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字数:10567 字 浏览:763次 下载:13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机关的公文写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都是“爬格子”的高手和大咖,鲁班门前弄斧,李广马前射石,讲的不好,但希望成为有所借鉴的踏脚石,与大家共同提高。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古代的科举分文举和武举。武举考打架,文举考策论,其实考的就是公文的基本功。公文指的就是公务文书,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来说可以用八个词来表述,即:明法、传令、宣政、达情、协调、办事、为证、记史。公文具备较强的法定性、权威性、实用性、规范性、现实性、传导性和程序性。公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比如大家熟知的战国时代李斯的《谏逐客书》、西汉贾谊的《过秦论》都是千古名篇,是臣子向帝皇上书的公文。我国现存最早的公文是殷商时代(距今3620年)的甲骨文卜辞,从汉代到清代,公文名目最为繁多,上行文有呈、章、表、奏、状等,平行文有关、刺、咨、照会等,下行文有制、诏、敕、令、谕、旨等。辛亥革命废除了旧公文,新中国成立后,从1951年到2012年,先后8次对党政公文处理作出规定,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公文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国现行关于公文类别归纳为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纪要、决议、公报等凡十五类,这也成为我国法定意义上关于公文属性、种类的权威界定。我们xxxxxx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公文类别就有其中的9种之多。
  在机关工作中,特别是我们xxx,公文写作是一项日常工作,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篇优质的公文,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脑力,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结晶。在机关工作中,能写出立意高远、文笔朗朗、语义精准的文章,是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公文写作水平呢?我个人体会,就四个字:“学、思、悟、练”,还有就是下苦功夫,多学习、多思考、多练笔,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经验水平和综合素质下手,甘当“苦行僧”,愿做“有心人”,勤学多练、厚积善悟,才会熟能生巧,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多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一)系统地学习政治和业务理论,打好理论基础,把握准观察、认识和分析的正确方向。鲁迅先生早在20年代就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若是,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意思是说,在公文写作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情绪,甚至是工作习惯,对材料的风格和用意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理论支撑,写材料时不注意理论思维,就事论事的话,就会直接导致我们起草公文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才能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眼光更长远,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才有不可动摇的逻辑力量。
  从xxxxxx工作实际出发,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吃透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这些就是理论指引。
  当然,有的时候理论的作用有时也是间接的。我们日常工作中起草的调研报告可能没有直接谈理论问题,但它的观点、论点、切入点和立足点就是对调研部门或事项进行透视和思维的成果。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指望学理论立竿见影,现炒现卖,打牢理论基础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打破专业局限,多了解和熟悉全局性工作。不懂得全局就往往见木不见林,机关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很细,对本职的工作了如指掌是应该的,但不应满足于此,还要熟悉全局。只有懂得全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局部,才能正确地找准位置,把握住公文材料的位和度。从咱们xxxxxx的工作角度而言,全办年度工作要点,办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决策,国家、省xxxxxx的改革和重大事项调整,省市近期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指示,主题教育的情况,外地经验等等都应作为全局性工作的因素予以了解。
  全局的意识是逐渐培养出来,需要刻意的培养,并随着自身的成长而提高。过去自己只会闷头写自己的稿、瞪眼干当前的活儿,对最新最热最关键的相关情况了解少之又少,以至于所写的材料总是上升不到全局性的高度,用一句网络上时髦的话就是,总get不到那个点儿上,一度让我比较困惑。有时,领导会直接从微信上发过来一篇发表在公众号、APP上的相关文章,意思是点点你小子,看看人家的材料到底是什么路子,多学学、多看看、多想想,这样才能有进步。通过这种方法,渐渐的我在写材料的时候也找到了感觉和方向。
  (三)博采众长,学习研究一点写作之道。咱们xxxxxx有很多同志的材料我都学习过,领导的材料简洁大气,有站位的高度,也有思想的深度;xxx同志的材料稳进精准,政策理论运用很到位;xxx同志的材料严谨详实,数据支撑力很强;xxx哥的材料全面深刻,逻辑性和创新力突出;xxx的材料丰富灵动,文学功底丰厚。向领导和各位同事们的学习的同时,我也对写作之道有了一些体会,一是要学规矩。就是学习公用文书拟制的有关规定。公文分类、作用、一般内容和拟制要求,以及公文格式,是最基本的写作之道,必须要认真学习并熟记。二是学语法和修辞。学语法的目的是消灭病句,把文字写通顺(我本人之前就习惯性写出倒装句)。学修辞的目的是把“材料”写活采。二者都是需要的。有的同志认为,公文讲究严肃、庄重、朴朴实实,不能使用修辞手法。其实这是误会。讲修辞,并不是使文章华而不实。比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修辞精美,旁征博引,把论述性文章写成了一篇文学作品,精彩连连。这些恰恰是运用了古代典故、运用了修辞手法的结果。不讲修辞,文章就不免平谈、呆板,就是俗话说的“文章硬如铁、读完满嘴血”。三是学一点逻辑学。