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三治”推动扶贫扶志再发力
字数:2296 字 浏览:560次 下载:1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从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来看,“精神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最硬的“骨头”,必须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旌德县结合基层实际,总结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路子,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
一、画出思想扶贫的路线图
扶贫贵在精准,重在提高质量。实践中,我们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
一是村民自治入民心,让群众口袋有钱。深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强化党的领导为引领,以创新乡村治理为目标,促进乡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激发村级内生动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换届后“一肩挑”比例达55.6%,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高出14.2个百分点,平均年龄46.1岁,比上届下降2.3岁,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向60个非贫困村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实现全县村(社区)选派帮扶干部全覆盖。2018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571.68万元,较改革前增长860%;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9万元,较改革前增长41%,其中财产性收入增长75.8%。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由原来的从不分红到2018年底人均分红17.4元。
二是法律服务进田间,让群众行为有戒。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倡导群众知法守法的重要手段。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和损害群众利益现象频发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以法律手段创新乡村治理,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深入推进城乡法律服务均等化,将司法资源向基层延伸。建立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定“28条规范”,推行“39项流程图”,将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持续推进“法律进社区” “法律进乡村”,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推行贫困村一村一法治副书记、一村一公安民警、一村一法律顾问 “三个一”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针对农村 “子女住大房、老人住小房”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问题,大力倡导孝文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道德、规约等手段,县政法机关联合印发《关于敦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敦促子女限期将父母接入新房共同生活,督促子女感恩尽孝。
三是乡风文明进村庄,让群众精神有钙。促进乡村自治、推进乡风建设,是帮助贫困群众去掉陈腐思想、改掉旧风陋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必由之路。为此,2018年我们提出推进“三治融合”打造“旌德善治”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新平台,建立健全“一约四会+X”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X”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同时推进家风家训建设,打造乡风文明“一村一品”,引导群众祛除陈腐思想,有效遏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帮助群众树起崭新风貌。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各类社会组织238家,拥有成员4590名,万人拥有数达15.6个。
二、用好思想扶贫的方法论
“党建+三治”是是推动扶贫扶志再发力的有力抓手。努力从思想上形成一种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凝聚力,帮助贫困群众重拾发展信心,变“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勤劳致富的长效扶贫之路。
一是发挥村民自治的基础作用。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是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落脚点,不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村民自治,支持鼓励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让群众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育自力更生意识,引导他们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比如,过去修路老百姓自发出工出力出材料,现在普遍谈条件、要补偿的问题,华川村就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动员群众主动让出宅基地和田地修建入村主干道。通过引导群众“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监”,改变以往获得帮扶就精神抖擞、撤消外力便萎靡不振的被动局面,充分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发挥依法治村的保障作用。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选择。将法治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全过程,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扶贫工作,利用法律平台、法律援助、司法热线等进一步延伸法治触角,为群众提供更加集中、高效的司法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以法治力量帮助群众获得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切实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规观念,遏制住扶贫领域腐败增量,确保扶贫工作始终沿着健康、规范的道路前进。比如,在农村子女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赡养义务,县法院采取“巡回法庭”审判的方式,主动上门开庭,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良好效果。
三是发挥德治为先的引领作用。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帮助群众提振脱贫精气神的关键所在。紧抓“思想帮扶”这个牛鼻子,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修养,鼓励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形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价值观念,真正把脱贫的信心树起来、劲头鼓起来。比如,在发放小额信贷时注重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农户信用状况、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并联合县农商行进行公议授信,以此教育群众要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脱贫致富,营造出了干群齐心脱贫、协力致富的攻坚新局面。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