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县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字数:5707 字 浏览:958次 下载:5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在县委组织部工作半年以来,通过几次下乡督查和考核,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我县基层党组织在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集体经济发展、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和差距,为实现党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个人认为还需亟待解决以下几个瓶颈和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近几年,随着我县大力实施**搬迁工程,农村“空心化”问题逐渐突出,村级党组织“无人办事、无人管事”的情况也日渐突出,部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出现疲软和弱化现象,甚至个别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党员教育管理“虚化”。部分基层党组织管理松懈,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存在一忙就忘,一挤就让,被动适从的现象;有的党组织书记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党务知识一知半解,对党员教育管理观念陈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难以适应。
  (三)基层党组织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党组织书记“等靠要”思想严重,张口要资金、伸手要条件、坐等机遇来,缺乏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能力,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无措施、无渠道。加之部分村党组织原始积累底子薄,可以盘活的资产资源较少,村集体经济长期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四)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出现老龄化现象,学历层次偏低,在发挥作用上显得力不从心;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因集体经济薄弱,人才大量流失,存在后备干部难选拔、难培养的问题;有些年轻党员看到村干部工作难做、报酬低,不愿当村干部,因此有些村出现了村“两委”换届无人当选的状况,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五)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的舆论宣传、考核评价、服务群众、集体经济发展等机制还没有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致使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
  二、问题根源分析
  (一)思想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把抓经济与抓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出现了“谈行政业务滔滔不绝,说党建工作一知半解”的现象;部分村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的勇气和魄力,不敢大胆带领村民走向大市场,独立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与群众所盼不相适应,觉得守好“摊子”、维持好“班子”,保证“工作不出岔子、村里不出乱子”就行了,满足于维持现有状况。
  (二)工作被动应付,作风不扎实。部分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弱,责任目标不明,没有正确树立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依法行政能力弱;有的党组织群众观念淡薄、民主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飘浮、处事不力、办事不实,对村内重大事情无从下手,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失去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农村党建工作更没有新思路和新方法,工作被动应付、得过且过。
  (三)组织生活随意,制度不健全。部分村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与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大多时候都以开会形式过组织生活,且支部所有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支部书记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支部个别党员因业务工作繁忙,将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作为例行公事,重形式上的参与,未能从思想上“融入”。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探索跨村联建党建新路径。立足全县实际,积极探索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机制,聚焦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着力在树强核心,选准主题、优化形式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解决部分村空心化和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问题。一是聚焦谁来联,树强核心。把选好一个带头人、选定一个领建村、选优一个主产业作为实施跨村联建的关键要素,推选威望高、能力强、讲党性的党支部书记作为联建党组织牵头负责人,选择有发展潜力、特色示范效应明显的村作为领建村,将有一定规模、有辐射效应的产业作为主产业,形成头雁引领、强村帮带、产业联动的格局,确保跨村联建有核心。二是聚焦联什么,选准主题。紧扣乡村振兴“五大”目标,把产业共兴、人才共育、文化共荣、生态共创、组织共建作为联建的主要内容,立足片区实际,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行片区党委,发展片区经济,创建特色品牌,促进村民村财增收,形成互学互鉴互助、共享共铸品牌的良好格局,实现跨村联建有主题、有目标、有内容、有品牌。三是聚焦怎么联,优化形式。探索推行村村联、村企联、村社联三种主要形式。村村联,即开展强村带弱村、先进带后进,构建一盘棋联动格局,着力破解农村治理难题;村企联,即签订村企共建协议,统筹协调解决生产用地、劳动就业、村民村财增收等问题,实现农村服务企业、企业反哺农村;村社联,即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动村“两委”及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促进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转型增效。
  (二)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形式。坚持学思相长、学悟结合、学以致用,突出培训的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采取专题辅导、互动交流、异地培训、实地调研等,切实改变原有党员教育模式固化、内容单一、事倍功半的问题。一是务求实效,在教育管理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由此决定了党员教育管理从内容到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努力使党员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把中央和省市县委“十四五”规划、省市“两会”精神等纳入培训内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培训,进行案例讲解,力求做到点面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政策与可操作性结合,让党员愿学、爱学、学有所获,切实增强党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把初心使命刻入心中、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二是拓宽视野,在教育管理对象上突出代表性。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按照省、市委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学用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作为培训重点,严格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精准定制内容,分类分层教育,积极带领党组织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走出去充电、引进来实干”,在听中学、看中悟,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切实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创新方式,在教育管理措施上凸显多样性。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式、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通过讲台式讲授、案例式教学、观摩式学习、互动式帮学等方式,选用层级接近、行业相同、岗位类似的案例,有针对性的讲解如何依法治理农村,怎样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有效挖掘现有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等,实现培训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真正把党员培养成务实能干的新型“三农”人才和善经营、会管理的增收致富“头雁”。
