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新冠肺炎疫情下某市工业恢复与发展的思考
字数:8922 字 浏览:562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XX工业恢复总体情况
  新冠疫情爆发后,按照中央与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坚持全市人民生命健康首位态度,在全国战疫最严峻时期,曾一度停工、停产以抗击疫情肆虐。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复工复产各类各项政策,创新地方举措,第一时间启动复工复产,工业经济率先实现产能恢复与稳步发展。
  (一)XX推进工业复工达产的主要做法
  1.着力政策落实。一是注重政策梳理与考核督办,为工业复工复产指路定责。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支持政策明白卡汇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汇编》,将国、省与XX地方各级各类政策汇总于文、检查督导于制,科学、有序、高效地推进了工业在内的产业经济及各业态企业复工复产。其中,我市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十条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十二条政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稳岗就业十二条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支持工业及其企业复工复产。二是强化政策宣传,为工业企业复工达产明灯提劲。首先,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等市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政策解读,逐条解读政策并细化操作流程,每条政策均明确了责任部门、经办人员联系方式,确保企业、群众办事找准部门、找准人。其次,及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XX日报、xx都市报等市级主流媒体发布政策文件、配套政策解读、办事指南,切实提高公众对最新防疫政策的知晓度。再次,市级牵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做客《心连心面对面》《防控疫情,XX在行动》等直播节目,详细解读政策适用范围、政策申报流程、典型案例等,回应公众关切。另外,充分发挥“12345”心连心服务热线品牌优势,做好各类惠企政策解读,将各单位梳理形成的政策文件、政策解读、办事流程等内容及时补充到心连心服务热线知识库,组织全体接线人员集中学习,邀请政策起草单位现场教学,确保接线员吃透政策、解答到位。
  2.强化项目支撑。坚持将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招引建设,作为工业复工达产的“主阵地”予以推进。按“四个一批”分类梳理,个案施策,以“新开工类”、“新竣工类”为重点,力保省重点和市“挂图作战”重大项目按进度实施。一方面,对现有拟新开、在建和竣工类项目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取“发点球”方式,督促区县加快问题解决。其中,针对投资严重欠进度的现状,组成3个专项小组,从4月起实施区县“全覆盖”把脉问诊,通过有效手段和积极的应对,确保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省前列水平,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速加快回升,实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围绕全市“4+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焦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三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促重大项目引资稳量提质。例如,一季度,工业推进组“挂图作战”项目,达8个(含子项目22个),总投资984.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可达88.6亿元。截止4月25日,10个续建项目复工率已达100%;11个新开项目永祥二期、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2个提前开工,其余计划均在下半年开工;1个前期项目(中建材特种水泥总部项目)计划2021年9月开工。截至4月,挂图作战项目完成投资33.35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的36.75%,超额完成序时进度。
  3.做好要素保障。一是复工复产各类政策资金保障得力。用好国家、省上及我市各级各类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专项政策,积极对上争取工业专项资金、抗疫特别国债,力促稳岗补贴、信贷支持、水电费减免、租金减免、社保减免等阶段性支持政策及资金落实到位。截止二季度,已争取到位工业专项资金、抗疫特别国债2.7亿元,其中工业资金1.2亿元,列全省第6位,居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第4位;抗疫特别国债1.48亿元,列全省第五位,居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第4位。其中一季度,38户口涉及医用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生产的企业,纳入工信部和省经信厅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其中3户企业将获得省级设备采购补贴150万元;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72户中小企业已纳入全省临时电费补贴名单,共计减免电费1162.4万元;116户企业获新增贷款7.74亿元,84户企业获续贷展期支持8.83亿元,144户小微个体制造企业获得续贷展期支持1.79亿元。二是电气要素保障有力。1-9月,工业用气量8.86亿方,同比增长9.37%;工业用电量13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6%,其中,1-8月,月度环比实现8个月连续双位数增长。
  4.聚焦服务创新。一是聚焦贴身服务。推出“企业之家”线上服务平台,细化和规范“一站式”诉求办理流程。在及时高效受理诉求的同时,集成政策解读、问题解决、融资对接、要素协调、建议采纳等平台服务,提升线上贴身服务综合能力。积极完善“一对一”贴身服务机制,协同企业做好生产运行调度,充分释放工业企业产能,推动未达产企业满产,促进满产企业尽可能实现超产,确保现生产平稳,稳增长支撑有力。持续优化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实施联络员片区管理制度,将线上问题收集和线下分片区问题解决相结合,形成更有力的工作合力。二是聚焦线上销售渠道服务。市经信局牵头,整合数字经济局、商务局、猪八戒网等部门(单位)资源,收集企业销售意向,根据工业企业产品的不同类型,采取云招商、云促销等措施,以线上发布、线下交易模式,帮助企业丰富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比如,利用XX本地“云促销”网络销售平台(XX工业企业产品展示平台手机端),指导XX本地企业出台“限量优惠”“限价优惠”网购优惠措施,促进产品网上销售。第二届“双品网购节”期间,帮助14户工业企业“云促销”,涉及产品47个。
  (二)XX工业复工达产成效
