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全力加强科技手段建设应用、提升智慧警务建设水平,是公安机关积极适应当前维稳形势新发展新变化,积极回应党和人民新要求新期待,着力解决基层实战水平参差不齐问题,切实履行新时赋予职责使命的重要举措。县级公安机关处于具体抓落实的层面,对智慧警务建设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推进智慧警务建设的重要性
(一)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是打击违法犯罪的客观要求。当前,高科技犯罪大量出现,各级公安机关积极适应社会治安新情况,依法严厉打击,及时侦破一批大案要案,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新知识快速传播、新技术快速应用,高智商、高科技犯罪多发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均呈高发态势,涉案金额多、侦破难度高、群众意见大。因此,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发展信息化打防手段,成为当前打击高科技违法犯罪的客观要求。
(二)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是服务社会民生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对公安车驾管、出入境、户籍管理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业务办理需求越来越大。公安机关要积极满足群众需求,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服务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科技在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换效能,解决疑难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管理服务手段由传统向智能化转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办事便利,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三)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受财力、编制等因素制约,基层公安机关普遍存在警力不足问题。我国警察与人口的平均比率约为万分之十二,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比率万分之三十五。以xxx为例,xx市公安局现有民警xx名,仅占实有人口的万分之六,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既能震慑违法犯罪、遏制案件高发,又能有效弥补警力不足造成的治安盲点、打击不力等问题。
二、xx市公安机关推进智慧警务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xx省xx市公安局牢固树立向科技手段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以实战需求和业务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抓手,守住优势点、盯紧薄弱点、找准发力点,着力提升智慧警务建设水平,全面构建社会治安智能化防控体系,有力助推全市公安工作跃上新台阶。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从xx年31747起降至xx年9070起,下降71.4%;破案率从xx年25.1%跃升至xx年62.3%。今年1至9月,全市刑事案件共立5923起、比降10%;破3987起,破案率达67.3%,位居全省县级公安机关首位。
(一)聚焦数字化,全力构建以“智慧防控”为核心的智能感知体系。一是织密视频感知网,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思路,争取党政重视支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安系统和“村村通”系统建设,建成一批高清治安探头、标注一批社会类监控探头,实现大街小巷视频监控无缝对接、全面覆盖,形成“前端高清、后端智能”的智能防控网络。推出“四级视频巡逻研判机制”,动态巡查视频监控覆盖区域,实现从“敌暗我明”到“敌明我暗”、从“案后侦查”到“案中抓现行”再到“案前制止”的转变。二是织密人像感知网,梳理全市居民小区、重点单位、广场商圈、车站等重点区域,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建设视频一键报警系统、电子警察智能取证系统、应急车辆定位管理系统、微卡口系统、人脸识别等智能感知设施,实现“人员车辆留影像、智能终端留信息”目标。三是织密小区感知网,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聚焦信息收集、安全防范等重点,整合布建小区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现住户信息全面掌握、出入信息实时同步、视频信息高度共享、安防工作严密有序。
(二)聚焦信息化,全力构建以“融合共享”为核心的数据治理体系。一是修路建桥,让数据“连湖成海”。组织开展信息大采集,纳入每月绩效考评,做到“应采尽采,应录尽录”。依托省厅开发的“云搜索”、“云工具”、“情报实战平台”等大数据应用平台,以市委、市政府将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设在公安局为契机,对全市联动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汇聚到公安数据中心,实现社会信息资源高度融合共享。二是有序治理,将数据“变浊为清”。自主研发基础信息应用平台,实现非标数据批量上报、类型自动识别、数据价值自动分析、关键字段自动提取、索引与全文检索组合查询等。三是围绕中心,用数据“解题做答”。构建以安全态势感知、智能搜索和可视化分析为基础、以人脸识别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大数据智慧平台,打造xx公安“智慧大脑”,实现人脸数据建模、人像轨迹汇聚和多维数据关联,为事前预警、事中指挥与事后确认提供技术支撑。
(三)聚焦智能化,全力构建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实战保障体系。一是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提升道路治理能力。以xx市“智慧交通”项目建设为契机,集成现有视频资源、交通信号控制、电子警察、卡口部件,建设交通流采集、交通诱导系统,打造全方位交通感知系统,实现统一“云”交通指挥、实时交通应急指挥、智能交通事件取证等功能,让群众出行更顺畅。二是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提升信息支撑能力。围绕“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推进社区网格化平台建设,与便民服务平台、公安接处警平台、泉州网格化平台等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配备专职网格员,动态采集网格信息、处理网格事务,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三是推进执法智能化建设,提升服务基层能力。升级打造“一体化、智能化、精细化、合成化”的智慧办案中心和涉案财物管理中心,通过“智能化+规范化”融合,建立从受立案到办案、从涉案人员管控到涉案财物管理、从案卷管理到执法办案监督,全流程网上办案、数字化记录、闭环式管理,全过程可回溯、专职化监督、风险自动预警的智慧执法办案管理体系,确保执法办案有规可循、有迹可查。
(四)聚焦自动化,全力构建以“智慧应用”为核心的警务应用体系。一是建设一体化大数据指挥服务平台。突出顶层设计规划,采用一体化建设、分布式架构、分级授权应用的模式,搭建“市局指挥中心—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一线作战单元”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平台结合数字集群、图像综合应用、4G单兵图传等系统,实现警情智能分析定位、警务要素实时显示、指挥调度扁平可视、应急处置预案关联、处警反馈移动便捷等功能,打造指挥调度流畅化、辅助决策智能化、处置流程高效化、作战处置合成化的作战新模式。二是建设可视化大数据视频实战平台。按照“雪亮工程”部署要求,建设视频联网共享和视频图像数据应用平台,整合公安自建和社会面视频、人脸图片,采用以图搜图、视频检索等新技术,推动图侦工作自动化、高效化。将视频实战应用平台与大数据情报系统、指挥调度系统进行深度关联,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研判分析、指挥调度、智能布控的融合应用。三是建设实战化大数据合成作战平台。自主建设大数据合成作战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围绕人、车及智能终端数据的检索、比对、碰撞、研判等智能应用,实现各类实战系统深度融合、数据资源智能应用、管控手段提档升级、警种合成协调联动,为领导决策、警务指挥、实战维稳提供情报支撑,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运行高效的数据情报主导警务工作格局。