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写出的一些材料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改换论题、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就是由于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四是深入的学习文件。阅读文件时发现写得好的文件,不要看一遍就过去,要仔细研究它的结构、观点、材料以及论证方法和叙述方法,研究它好在什么地方,想一想,如果让自己写这个问题,自己会怎样写,两种写法的差别在哪里?还有没有别的写法?等等,仔细揣摩、体会、研究,定会悟出些道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对照公文的修改稿学习写作之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一份材料有时要写好几稿,每写一遍都有新的提高。把这几稿,特别是领导修改过的稿子收集起来,仔细对照,边对照边思考为什么这样改,就会受益匪浅。(在此我也将自己写材料的十条注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一是先大后小。遵从文章立意布局、结构段落、语句修辞的先后原则。二是标点符号。从标点看逻辑。三是能短不长。大道至简,能不用长句坚决不用,能50字不用100字。四是交替修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高手来帮你改改看看。五是三次否定。在不断修改、不断否定、不断完善中逐步提高。六是提炼观点。在杂乱无章的语言中准确提炼观点。七是内容为王。内容大于形式,先研究事实,再讲究遣词造句。八是默读三遍。边读边琢磨,顺不顺,有没有毛病。九是引用核实。逐个核实,逐句推敲。十是比例均匀。各个段落之间的篇幅大致一致。)
  (四)在实战中提高写作能力。站在岸上,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因为游泳是一种技能。公文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就像用筷子吃饭是一种很简单的技能,只听人家讲,看人家做,自己不拿一双筷子在手里练一练,也掌握不了,何况是写作这样复杂的技能!因此,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大胆实践,刻苦练习。在这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既不要把写作看得轻而易举,也不要看得高不可攀,提高写作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企求一步登天。一开始写不好不要紧,只要坚持写,必然有提高。二是既要勤于练习,又要善于总结。毛手毛脚地写,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即使有提高,也比较慢。每完成一份公文的写作,都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有什么经验教训,特别要把初稿和后来的修改稿、审定稿认真加以对照,从对比中体会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三是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要抱有应付态度。起草每一份文件,都要把自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写一次材料有一次提高。(有的同志不愿修改自己写的东西,总希望领导高抬贵手,降低标准,应付过关,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多研究,提升文章思维的维度。
  (一)高瞻踏“实”。人们常讲,登高才能望远。写材料一定要善于站在全局工作和理论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文以载道,善于提炼“思想”,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具体的东西理论化;善于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既不违背上级精神,又能突出单位特色,把上级精神具体化(xxxxx);善于运用新语言、新事例,不简单“重复过去的故事”,把传统的东西现代化。实践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针对性。文字材料大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材料的基础和灵魂。文字材料影响的大小,根本就在于是不是真正抓住了问题,是不是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写的。二是要有概括性。高度的概括性,是领导思想的精华,也是文字材料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三是要有独创性。现在,文字材料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空洞无物,说白了就是“正确的大实话”的拼凑,上级文件的翻版,网文的剪辑。所以要学会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不依赖别人,不抄袭别人的成果,用自己的话去表达,不能人云亦云,趋奉迎合,确实能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四是要有说理性。文字材料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指导工作的,既要使大家听得懂、听得明白,又要便于大家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这就决定了文字材料必须能够透彻地讲清道理,通常是既要符合上级精神,又要贴近单位实际;既要有对上级会议、文件精神的中肯评价和深刻理解,又要有变虚为实、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形象、变原则为具体的本事;不离腔走板甚至脱离上级和市委意图另搞一套。有经验的同志,还常常寓事于理,用一个典型事例说明一个道理,把深刻埋在浅显中,常常会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修炼”悟性。“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是歌德对鉴赏艺术作品所讲的一段话,其核心思想是:无论创作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离不开“悟”。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悟性也同样重要。同样的工作岗位和经历,有些人的写材料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上,有的人却能把公文写作升华到党委的决策高度和领导的思想维度上。这里最主要的差别,我认为还是体现在一个“悟”字上。公文写作中悟性的深浅与每个人的“修炼”程度成正比。首先必须弄清楚写公文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材料,大到调研文章、工作报告,小到信息、简讯,说到底都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这个角度考虑,公文写作和其他文体写作不同之处就在于:必须符合上级总体意图。