  XX工业复工达产成效突出。一季度,全面复工复产,走在全省前列。一季度,全市619户规上工业企业,除政策性停产、拟注销企业外,已应复尽复,全面复产。多晶硅、化工、钢铁行业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钢材、多晶硅、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4.66%、147.8%、16.17%。造纸行业产能发挥率提升到90%左右,水泥、陶瓷产销趋好,峨胜水泥6条生产线全面开启,夹江陶瓷生产线开工率达到80%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产能发挥率已达82%,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全市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较1-2月提升3.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二季度,复工达产持续向好,走在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前列。1-6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6%,高于全国平均4.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七个区域中心城市第2位。工业投资完成14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7%,超时间进度7个百分点,同比增速15.5%、居全省第7位、在七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排名第4位;技改投资完成97亿元,同比增长25.8%、居全省第4位、在七个区域性中心城市排名第2位,为近十年来最好位次。三季度,复工达产稳步推进,增速持续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受灾工业企业已复产431户,其中:229户规上工业企业已复产,占受灾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6.62%。项目建设及电力、天然气、运输等生产要素均已全面恢复。同时,产品价格总体平稳,重点监测的大宗产品价格10升14平7降。其中,因上游原材料上涨,多晶硅价格同比上升14.94%;氧化镨钕、工业硅、铁合金(高碳、低碳铬铁)价格涨幅超10%;因市场需求影响,组合机价格降幅超30%;其余产品价格均在正常区间波动。1-9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工业投资增速27.5%,高于全省平均18.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技改投资增速31.3%,高于全省平均2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XX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部门调研和部分工业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曾一度存在流动资金短缺、原材料短缺、交通运输不畅、产品销售受阻、员工招聘难等五大问题,均为疫情冲击下非高质量工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这些共性问题,实际上是我市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支撑不足、生产力布局亟待扩区调位、创新驱动动力不够等三项深层次问题的具化和表现。
  (一)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支撑不足
  现代工业体系,是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栋梁,是地方畅通生产环节、优化拓展供给、富县强市以及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主阵地。2019年,我市确立“3+1”现代工业体系发展方向。今年,科学调整为“4+1”现代特色工业体系,即培育光电信息、先进材料、绿色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然而,我市“4+1” 现代特色工业体系,更多还处于规划阶段,离其真正建立还有很远的路程要走。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尚未建立,造成XX工业发展支撑不足,发展潜力难以提升。具体表现为,2015年以来工业增长日趋乏力(如图表1所示)。2015年以来,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趋于下降,年度分别增长11.0%、9.8%、9.7%、10.4%与9.8%。尤其今年疫情影响,工业增速放缓趋势明显。从3月份开始,每月累计增速环比分别上升3.7、1.1、0.7、0.2、0、-0.1、0.3个百分点,增幅总体呈下降态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年初预期目标差距较大。
  图表1  2015—2019 XX规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略)
  数据来源:市统计局、市经信局
  同时,我市“4+1”现代特色工业体系规划,尚不够精准,工业发展的规划支撑不足。比如,光电信息产业,确立的三个产业链,我市并非都有能力进入拓链、延链。例如,电子级多晶硅及光电高端产业链,属于典型的国际寡头垄断市场,进入拓展技术、人才、资本缺一不可,技术门槛非常高、市场竞争非常大,短期内我国顶尖的企业,想要弯道超车,难度都很大,就更不用说我们XX了。在地方政府引导与财政配套投入时,需要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制度设计。又比如,先进材料产业,不能一味追新,具化到稀土、石墨烯、碳纤维等先进材料制造基地打造,不精准。实际上,XX没有稀土、碳纤维、石墨烯等先进材料的资源储存与开采,仅依靠较低水、电成本,吸引了一些稀土等材料初加工企业,或在碳纤维、石墨烯等产业化应用上有些企业。再比如,中央和省上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都包含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而我市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浆纸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上,忽略了更科学、更高效的规划指导。今年以来,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出现产能利用大幅下降、滞涨,甚至亏损,警示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严峻形势。
  (二)生产力布局亟待扩区调位
  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生产力布局合理与否,决定了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组织系统功能的发挥。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重要支撑。目前,全市工业基地及园区总体承载能力,难以满足XX当前及未来十四五发展需要。比如,工业园区土地承载能力,就严重不足。以2019年工业园区亩均增加值为基准,保守预测实现“十四五”工业园区增加值目标的用地需求 ,就存在较大用地缺口。201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680.28亿元,按照77%工业集中度近似估计,工业园区增加值约为523.82亿元。工业园区用地量为13.75万亩(见图表2),则亩均增加值约为38.10万元/亩。2025年,XX工业增加值目标1200亿元,工业集中度目标85%,工业园区增加值目标可预估约为1020亿元。根据测算公式计算可得,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用地需求规模大约为26.77万亩,约为151.8平方公里。2019年,工业园区用地规模为13.75万亩,约2025年预测值的一半,尚且出现用地指标超量使用和土地供应不足情况。目前,从较为紧张的用地指标和土地供应现实来看,较难实现26.77万亩完全供应。现实情况,更不容乐观,目前只有高新总部区和犍为基地等少数地方,尚有拓展空间和扩容可能,五通桥工业基地和“一总部三基地”以外的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几乎已到极限,亟待扩区调位。
