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鉴用浙江经验,推动云南乡村振兴
字数:4191 字 浏览:492次 下载:2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笔者认为,乡村要振兴,乡村建设行动是关键;而乡村建设行动涵盖方方面面,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做好理性思考和实践尝试。
  第一,要鉴用浙江“无中生有”的首创理念,改变“乡村组织有想法没办法”的局面。按照浙江安吉县理念,对“无中生有”的诠释,其实“什么都有”,关键是要“想办法”,成为会“想办法”的干部。一是在自身发达上“想办法”。村干部尤其是村书记,想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首先必须“想办法”发达自己,那怎么发达?主要落实“三靠”:一靠智慧、二靠人脉、三靠创业;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面前树立“学习的标杆”,方能带动群众共同发展致富。二是在引领发展上“想办法”。有了前面的“自身发达”基础,村干部在引领群众发展的路上,就会轻松很多。首先,自己是群众的榜样,可以让群众学习走自己的成功路径;其次,引导群众结合自家资源实际,走符合自家的致富道路,做到该养殖则养殖、适合搞旅游就搞旅游经济;最后,鼓励群众“抱团发展”“绿色经营”和“智慧创业”等,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群众发动上“想办法”。我们云南的很多乡村,“发动群众”就是基层干部最大的“痛点”,时常出现“村民大会开不成”的现象。这就考量我们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群众上“想办法”。怎么“想办法”?一句话,赢民心者赢天下。主要做好三件事:村有政策福利,首先要想到群众;哪家有红白喜事,特别是丧事,村干部必须到访慰问;在村里面作任何决策之时,不能有丝毫私心偏心,做到凡事一律公开、公平、公正,一切为村发展着想。
  第二,要鉴用浙江“振兴旅游”的高端目标,改变“乡村建设美丽无地域特色”的局面。经过浙江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和安吉县余村、鲁家村的现场体验学习,以及浙江农业科学院胡豹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梁雪松教授的理论灌输,“乡村振兴”其实就是全领域的“振兴旅游”,并通过乡村旅游推动以发展农业、振兴农村、致富农民为高端目标,不能简单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而是要建设赋能吸引城市人来乡村的精品特色旅游村。一是在“乡村故事留客”上发力。这次我们学习考察所涉及的浙江乡村,如环溪村,每一棵大树,每一条溪沟,均是“无中生有”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游客。云南乡村,凭借多样的生态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每一步路,每一块石头,每一棵古木,甚至没一根稻草,每一滴水,均有其内在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可以说都有故事。关键是需要挖掘出来,变成旅游产品。怎么挖?怎么变?这就需要民族文化部门来挖掘振兴,需要组建有关专家学者来考证,编出地域性文化故事,变成特色化旅游产品。二是在“乡村产品留客”上发力。浙江的乡村产品很多,其实真正是旅游产品的,不会像我们云南多,浙江乡村有的,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而我们云南有的,很多东西浙江无法复制。为啥呢?首先,浙江乡村山林不多,生态旅游产品就会少;其次,浙江少数民族不多,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就会相对较少。浙江乡村的“少”,恰恰就是我们云南乡村的“优势”,我们必须在乡村“优势”产品上做强做大、做精做细,用现代年轻人和城市人需求的“旅游产品”引客和留客。三是在“乡村和谐留客”上发力。经学习了解,浙江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前大多是“脏乱差”突出村,通过实施“千村整治”项目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后,才逐步变成现在的和谐良景。如果一个村子里,村干部不团结,村民之间抢游客,社会治安状况差,那怎么留住游客?何谈旅游振兴乡村?这就需要我们云南各地结合实际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政策措施,特别是政法等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内,统战民族宗教等部门提前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诸如等等,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同向发力、共同保障打造和谐乡村。
  第三,要鉴用浙江“融资多元”的均富导向,改变“乡村赋能有输血无造血”的局面。“融资多元”,是浙江乡村建设行动的普遍现象,看似“财大气粗”而云南乡村建设无法借鉴、很难学习的表象,实则不然。这是我们云南乡村建设一直靠单一财政投入的思维惯性在束缚,我们要跳出“招标怪圈”,树立浙江人的“共同富裕”导向,改变“乡村赋能有输血无造血”的局面。一是在乡村建设行动上,树牢“项目为王”的理念。乡村振兴,需要实施“三个项目”:基础设施亮化项目,产业兴旺支撑项目,软实力巩固提升项目。云南大部分乡村,在脱贫攻坚期就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硬化,关键是需要美化和亮化。尽管我们不能像浙江乡村那样“大手笔”规划投资建设,但我们在乡村建设行动方面,要学习他们“迭换”而非“换代”的理念,在村落民房装修装饰上尽可能保持外墙原貌,有条件的里屋装修可以是星级酒店标准打造。所有项目,包括产业项目和软实力提升项目,始终坚持树牢“本村项目本村民干、自家房子自家修”的“项目为王”理念,不要求硬性招标的尽量不要招标安排老板干,坚决摒弃“我说了算的”长官意志,结合项目大小实际,该给村民干就村民干,该给农户装修就让农户装修,这样更省钱又保证质量,从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动员倡议社会捐资,改变单一财政投入。二是在乡村产业振兴上,树牢“产业为本”的理念。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首先都是农民要富裕。民不富,村不会强,更不会振兴。这次浙大学习所经历考察的示范村,要么是旅游产业强村富农,要么是现代农业富民强村,要么是白茶产业挺村,要么是家庭农场围村,要么是乡村小巷门庭若市……如此等等。