽无缝换乘、功能复合仅留于概念,缺乏统筹布局,在一定程度衔接转换不畅,交通网络综合运营难以实现。
五、发展对策及建议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必须围绕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各项要求,对照“全国一流交通行业”标准,发挥好交通运输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出行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立足“一带一路”新起点、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国家中心城市等区位优势,扩大交通路网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交通运输网络衔接,提升运输服务能力。结合西安综合交通发展实际,做好“三级综合枢纽”(国家级、区域级、都市级),“四张交通网络”(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五个服务平台”(综合交通云计算、综合交通协同管理、综合交通结算支付、公众信息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的综合交通发展布局。统筹考虑西咸新区交通发展需求,加大与省级交通部门的沟通对接,修改完善《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关中城际铁路网规划》。深入研究西安区域内公路、铁路、民航布局规划,将多种交通方式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大西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十四五”期间,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畅通大西安内外交通衔接。做好机场三期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航空枢纽地位。加快推进银川至西安、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十堰、西安至安康高铁,以及西安至法门寺、阎良至机场等城际铁路项目,启动新西安南至西安东、西安至潼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进一步巩固西安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马家堡至机场、兵马俑专用线、鄠邑经周至至眉县、京昆高速蒲城至涝峪口段、乾武周等高速公路项目,形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积极构建“二环十六辐射”干线路网,加速市域快速路体系形成,做好西户、西阎快速路以及国道211东江渡至堰南村公路、国道210西安过境公路、国道310周至县城至青化段、国道312西安过境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强主城区同副中心城市及各经济组团的快速连通。
(三)依托快速路网,强化现代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功能。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补短板、降成本、优环境、强服务力度,有效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和发展质量。围绕渭北工业区、高新区三星城发展,加大支持国际港务区公路港、华南城电商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公路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研究西咸新区、阎富板块综合枢纽及物流园区的布局和建设,推进西安传统道路货运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建立现代大物流发展市级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全市合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持续推动西安港内陆中转枢纽、中铁联集集装箱智能骨干网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试点工程建设。结合西安实际,在西部机场集团已初步确定两条卡车航班示范线的基础上,研究推进航空+高铁、航空+地铁、航空+公路的“航空+”多式联运。加快研究建立统一、公开、透明,可供联运各方以及相关客户随时查询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平台,为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奠定基础。
(四)建设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牢牢把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转型重要机遇期,加快“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效能。重点围绕西安综合交通一张图、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以正在建设的西安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进一步整合涉及城市交通管理和公众出行的各类交通信息资源,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设施互连、信息互通,建设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逐步建成城市交通大脑,实现管理决策数据化、运输服务智能化、交通管理综合化、出行服务便捷化的良好局面。全面升级西安大交通发布微信平台,创新打造全市一流,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