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市委书记在“七一”活动上的党课提纲
字数:6737 字 浏览:759次 下载:8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举办庆祝建党xx周年座谈会,表彰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代表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以优异成绩向建党xx周年献礼。
  刚才,几位优秀党员代表交流了工作体会,既回顾了过去的经历,又锚定了奋斗的目标,说得都很实在。今天受到表彰的各位,都是在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等重要战线上努力拼搏、成绩卓越的代表,你们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奋斗诠释担当,树起了新时代xx共产党员创优争优的先锋标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希望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对冲疫情的影响,以奋力拼搏的状态抢回耽搁的时间,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近期的学习思考和工作情况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的体会。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xx年风雨兼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刻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涉及到教育、就业、收入、保障、医疗、住房等方方面面,如何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抓发展、促发展,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冲刺“十四五”的时代奋进路上,xx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新路?借此机会,我想结合产业、城市和党员干部这几个关键要素,提几点自己的思考与想法,与大家作个交流探讨。
  一、产业要在“转新变强”中稳中有进
  当前,谋篇布局“十四五”,对于xx来说是“关键之关键、非常之非常”的重要节点,现在决定布局什么样的产业,就决定了今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创造什么样的生活。因此,聚焦产业“转新变强”这个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分析,“十四五”产业规划要重点打造“xxx”产业格局。“xxx”,就是将“三大主导产业”重新定位为“三大支柱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稳的基础”;“xxx”,就是明确“十四五”要发展的“五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xxxx产业,持续发展xxxx产业,作为产业发展“增的动能”;“xxx”,就是改造提升xxxx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说,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这三种产业类型都有不同的“转新”方向。
  第一类支柱产业,要转出“强的风采”。xx3大支柱产业体系完备,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然而,三大支柱产业始终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缺乏影响力、没有话语权。在“十四五”即将到来的重要关口,我们要对支柱产业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绝不能永远停留在“大而不强、支而不柱”的状态,必须“有大的样子”“有强的风采”“有稳的基础”,打造更具xx特色、xx魅力的产业名片。汽车产业要在xxxx等领域攻坚突破,装备制造产业要在海工装备、工程机械、智能电气领域攀高延伸,纺织服装产业要在品牌培育、本地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培育集聚更多“头部企业”和“金牌供应商”,切实提高支柱产业的生命力和支撑力。
  第二类重点产业,要转出“进的质量”。“5个重点产业”,是xx“十四五”要重点发力和培育的新产业新经济,也是xx未来几年“翻身突围”的关键所在,大家要对这五类产业有一个充分认识。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释放“爆发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一直是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年均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支柱。目前,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新一代显示技术集中在昆山、园区、吴江,集成电路集中在园区、昆山、苏州高新区,光纤光缆集中在吴江,张家港正重点发展LED、磁传感、半导体等细分产业。从xx发展基础来看,现有产业集中在5G通讯、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领域,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约11.9%。去年,随着投资超百亿元的立讯科技项目落户,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具备了爆发成长的潜力。下一步,在抓住新一轮国产化替代机遇、加快发展硬件设备的同时,要积极布局信息技术软件研发产业,做到“软硬通吃”,培育一批信息产业“独角兽”,推动信息产业产能爆发,再造一个“五百亿”级大产业。要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拥抱“新蓝海”。