这就是我们云南乡村振兴必须学习借鉴的浙江捷径,结合各地实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始终把发展产业放在第一位置,牢固树立浙江人“养猪不如养人”的产旅融合发展理念,学习浙江“乡村产业+创意”“乡村产业+乡愁”“乡村产业+体验”等新模式,结合各地实际厚植优势产业、力耕传统产业、创意现代产业,在乡村振兴路上,让产业变活起来,让乡村变火起来,让农民变强起来。三是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树牢“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浙江何斯路村为例,党组织领航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惠民生,通过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乡贤资源来融资实现“合作共赢”。首先,要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加快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三变改革”在云南各地落地生根,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集体土地、山林、河谷、水库等科学合理流转,尽快实现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确保农民有保底福利和分红福利“双赢”。其次,动员乡村走出去的领导干部、老板商贾、致富能人等乡贤人士,回家乡入股发展、共同致富。最后,充分吸引小额信贷等金融资金流入乡村投资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合作共赢。
  第四,要鉴用浙江“数字乡村”的治理路径,改变“乡村制度管理见效甚微”的局面。“数字乡村”,这一概念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大趋势,也是浙江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这次我们浙大学习培训期间,所考察的每村每户乃至每个产品都有“二维码”,是“数字乡村”与“数字农业”的典型和示范,很有必要我们学习和复制。一是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上学习和复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浙江乡村,在每一个垃圾分类桶上、每一片卫生责任区上、每一块红黑榜上,都贴有相应的“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立即会在手机上清楚显示片区责任人“网格责任”、垃圾分类和“优秀、合格、不合格”评价情况。这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彰显了社会监督的覆盖面。我们云南各地乡村,可以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并不断推陈出新。二是在乡村文明新风治理上学习和复制。在浙江学习考察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里,在整个环溪村的每一户农户家门口,都悬挂着一块用木头做的正方形的家教家风牌,上面有: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家风家训、评星等级和“家庭二维码”,拿手机“扫一扫”,该户人家的基本信息、家风文明、家训家规等立马显示在手机上,一目了然。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一个村的文明高度。“家”是“国”最小的单元,一个村是百十户家庭组成的。监督好一个家庭,就等于搞好了一个村子。很值得我们云南各地乡村学习行动,并加快落地落实。三是在乡村农产品管理上学习和复制。在浙江鲁家村的干毛竹笋和丝巾产品包装标签上,都贴有“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会立即显示产品出产地和地理认证标志。这是对产品的肯定和认知,也是对产品的信赖和期望。我们云南各地乡村都有自己地域特色产品,何不尝试在产品包装上践行“二维码”?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有机生态绿色食品牌。
  第五,要鉴用浙江“异地发展”的创意内涵,改变“乡村振兴无源之木”的局面。“异地发展”,其实早在脱贫攻坚期,我们云南也做过尝试,如“异地养殖”、“异地花卉”等,但效果不是那么理想,在带贫益贫方面效果不佳。浙江乡村振兴的“异地发展”,其实内涵丰富、多样发展。一是在乡村规划上跳出“本位主义”,邀请“异地人”来谋划。如:云南哈尼人,长于梯田边,斯于梯田旁,看云海日出,望梯田美景,没有什么激情可言。但跳出云南看梯田,必定是另类景象。所以,在我们云南开展乡村建设规划时,不仅需要“干部回乡规划行动”,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和贡献智慧,这是天经地义;更需要邀请“外地专家学者”帮助检阅我们的乡村,从游客的角度审视乡村现状、设计乡村未来,这是新发展理念。二是在乡村建设上跳出“乡村人”的眼光,要以“城市人”的需求来建设。城市人,喜欢“山、水、林、田、湖、草、村”一体的静谧秀美乡村;城市的年轻人,喜欢“农事体验、山林探险、智慧农业”等传统与现代兼容多样的立体乡村。我们云南有的乡村是天然的多元化立体山村,只要稍微“精深加工”,就会让城市人流连忘返。但是,也是很多平坝乡村,没有自然的景观,需要好好“包装”。尽可能让城市人留宿过夜,留下“回头看”的印象,只有这样,才只能赚城市人更多的钱。三是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上跳出“本村”,要“跨村跨乡跨县”来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必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须。要在加快推进落实“三变改革”在云南各地开花结果的同时,要学习“跨村、跨乡、跨县”发展集体经济;对于没有集体资产资源的乡村而言,动员鼓励乡贤能人到他村、他乡、他县发展创业,把本村的廉价劳力变成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对于有集体资产资源而没有资本的乡村而言,动员鼓励把集体财产开发利用到他村、他乡、他县发展创业,把本村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通过“资产异地化”,不拘一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资产入股分红和靠智慧劳力勤劳致富。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