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
字数:5028 字 浏览:742次 下载:1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内容概要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青少年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方面要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教育,帮助、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另一方面需要努力净化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综合治理,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使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
  我国现已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结合新的社会实际,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一步深入探析预防对策,仍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现状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犯罪学中的“青少年”概念,一般指年龄已满14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群,包括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龄区域。“青少年”这一概念是一个人们共同认可的一个大致的、笼统的年龄区间,并非法律上所确定或规定的年龄段。
  青少年犯罪则是指青少年所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期,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于社会中不良因素、家庭疏忽、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成了刑罚惩治教育的对象。从世界范围来看,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25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犯罪大军的主体。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都是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青少年犯罪率也存在上升趋势。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类型复杂多样,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发现,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表现为财产型犯罪,但暴力型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等也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居住在农村、辍学无业的未成年人,由于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原因而受不到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容易沦落为无业游民,甚至成立帮派或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智能化越来越突出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般年龄在14-16周岁。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从近年来的现实情况来看,10—13岁的青少年也开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目前,青少年犯罪行为已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主要表现有伪造证件、信用卡,利用网络手段盗用他人密码,窃取钱财及实施网络诈骗等。因此,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智能化,其违法犯罪行为应值得社会关注。
  (三)重新犯罪率升高
  由于青少年犯罪时年龄较小,但犯罪动机却日趋凶恶,而在预防、挽救和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又存在很多缺陷,致使青少年重新犯罪的比例升高,甚至所犯新罪更严重,性质更恶劣。一些青少年从最初的小偷小摸发展到杀人、抢劫、诈骗,从最初的因无知、冲动而实施犯罪行为到有预谋、有计划地犯罪。
  (四)网络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现如今,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剂作用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因计算机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青少年的生活、生长环境、学习娱乐方式,甚至包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学生由沉迷网吧发展到有轻微违法行为,就是由于在网上浏览到了暴力、色情等网页,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引发犯罪。网络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
  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侵犯财产犯罪为主要犯罪形式
  在现实中,一些无业、闲散、辍学的青少年为贪图物质享受,喜欢吃喝玩乐,又想不劳而获,于是从小偷小摸逐步滑向盗窃犯罪的深渊。有的青少年盲目模仿影视剧主人公,挥刀舞棒,伤人杀人不计后果。有的受不良、淫秽影视、书刊的影响,实施强奸、卖淫、嫖娼、贩卖淫秽物品等行为也较为常见。
  (二)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团伙形式一般都较为松散,随意性和传染性强,稳定性差。青少年行为受从众心理支配较大,部分青少年抵御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无所事事,三五成群,自发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寻衅滋事等。有的还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交流作案经验,撞入犯罪邪途。
  (三)辍学少年、无业青年人数居多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前,广大的农村青少年,因为贫穷而大批失学,他们不甘心于农村的贫困生活,流入城市。在城市生活,又会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无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城市,也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因多种原因而辍学,面对别人富足的生活,心里上失去平衡,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大批的无业人员也是犯罪的主力军,他们整天游手好闲,很容易成群结队地去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四、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实施财产型犯罪的原因在于贫困
  从近年来的刑事犯罪案件看,因为贫困而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当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无法具备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不择手段。青少年实施财产型犯罪,具体表现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也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但由于缺乏生存的技能或一技之长,很多青少年往往很难在城市立足,而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又对他们极具诱惑力。因此,一些青少年在便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还有些打工者,本身就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到城市来就是为了淘金,寻求灯红酒绿的生活刺激,贪图物质和精神享受,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便伺机下手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
  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历来集中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样一个层次上,而这样的特点在青少年财产型犯罪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文化偏低,缺乏对事物应有的分辩能力,同时又处在盲目模仿、心理因素极不稳定这样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期。因此,在诱惑和陷阱面前,往往很难把握自己而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青少年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不良诱惑的抵御能力较差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还不成熟,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片面。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自己往往会因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形成错误的念头,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我国对未成年人性格研究的某些成果表明,未成年犯罪人的外倾性格较为明显,其性格特征明显地反映出不成熟和严重缺陷,一切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未成年人虽然心理尚未成熟,但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受心理支配的。
  另外,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自身积累不足,分辨事非的能力较差。因涉世未深,很难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容易被别人拉拢和利用。有的青少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而不计后果,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有的抱着报复心理去伤害别人;有的受到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不够完善
  当前,有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青少年便会不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思想里也没有辨别是非的标准。这也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且比较复杂的现象,而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习惯和从事犯罪活动的诱因也十分复杂。在充分认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心理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有机结合,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网络,形成合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条件,通过扎实有效的社会帮教工作,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从根本上远离违法犯罪。
  (一)家庭预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早期启蒙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作为父母要努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非只是简单的物质基础方面,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努力从思想上教育孩子,使他们远离罪恶。故家庭预防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强化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责任。
  作为家长,应善于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青少年逆反心理比较重,好奇心比较强,但社会经验又不足,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一旦脱离家长的监督管理,就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成为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或成为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嫌疑人。故青少年的家长要切实做好对孩子的引导,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同时,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好孩子,时刻关注孩子思想变化的动向和孩子的言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另外,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青少年的家长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以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二)加强学校预防
  学校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
  首先,学校要在教育导向上进行预防。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使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和高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衔接。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的误导模式,努力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接受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其次,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降低教育效果的做法。并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研讨,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教育,避免学生因处于诱发环境中而酿成的违法犯罪行为。再次,学校应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品行引导学生。教师除了要将自身的文化素质传授给学生外,还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和教育心理学修养的提高,为人师表,用良好的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并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增进友谊,密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司法保护
  1、公安、司法机关应加大力度打击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公安、司法机关要应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教唆、引诱和胁迫青少年违法犯罪、传授犯罪方法、传播淫秽物品以及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的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同时,预防和减少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适时进入校园进行法制宣传。坚持走访考察制度,与学校合作,建立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法制课教育、警示教育等课程活动,使学校的普法活动从形式走向实际,从而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降低辍学率,从根本上控制青少年犯罪主体的数量。对于已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要坚持“教育和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并形成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给他们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信心和机会。
  3、净化校园内外及周边的治安环境。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校园内外及周边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综合治理,着力清除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侵害行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的环境得到净化,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提倡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多元有效的方式加强法制宣传。可通过新闻宣传、开展校园法治讲座、社区法治讲座、校园巡回法庭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思想上、意识上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同时,也使其能够真正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从而避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