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市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器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经验交流材料
字数:3420 字 浏览:448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近年来,XX市以孵化育才为目标、以提升能力为根本,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器,孵化志愿服务组织27家,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24个,组建骨干志愿者48000余名,志愿者注册率增长11%、活跃率增长8%,汇聚起文明实践的强大力量。
  一、精准化培训,打造志愿者健康成长的摇篮
  着眼推动志愿者“志智”双强,依托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体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基地占地160余亩,设置理论教学区、技能实训区、户外拓展区、体验展示区等区域,可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
  一是配齐精干专业的培训力量。做强师资库,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选拔46名基地专职教师,遴选市内政治理论、技能技术、典型模范等7类优秀人才78名作为兼职讲师,聘请市社科联等单位的14名专家学者作为特邀教师,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特教材库,在用好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的基础上,与XX大学合作编写《XX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特色教材,自主编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微读本》一套七册,作为志愿者基础培训教材。做新课程库,设置理念培育、基础知识、技能提升、法治普及、素质拓展、实践体验等六大类课程,分为必修课及选修课,针对不同层级志愿者分类教学。
  二是实施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根据志愿者岗位需求,设置初、中、高三级培训班。初级班培训对象为普通志愿者,培训内容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理论、志愿服务理念、志愿基础知识、志愿者礼仪等,每期培训2天,除理论课堂教学外,实施一场活动实践、一场素质拓展、一场交流分享等“三个一”孵化程序。中级班培训对象为骨干志愿者,培训内容为团队管理、项目策划、服务技巧、素养提升等,每期培训3天,在初级班“三个一”基础上增加项目设计、实训演练等孵化程序,提升志愿服务技能。高级班培训对象为专业志愿者,每期培训5天,培训内容涉及急救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专业领域,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同时,常态化开设“小小志愿者”课堂,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向青少年学生全面普及志愿者知识,增强志愿服务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志愿、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在市文明实践“云平台”同步开设云课堂,市培训基地定期线上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根据志愿者需求选择课程培训。创新“课堂+研学"孵化模式,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实景演出、生态农业大观园市等19个文明实践点挂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培训学员开展“研学”活动。推出“队伍+活动”实践方式,让志愿者升华信念、提升技能,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由“弱小”到“壮大”,由“业余”到“专业”的转变,基层涌现出一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队伍。XX镇“小喇叭”劝导队由18名骨干志愿者组成,开设“移风易俗大家说”讲堂,组织镇内171名农家乐业主、民宿小老板进行培训,签订倡议书、保证书,通过228次文明实践活动,劝导34户村民自愿放弃酒席办理,全镇滥办酒席控制率达100%。XX镇XX村骨干志愿者把85名留守妇女组织起来,成立“荷仙姑”暖心队,开展互帮互助、互让互爱活动,使过去出名的“家家扯皮、户户瞪眼”的吵架村,变成了“鸟语花香地,不闻吵闹声”的乡村游打卡地。XX镇XX村骨干志愿者组织辖市内20余名产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成立“巧农夫”帮帮队,每月开展“乡村梦想沙龙”,每名帮帮队成员至少认领2个农民致富梦想,为结对农户开展种苗供给、技术管理、产出销售等专业帮扶,带动38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二、项目化实施,搭建志愿者施展才华的舞台
  坚持需求导向和项目推动,在基地师生的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下,孵化打造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志愿项目、服务对象有效“挂钩”、互融共促。
  一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策划项目。以全市农村志愿服务“户”联网为基础,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志愿者培训学员深入基层调研摸底,收集群众在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建立脱贫致富、求学就业、看病就医等1196条群众“需求清单”。由基地牵头,将市级各部门面向基层自发、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整合,建立“资源清单”127条。在两个“清单”基础上,将“群众要什么”与“我们有什么”结合起来,策划出惠民生、接地气的常年志愿服务项目158个,使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无缝对接”。
  二是以专业骨干为支撑推进项目。培训基地组织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者、志愿服务项目运营者作为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团队,通过特邀讲师“请进来”讲,骨干师资“走出去”学,志愿者学员“坐下来”议等方式,优化项目库,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38个,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品牌深受群众欢迎。“百讲进百村”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微宣讲+文艺演出”“微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212支宣讲队伍深入244个村(社区),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的“六讲”志愿服务活动5860多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影棚”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全市160多名摄影志愿者,为群众定点、上门、定制拍摄全家福、登记照、农副产品宣传照等6500余幅,鼓励180余名群众变满月酒、生日宴为满月照、全家福,帮助470余户贫困户通过“电商助销”“直播带货”等进行农产品销售,户均增收5000元。“健康面对面”志愿服务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鼓励全市健康志愿者、广场舞志愿者录制活泼有趣、简单易操作的健身操等视频,开展“健康宅”系列活动,引导市民安心居家、健康居家。
  三是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优选项目。实行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群众三级满意度测评,由培训基地组织志愿者定期深入各所、站、点收集汇总,作为项目扶持的主要依据。志愿服务项目经三级测评综合分为80分以上的,由市文明实践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后,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进行扶持,由基地组建专业团队持续逐项指导、跟踪问效,确保重点项目常态长效推进;60分以下的,下季度不再纳入“项目清单”,并取消文明实践相关经费补助,通过效果评价倒逼志愿服务项目提质增效。目前,全市纳入市级重点项目扶持26个,下拨扶持经费110万元。
  三、制度化保障,激发志愿者持久参与的动力
  不断增强志愿者身份认同解决力量不足问题,整合多部门力量解决物力财力问题,推动培训基地行稳致远,志愿服务永葆青春奋进活力。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培训基地实行分级专人管理,市文明实践办主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负责运行,该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基地成立管理中心,市教委落实专人担任中心主任,内设培训管理部、课程开发部、项目孵化部等。制定《文明实践师资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孵化培育制度》《文明实践述职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培训基地管理中心主任每半年向市实践办述职等硬性制度,推动基地规范、高效运转。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采取“财政划拨一点、同级配套一点、部门统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积分兑换一点”等方式,强化基地运行财力保障。聚合全市理论、教育、科技科普等七大服务平台48个市级部门资源,在场地、人员、项目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建设培训基地环保、法制、民俗文化等体验展示馆,进一步丰富完善孵化功能。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等,以项目合作方式参与培训基地建设和志愿服务培训工作,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发展、志愿骨干人才持续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强化激励机制。推出系列志愿者嘉许、激励、回馈制度,用“反哺”的方式鼓励志愿者实现培训成长和技能升级。注重物质奖励,开设“益心益行”驿站,推行志愿活动积分兑换生活物资、图书、服务制度,严格兑现为全市注册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免费提供景市门票、公交卡、体检卡、餐饮折扣券等奖励。注重精神奖励,设计星级文明实践志愿者评定指标体系,为志愿者颁发红、黄、蓝、绿、紫五色“身份证”,优先作为入团人党发展对象,探索时长兑换休假等模式,增强志愿者荣誉感。XX学校推出教师参与志愿服务6个小时,可兑换一天探亲假,深受教师欢迎,全校人均服务时长达90小时。注重信用激励,与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文明银行”,针对星级优秀志愿者推出贷款授信、购车购房首付优惠等专属金融服务,让有德者亦有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有温度。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