三、县级公安机关智慧警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目前社会治安压力较大、绩效考核指标层层加压的情况下,基层单位一切工作围着绩效干,对智慧警务建设的探索投入较少,存在着形式主义、疲于应付等问题。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一些智能化建设项目因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建设进度滞后,难以形成整体效应、无法实现理想效果。
(二)统筹规划不足。有的基层单位在开展智慧警务建设前对项目的前瞻性论证不够,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导致建设与实战脱节,影响了运用效能。有的基层单位不善于吸收运用新的理念思路、技术手段、网格平台等来提升建设实效,导致智慧警务项目无法相互支撑、高效互通,难以形成最大工作合力。
(三)专业人才紧缺。近年来,各地加大人才吸引、培养力度,但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信息化专业人才比例较少,社会上有能力、有技术的专业人才不能及时补充到公安队伍。尤其是在基层公安机关,公安智能化方面的“专才”、“全才”存在很大缺口,具备技术、业务与管理等多方面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基层智慧警务建设质效。
(四)运行体制不畅。智慧警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内,涉及多个警种、部门,对外,涉及多个政府单位。当前,各部门单位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智慧警务中各自为政、缺乏沟通,齐抓共管效果不大、资源共享水平不高。社会力量的缺位、联动共享机制的缺乏,使智慧警务建设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有的基层单位缺乏创新突破的勇气,满足已取得的智慧警务建设成效,对制约基层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的瓶颈性问题深入思考不够,改革创新的方法不多、力度不大。
四、县级公安机关践行智慧警务建设的思考与体会
(一)树立“统筹兼顾”理念,加强综合保障。一是汇聚多方资源。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把智慧警务建设作为本地平安建设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借助综治各部门力量,密切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合力推动建设工作做实落细。鼓励企业、社团等社会组织参与智慧警务建设,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把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二是注重规划建设。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实战需求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辩证,加强智慧警务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通过合理配置使用资源,建立健全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率的良性运作机制,使有限的人、财、物发挥最大作用。三是推进人才培养。针对当前基层信息化人才匮乏的工作实际,要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打破人才选用惯例,紧密结合岗位实践,采取定岗招录、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着力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公安信息化人才,为深入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树立“改革创新”理念,提升警务效能。一是拓展创新思维。智慧警务建设不仅是科技手段、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等的建设应用,更是一种崭新的警务理念。基层公安要认真研究、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新要求,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警务基本知识的普及力度,提升民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拓展民警创新思维。二是革新管理手段。坚持“以机器换人力、以智能换效能”理念,紧紧围绕“人、屋、车、路、网、场、组织”等基本要素求创新,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努力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找准新路径、打造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用,实现“打击更有力、防范更严密、应对更有效”目标。三是借鉴典型经验。积极向外拓展视野,充分运用“拿来主义”,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少走弯路。通过深入调研,研究提炼出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推广、具有县级公安机关特色的成熟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基层智慧警务建设全面开花。
(三)树立“科技主导”理念,推动资源整合。一是狠抓平台建设。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和大数据系统建设是实现智慧警务的前提。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边界,将分散在各层级、各部门、各应用系统中的业务流和信息流整合成首尾相接、完整连贯的“数据警务流程”,构造起一个覆盖广泛、实时更新、智能决策、无缝隙共享的公安综合信息系统,为智慧警务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是狠抓数据采集。按照“信息工作基础化、基础工作信息化”要求,大力加强和规范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使基层基础工作更多地以信息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积极通过行政收集、网络获取、自愿提供、有偿购买等方式,采集社会信息数据资源,形成大数据汇集效应。坚持信息数量与质量并重,确保信息数据完整、准确、鲜活、规范。三是狠抓科技引领。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态势,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切实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应用到智慧警务建设领域,加快形成“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运行模式。
(四)树立“精细运作”理念,强化工作质效。一是遵循民意导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切实回应民意、解决民需,在交通、户政、出入境等领域大力开展智慧警务建设,“让数据多跑腿、让网络来架桥”,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二是推动目标倒逼。鼓励引导基层加强智慧警务建设,将智慧警务建设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汇报,以任务倒逼措施、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确保保质保量按时实现建设目标。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将智慧警务建设纳入督导检查内容,采取实地查看、明查暗访、随机走访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到位。制定完善沟通警示、诫勉谈话等问责机制,有效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y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