  图表2  2016—2019 XX工业园区用地情况
  2016 2017 2018 2019
  用地量 规划面积 用地指标 用地量 规划面积 用地指标 用地量 规划面积 用地指标 用地量 规划面积 用地指标
  万亩 平方公里 亩 万亩 平方公里 亩 万亩 平方公里 亩 万亩 平方公里 亩
  工业园区 11.72 240.3 2070 12.42 253.76 6696 13.01 253.76 5821 13.75 253.76 7375
  高新总部区 1.44 80 0 1.46 78 200 1.51 78 500 1.58 78 700
  五通桥基地 1.63 20 500 1.68 40 450 1.71 40 200 1.76 40 600
  犍为基地 0.86 15.66 300 0.88 20 200 1.12 20 3450 1.15 20 300
  夹江基地 1.73 15.26 315 1.78 15 450 2.36 15 668 2.39 15 300
  一总部三基地 5.66 130.92 1115 5.8 153 1300 6.7 153 4818 6.88 153 1900
  其他工业园区 6.06 109.38 955 6.62 100.76 5396 6.31 100.76 1003 6.87 100.76 5475
  数据来源:高新区管委会、市经信局
  (三)创新驱动动力不够
  创新,是工业提效升质的突破口,是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市在制度创新、主体创新以及创新生态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导致创新对工业引领与驱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影响了现代工业的培育与发展。一是制度创新不深,工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创新属“原动力”创新,是持续创新的保障,能够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是政府治理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目前,我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制度设计,亟待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公司改革,尚在探索阶段;“放管服”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也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多元化工业创新体系未完善。我市工业结构,以传统工业为主,虽正努力转型升级,但全市多数企业仍以初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配套产品和低档产品加工为主,低端、低效、同质化问题较突出,普遍创新能力低下。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链环的协同创新,水平不高。另外,企业、高校院所产业创新共同体不多,政产学研用金多元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三是创新生态营建不力,工业创新发展环境不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不足,开放联动的技术市场尚未拥有真正影响力。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亟待优化,科技领域人才、基地、项目配置效率尚需提升。创新平台体系不健全,重点产业合作平台、新型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现代工业高能创新平台缺乏。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不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尚需转变,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难以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XX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XX,正处于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应以新发展阶段的眼光、新发展格局的视角、新发展理念的思维,谋划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现代产业——加速构建“4+1+N”现代工业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XX来说,就是要加快构建“4+1+N  ”现代工业体系,细化完善全市重大产业发展全景图和各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三图一表”,加速打造光电信息、先进材料、绿色化工、食品饮料4大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搭好现代工业主体框架。
  一是加速培育四大支柱产业,扎牢XX现代工业主体支撑。着力打造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抓好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向多晶硅高端领域进军,积极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及电子材料,打造千亿光伏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中国绿色硅谷。着力打造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技术战略性新材料,推进先进钢铁、先进建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传统材料新型化,打造千亿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全省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基础化工清洁化改造,推动精细化工高端化延伸,推动产业链条循环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环境友好度,打造千亿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建成西部一流的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生态和水资源优势,依托茶叶、饮料、洋酒、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壮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桶水、一瓶酒、一杯茶、一盅汤”四大绿色食品饮料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XX现代工业发展赋能。