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别山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百年非凡奋斗历程,孕育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有众多的“河南基因”。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28年红旗不倒”奇迹蕴含的大别山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样,都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大别山精神,赓续红色基因,xx区组织系统带头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以高质量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和弘扬“坚守信念”的精神基因,增强乡村振兴“理论自信”。“坚守信念”是指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大别山地区有几十万的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此产生了众多著名的“将军县”“红军县”“烈士县”,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3万人之多。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大别山儿女,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斗争,换来了革命的成功。新时期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突出“抓基层支部带一线党员”这个重点,实施“四抓四促”行动(抓党史学习,促党性锤炼;抓思想洗礼,促能力提升;抓为民服务,促作用发挥;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让支部堡垒更强,让党员先锋更亮,让党群干群关系更亲。二要抓好专题教育培训。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通过抓好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盯党员干部的短板弱项,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行为习惯。三要抓好理论联系实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依托“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把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观摩范围,实现乡村风貌提升“形”“实”和“魂”兼备。
传承和弘扬“勇当先锋”的精神基因,锻造乡村振兴“中坚力量”。“勇当前锋”是指大别山军民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品质。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的人民群众不仅积极给革命军队送粮送衣、送医送药、抬送伤员、传递情报,而且积极把自己的家人送去参加红军、新四军、解放军,壮大革命队伍。红安人民著名的“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就是勇当先锋、舍身取义精神的真实体现。新时期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干部队伍高素质保证乡村振兴高质量。一要打好“换届牌”,换出主力军。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区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探索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推优、一线考察、一线使用“四个一线”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选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有突出表现的干部,重点把那些熟悉农村工作、懂农业经济、对农民有感情的干部调配到区乡领导班子队伍中去,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二要打好“墩苗牌”,育出后备军。持续实施“红领新青年”培育行动,按照“年龄40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每村2至3名”的标准,筛选储备一批优秀青年党员人才,对“红领新青年”中表现优秀的大胆启用,如去年换届期间,共推荐195人进入村干部队伍,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三要打好“乡情牌”,引回生力军。深入实施“鸿雁计划”,通过建立微信交流群、利用传统佳节走访座谈、组织“爱家乡·看变化·感党恩”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在外游子反哺桑梓、回馈家乡。近年来xx区共有1.2万余人返乡创业。如xx乡产业带头人、南雷村党支部书记张xx在乡党委“三顾茅庐”下,返乡创办xx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靠一双巧手把没人要的废弃秸秆编织成惟妙惟肖的“草精灵”,年创产值超过1000万元,带动94户197人稳定脱贫。
传承和弘扬“团结一心”的精神基因,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团结一心”是指大别山军民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保证。在开创和坚持大别山的斗争中,刘邓大军十分注意军民之间的团结,时刻注意关心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尤其是在遭受国民党军反复“会剿”“围剿”“清剿”“扫荡”的严峻形势之下,大别山地区充分争取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新时期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夯实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一要紧盯建强组织这个目标。聚焦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暴露出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啃下党组织软弱涣散“硬骨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推进抓党建促扫黑除恶常态化,使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领头雁”。二要紧盯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用好用活“五面红旗”评选、绩效考核、不称职村干部停职教育等制度,不断激发村级队伍活力和生机。深入抓好“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深化党员“一句话承诺”、党员积分管理等试点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要紧盯基层治理这个抓手。大力实施“红色引擎计划”,聚焦“三无小区”这个短板,以“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等“五化”为目标,持续深化“一包五帮”制度,推动职能部门、群团组织、驻区单位、“红色物业”和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打一场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不断筑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
传承和弘扬“胸怀全局”的精神基因,补齐乡村振兴“突出短板”。“胸怀全局”是指大别山区的军民总是从全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当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为打破国民党当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封锁围堵,党中央指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军队统治的大别山区。面对这一艰巨任务,邓小平毅然告诫队伍:“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就愈有利。”1947年6月,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方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军队从鲁西南出发,抢渡黄河天险,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杀开一条血路,完成了挺进大别山的任务,像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军的战略纵深。新时期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深度聚焦“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乡村振兴”这个大局中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组织引领“带”。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有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委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月通报、季观摩、年终考核”工作推动机制,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区乡村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制定出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基层基础建设项目实施办法》,把主导产业发展列为书记领办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纳入年度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考评体系之中,作为班子考核、干部纪实、项目奖补的重要依据,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人人有责、个个争先。二是加大力度“帮”。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行动,相继出台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发展一线聚集,凝聚各级党组织合力,帮助出思路、破难题,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良性循环,力争2021年末实现50%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三是创新模式“扶”。聚焦“一村一品、一户一业”,采取租赁经营、村企合作、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光伏发电等6种模式,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使党建引领“点上之花”结出乡村振兴“面上之果”。如xx办事处xx村,用50万元高标准建设蔬菜大棚,通过转租分红的形式,实现村集体年创收6万元;xx镇xx村,用30万元开发村闲置资源,建农资超市和生产车间,通过服务创收,村集体年增收7.6万元;xx镇xx村,用15万元成立馨香园玫瑰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作,年纯收可达10万元;xx镇xx村,村“两委”购买光伏组件,自己动手安装,年收益可达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