  (三)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结合各村工作实际,扬长避短,挖掘资源,找准方法路径,选好产业项目,不断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摸底排查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存量,明晰产权归属,支持村级组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厂房、仓库、生产装备设施等各类集体财产,通过存量资产发包、租赁经营或托管经营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鼓励村级组织通过独资、入股、合作等方式,开发经营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等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鼓励领办经济实体。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入股经营等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经营所得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创新村企共建模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工商企业通过共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将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行政村跨地域联动发展产业,增加集体可分配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三是积极成立土地银行。坚持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生产责任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流转,并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按照“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把每家每户的零星土地集中成片,对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土地,实行委托流转,村党组织成立“土地银行”,将分散土地集中后统一向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等发包,带动农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按比例向村集体和群众分红,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实现企业增利、集体增益、群众增收“三方共赢”的目标。四是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村与村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和地域限制,利用各自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合作项目,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要素的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对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就地发展困难的偏远村、“空心村”,可以采取单独或者抱团联购的方式异地置业,开展租赁经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村级干部后继乏人问题的有效途径,积极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实施“三票一定”“三制一库”“两挂一训”工程,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三票一定”,放宽选人视野。探索实行“三票一定”后备干部选拔方式,村级党组织要拓宽视野,面向全村,发扬民主,广泛招贤。“三票一定”,即:群众用推荐票推谁能“备”,村民用自荐票荐谁愿“备”,党员和村民代表用测评票测谁够“备”,把“三票”结果综合,根据票数多少,由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民主决定后备人选。积极从农村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企业骨干等人员中进行选拔,坚持重素质、重能力、重作风,切实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真正破解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存在的“选圈内不选圈外、选下手不选对手、选庸才不选人才”等问题。二是“三制一库”,完善管人机制。探索建立“三制一库”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三制一库”,即:实行村级后备干部“结对培养制度”,每名村干部结对培养一名后备干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式的培养,提高培养效果;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建立后备干部成长档案,进行跟踪培养;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设岗培养制度”,为后备干部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岗、社情民意反馈岗、农村治安维护岗、集体物资管护岗、扶贫济困帮带岗、致富信息传播岗、群众矛盾调解岗等实践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锻炼;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对后备干部进行集中规范管理,切实破解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中存在的“有人选无人管、只培养不问效”等问题。三是“两挂一训”,加大育人力度。探索实行“两挂一训”培养方式,通过引路子、给位子、压担子、出点子、壮胆子等培养措施,促进村级后备干部成长进步。“两挂一训”,即:“自挂致富项目”,每名后备干部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项致富项目,增强发展经济、带头致富的能力;“内挂村级职务”,根据每名后备干部的实际情况,安排担任团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治安联防员等职务,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镇村集中培训”,村每年集中培训1次,镇每年集中培训2次,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中存在的“备上名不给位置,给位置不给工作、给工作不敢撒手、出差错不给撑腰”等问题。
  (五)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开放、规范、科学、高效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是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职能,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与活力,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石的基础。一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舆论宣传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党建网站,整合西部**网站、**先锋等网站、公众号,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认真答疑解惑,架起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氛围。二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保障机制。从党建价值发挥、党组织整体建设、党员管理3个角度,构建包括党建“引领指数”、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在内的党建指数评价体系,深化“月度量化管控、季度对标检查、年度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建立季度对标互查考评机制,年度综合评价与月度、季度评价指标紧密结合,通过互查、抽查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重点活动和工作推进、专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实现党建工作评价闭环管理。三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建工作的服务群众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党员服务站或服务中心,按照“一个服务片区、一个志愿团队”的原则,基层党组织单独或联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党员干部带头加入志愿队伍,积极带领有志愿服务意向和能力的党员开展开放式、立体化、全方位志愿服务,与生活最困难的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制定落实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为结对对象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持续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公信力、凝聚力、战斗力。四是创新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保障机制。积极借鉴外地好做法,探索出台具体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明确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对集体收入、集体资产强制进行提留,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结合村级审计建立村级工作督查制度试点,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强化考核指标,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目标管理的比重,倒逼村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