所以写公文,只能在上级总体意图的大框架内来写,出了那个框架,你就算跑题了。那就算文笔再优美,也得不了“高分”(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这个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悟”。如何提高“悟”性呢?很简单,就是在写公文时,不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而是当成办领导,当成当事人,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在这里引用鲁迅《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的一段话:‘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这是鲁迅先生对文学创作阐述的“不应该那么写”的学习、领悟方法。对公文写作来讲,这也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方法。我们直接看公文范文、看干干净净的定稿,就不如看经领导和同志们反复修改的草稿获得的收益更大,提高得更快。用心写作是一方面,用心体会领导和同志们精心删改之处,体会到了“不应该那么写”,明白了“应该这么写”的道理,便是“修炼”公文写作的悟性。
  (三)悉心揣摩。公文不是用来记录个人见闻的,也不是阐发个人见解的。而是秉承领导意图、根据工作需要写的。这就要求起草公文时,一定要用心揣摩领导心意、思维方向、关注的重点等等,想方设法把领导的思想和意图理解准、领会透,而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更不能“另起炉灶”。处处留心皆学问。要通过细心观察、悉心揣摩,甚至是科学分析,努力去挖掘、扩展、完善、深化和延伸领导的意图,力争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不完整的东西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正确把握领导意图,确保机关公文质量。一是积极扩展领导意图。有的领导同志交代意图时,只是一些初步想法,或仅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侧面提出问题。遇到这种情况,起草人要从更多的层次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举一反三,扩展和延伸领导形成的基本观点,对领导暂时未想到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补充进来,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不能听一就是一,机械呆板地领会领导意图,切实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地表达出来。二是善于挖掘领导意图。领导有时只是出个大题目,至于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涉及不多。碰到这类情况,我们首先应主动和领导请示商量研究,争取领导的指导、点拨,深化领导的意图,然后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研究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三是努力完善领导意图。起草人要与领导多交流,善于提炼概括、拾遗补缺,慎重恰当地处理,合理地加以吸收、集中,把不确定的确定下来,把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的东西,把不必要、不完整的加以剔除补充,把不清楚的问题讲清楚,把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调整充实,从而比较全面、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保证公文质量。四是及时捕捉领导意图。机关干部有经常接触领导和公文材料的方便条件,了解和捕捉领导意图的途径比较多,可以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从领导批示中领会,从批评表扬中领悟,从讲话材料中把握,从积零为整中综合。尤其是与领导在一起讨论工作、参加会议、研究材料,都要注意把领导谈话中最新闪光点,特别是一些新思想、新观点,要不失时机的记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因为这个闪光点或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很可能是领导对某个问题思考的新突破。
  (四)量体裁衣
  胡乔木同志曾告诫机关的同志:“写材料是为了说明观点,材料写出来叫大家看不清楚,就是不鲜明,就是材料与观点没有联系好,每个观点应该接着有事实作证明,不能证明观点的事实不要用。”因此。起草公文一定要学会“量体裁衣”,也就是要切实处理好表达观点与选用材料的关系。对于出思想、出经验的系统性文字材料,可能有的同志感觉感到力不从心,这就需要认真地钻研,努力做到鲜明清楚、纲举目张。我认为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公文在取材立意、布局谋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文种、格式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一般需要通过熟读公文写作书籍来掌握和了解。二是要多学范文。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选择中央文件、领导讲话、行业文件、单位沿革文件,网上xxxxxx系统上传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读,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三是上面提到的观察体会经验丰富同志的写作过程。学习写作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认真体会领导同志、有经验同志从立意构思到谋篇布局,从着手起草、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领悟每一个细节。(这一点上,我要特别感谢领导和xx哥,在文字综合的能力上,给与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五)借梯上楼
  巴甫洛夫曾说过:“不管鸟的翅膀怎么完善,它任何时候也不可能不依赖空气飞向天空。讲的都是材料积累的重要性。对于机关干部来说。要想把文字材料写好,一定要学会“借梯上楼”,善于积累和运用各种资料。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材料的积累在公文写作中至关重要,要努力让自己公文素材的“粮仓”丰盈。在这里介绍一下我对公文素材的“四类”积累方法。第一类: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类材料,特别是与xxxxxx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法规;(汇编)第二类:国家、省、市领导及办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思想风格,单位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理念,特别注意掌握领导讲话类材料等;(会议记录、录音和讲话稿)第三类:各科室主要业务方面的材料、xxxxx系统业务材料和前沿情况;(要点、xx)第四类:省委xxxxxx、兄弟部门的材料。