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XX,要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招引龙头企业和企业数据中心落户XX,争创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实施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工业等领域。规范发展线上经济,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支持XX国家高新区围绕大数据、硬件制造、信息服务、数字应用、自主可控等产业,打造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园,支持峨眉山市建设西部文旅大数据产业园。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XX现代工业辅助支撑。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浆纸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传统产品品牌及供给质效。
  (二)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升级现有园区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XX来说,就是要对“一总部三基地”为主导和主体的工业空间布局,进行拓区升质打造,以满足未来现代工业发展的承载要求。
  一是升级打造“一总部三基地”。坚持产城一体、功能复合、融合发展理念,推动XX国家高新区升级为总部经济产业功能区、五通桥基地升级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功能区、犍为基地升级为临港产业功能区、夹江基地升级为军民融合产业功能区。十四五,高新总部经济区,应积极推进全域城市化,总部区应拓展提升15平方公里以上,新城人口要达到15万人以上,才能更好地承载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与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五通桥基地,依托嘉州新区申建,可以考虑与冠英新区组团,重新优化光伏产业空间布局,以破解“中国绿色硅谷”承载空间瓶颈,重点推进“硅料—切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全产业链强、延、补,“四氯化硅—气相白碳黑、有机单体—烷氧基硅烷、硅油、硅胶、硅活性中间体—终端应用”产业链配套成形,“电子级硅料—大尺寸硅基片—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整机”产业链有序延伸。犍为基地,要进一步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全面构建基地规划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8平方公里开发空间承载能力完全成形,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转移。夹江基地,推动园区扩容提质,经开区建成区面积可突破15平方公里,加快形成新场先进材料、吴场高端陶瓷、木城民用核技术应用“一区三园”布局,重点打造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区、民用核燃料产业园区、现代装备配套产业园区,着力培育发展民用核技术、绿色建材、先进材料、食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二是建立2个现代工业发展后备区。一方面,打造先进制造发展后备区,统筹市中区水口工业园区和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协同打造装备制造、先进智造产业功能区。另一方面,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后备区,高规格、高标准规划建设井研马踏工业园,突出纺织服装、智能家居等自主品牌建设,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天府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基地。
  (三)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引领与驱动,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与迫切要求。
  一是加快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工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步推进其他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工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国、省新政研究,加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比如,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利用国务院“下放”永久基本农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与四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三年实施机遇,扩大工业用地增量,优化产业用地配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多元化工业创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百亿企业、独角兽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广实施创新券补助政策,培育一批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创新共同体,全覆盖开展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三是完善全链条创新生态,营造工业创新发展优质环境。加快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规划建设成渝科技成果转化XX示范区。健全开放联动的技术市场,建成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XX分中心。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技领域人才、基地、项目配置。着力打造创新平台体系,围绕现代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重点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新型研发平台,提升创新孵化平台,强化现代工业的平台支撑。营造良好创新政策环境,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开展创新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创新特别贡献奖制度,完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机制。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