  第一类材料能帮助把握公文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规,能解决确定公文是否有硬伤的问题;第二类材料主要用来“吃透上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三类材料主要用来摸清下情,决定公文是否能联系实际,避免出现空话、外行话;第四类材料决定公文能否创新,对于开展以文辅政、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很有帮助。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六)照猫画虎
  清代唐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意思是说:常写,方法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方法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公文写作能力非一日之功,要有一个过程,必须下工夫勤学苦练。特别是对一些不常写材料的同志来说,更应该注意多学多练,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最简单奏效的办法就是“照猫画虎”,东北的说法叫“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不是歪门邪道,是有着一定理论依据的,古人云“写作无秘诀,作文要有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说法。公文都有一定格式和套路,它们是古往今来,包括老一辈机关工作者常年从事机关应用文写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可以使我们迅速掌握机关应用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理论。勤于和善于学习、模仿是一条捷径,这也是想成为写作高手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比如,在模仿范文时,可将自己融进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把握对文稿的基本内容、主旨框架、层次段落、重要观点、开头结尾的,在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全面的考虑和总体的设计,就是事半功倍。切勿匆忙动手,这是写作上的一大忌。公文材料的结构形式大致可分三种:一是板块式。即将文稿分为几个板块。多见于党代会、会议报告。一大块是上届或上次会议以来的工作回顾与总结,一大块是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任务。二是自然式。即文稿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三是提纲式。就像我们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稿中,要讲几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每个问题的开头,要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又都很简短。多效仿的同时更要多应用,多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七)勇于创新
  “文为时而著”因为机关公文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所以起草机关公文,必须坚持主旋律,体现政策的导向。文无定论,重在创新。郑板桥有副楹联这样写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讲的是文章要像二月的花儿一样新鲜、吸引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新取胜。在起草机关公文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摆脱习惯思维方式和条条框框约束。善于从老套路中跳出来,善于用新的视角看问题,用新的思路想问题要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人云亦云,善于从“新”中求异。公文写作的创新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表述要新。起草公文,经常要面临两难的选择,既要完整、准确地传达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又要合理避免“鹦鹉学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创新表述方式,比如集中表述为分散表述,分散表述换成集中表述等。二是文风要新。保持清新文风,把每个词、每一句话都安排得各得其所,合理有序,使讲稿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文气贯通,一气呵成。三是切入要新。同样的讲话内容,切入点不同,听众的反应和互动效果也不同。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北大教授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辫子给学生上课,台下自然是笑声一片,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毫无疑问,这样的开场白,讲课的效果一定非常好,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么在一些领导讲话的材料中就可以去尝试。
  (八)旁征博引
  在起草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材料时,完全可以借助嫁接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大胆地将人社、财政、维稳、民生、网络安全等等各方面的专业术语和业务指示纳入写作视野,努力在结合本部门工作上做文章,通过嫁接,就能使材料内容更丰满、论述更详实、支撑更充分,增色,收到效果也会特别理想。
  (九)妙于用语
  语言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富有吸引力;可以使文章意义深刻,富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公文语言用得妙,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一短”、“两通”、“三美” 、“妙用修辞”。“一短”。就是句子要短。短句结构简单,节奏明快,利于表达。“两通”。一是通俗。讲话要使听讲的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就要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尽可能少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懂的词语和术语。二是通顺。即文字通顺,语言通达,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赏心入耳。要做到这“两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写边读,边读边写。讲话语言的形式美有很多,这里着重谈整齐美、参差美、雄浑美等三种。整齐美。整齐的公文语言,匀称美观,和谐质朴。参差美。整齐是美,参差不齐,有时也是一种美。长词、短词相互结合,长句、短句错落有致,难免显得平淡无味。雄壮美。起草领导讲话、特别是单位年度报告,或者班子总体报告时,要尽可能使用一些雄壮有力、大气磅礴的语言,以达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效果。
  (十)精雕细刻
  常言道:“文章不妨千遍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杜甫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公文的修改重点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要修改文字,改正语病,削尽冗赘;二要修改内容,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三要注意政策界限是否准确,措施办法是否切实有力;四要注意行文是否得体。文稿修改的主要方式无非三种:自己改,这是对写作者的起码要求;请领导改,这是公文写作的必要程序;反复改,这是出手重要文章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修改文章不仅要从大的方面入手,而且每个标点符号也要一一认真审核。古时候有个秀才要去一个吝啬、刻薄的财主家当家庭教师。去时他先和财主签了个契约,文曰:“无鸡鸭可也无鱼肉可也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财主见了十分欢喜,认为这个秀才既不要钱,又不吃鸡鸭鱼肉,只要蔬菜下饭,很合算。过了三天,秀才提出抗议,说财主不按合同办事,财主当众理直气壮地亮出契约,秀才便对着众人一面读,一面点上标点:“无鸡,鸭可也;无鱼,肉可也;唯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弄得财主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说明即使是标点符号,也需要精心对待,绝不可粗心大意。
  古今中外大凡文章写得好的人,都会在修改上下功夫。平时我们常说的修改是在文章写成之后,其实在写作之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因此,从起草以前到写完以后,从内容到形式,始终注重反复推敲、充分修改、精心核对,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几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要点。
  公文写作格式化的部分一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每种文体都有特定的作用,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写作没有一成不变的成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各类文体间的不同,主要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从内容来说,还是有机联系的。因此,不能用割裂的观点来看公文写作。下面,我就日常工作中遇到较多而又相对灵活的几种常用文体,谈谈写作要点。
  (一)领导讲话
  起草领导讲话,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目标要集中,高度要足够,说理要透彻。要把握好上级精神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分析形势高屋建瓴,部署工作态度明朗,提出措施操作性强。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要深入分析,充分论述,从领导的角度提出处理意见。领导讲话还要注意要有新意,工作内容变化不会太多,领导讲话如果没有新意,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领导讲话还要注意讲话者的个性特点,量体裁衣,使领导念起稿子来,如同自己打的腹稿一样,朗朗上口,自然顺畅。此外,好的讲话稿,还要给领导发挥留有余地,适当举一些典型事例,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
  (二)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最难写的。难的不是文字的表达技巧,而是表达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即对工作成绩、工作部署的提法是否到位。这也是写作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工作报告的写作,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要注意相关工作的协调与平衡问题。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老套的提法,但对新的提法,一定要仔细推敲琢磨,要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
  (三)调研报告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工作,调研报告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办法和措施当然也要变。如何变?就需要调研来回答。因此,掌握真实情况,广泛占有资料,深入研究问题,找出原因所在,提出对策措施,是调研报告写作的要点所在。调研报告要明确目的性,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确保操作性。要掌握政策,关注热点,拓宽思路,剖解难题,避免事实的简单罗列,而找不到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各种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凡列入报告中的事项,都要有典型性,有说服力。调研报告的核心在于提供真实情况,提出对策措施,既要考虑领导会不会采纳,也不要太揣摩领导的意图,关键是提出的措施要有坚实的基础,领导一旦采纳,可以切实实施。
  (四)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有年度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总结之分。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总结应当是最好写的。现在普遍性的问题是,把总结当作表功的工具,背离了总结的本意。这是需要纠正的。总结要善于分类综合,发掘亮点,总结经验,以利积累和推广。要点面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用必要的数据和典型事例来说明情况。
  其它的公文种类还有许多,不论何种公文,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这是前提。公文本身也可能成为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这类文体,要特别强调开放式写作,从初稿草拟到正式定稿,征求相关科室、人员的意见,真正统一思想,集中民智,夯实基础。越是强制力大、时效性长的公文,写作的技巧越是次要的,对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