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正催生一个规模超10万亿元的生命健康大产业,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巨大蓝海,苏州更是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xx现有苏虞生物医药产业园、古里生物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园,集聚了康诺、费森尤斯、药明康德等相关企业72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下一步,要结合xx山水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等产业,争取形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画好苏州“一号产业”的xx拼图。要大力发展物流物贸产业,做强“引流器”。xx制造业发达,对物流物贸的需求尤为突出。目前,全市现有物流企业190家,拥有9个较大规模物流园、1个物流供应链平台,集聚了每日优鲜、美菜网、威特隆仓储等5大物贸企业。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出这些物流基础设施的作用,引进更多物贸经济及总部经济,推动大数据与物流物贸融合发展,通过物流汇聚更多人流、资金流、贸易流,把“流量”变为“增量”,全力打造“五百亿”级物流物贸新产业。要持续发展数字经济,换装“强引擎”。去年是世界互联网诞生50周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8%,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人类生产生活组织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数字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抓住、而且必须抓住的风口。要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向,快速形成数字经济生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经济、金融科技、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以更加包容的创新环境、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加柔性的产业政策,吸引更多数字经济企业落户,加快培育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要持续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抢抓“飓风口”。在李克强总理的亲自推动下,国内已经将氢燃料从化工管理转为能源管理,并规划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达200万,加氢站达1000座,产业规模达1万亿元,为我们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提供了重大机遇。目前,我市主要发展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电堆以及供氢系统等产业,集聚了丰田研发、瑞特氢能研究院、重塑科技、治臻新能源等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研发和生产基础。下一步,要聚焦氢燃料电池电堆、储氢罐、船舶应用、加氢站建设等核心领域,抢占新一代能源革命的最佳赛道。
  第三类特色产业,要转出“精的内涵”。xx现有4个较成规模的特色产业,主要是尚湖货架、沙家浜玻璃模具、支塘无纺、海虞氟材料,共同特点是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也是地方的富民产业。但是,这类产业也存在科技含量较低、亩均产出不高、安环隐患较多等问题,如果不加以规范提升,将成为xx高质量发展的“包袱”。下一步,要按照“智能改造、规范经营、精细管理”的思路,推动4大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平台、新技术,积极拓宽市场领域,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对地方的贡献度,真正从“富民小支撑”转向“发展大支撑”。
  二、城市要在“更新变美”中提升能级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划定了路径。城市是发展的标杆,城市有多美,能级就有多高、后劲就有多足。为此我们积极引进康桥国际、苏大附一院等高质量服务资源,建设日航国际、希尔顿等高品质功能载体,通过“引新建新”,持续优化城市形态风貌和功能布局。但在“建新”过程中,空间资源的制约效应愈发明显、老旧存量的历史矛盾愈发突出,“更新”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农民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城中村、既有建筑、老旧工业区“五大更新”,今后我们还将对老旧街区、被撤并镇开展更大范围、更大难度的城市更新,为的就是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美度。更新变美的“美”,应该有三层内涵。
  第一层内涵,美要美在“一见钟情”。到任何一个城市,外在形态永远是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更新,第一效果就是让更多人对xx“一见钟情”,爱上xx、留在xx。环境“美了”,活力才能迸发。过去提起农村发展,第一反应是农村留不住年轻人,缺少发展活力。这两年我们下了功夫去治理农村的人居环境,不仅留住了“乡愁”,也留住了“乡贤”。一方面,家乡的环境好了,住的舒服了,有更多的城里子女愿意回去住了,更多的城里人愿意去农村休闲、度假,农村的消费带起来了、经济也活起来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业人才也愿意回农村创业发展了,董浜的“童颜玉米”“管玉丝瓜”,常福的“天狼月季”“澳洲龙虾”,既是对我们创业环境的认可,更是对农村生活环境的认可。城市“美了”,能级才能提升。去年起,城市能级成为了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引进了不少一流的酒店品牌和高端的公共服务,但城市能级的提升,不单是点上的,更是面上的。建筑破破旧旧、街巷纵横狭窄、设施老化破损,就算边上盖再高档的宾馆酒店、再宽敞的高架高铁,也上不了档次、提不高能级,只有实现全域美丽,才能真正把城市品牌打出来,让城市形象美起来。载体“美了”,产业才能优化。什么样的产业,配备什么样的载体。之前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常常园区的建筑老旧、道路狭窄、布局粗糙,导致一些项目主体、高端人才直接打了退堂鼓,这都是我们载体更新、载体变美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刚才提到的五大重点产业,都是新产业新经济,对要素的处理能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真正下定决心破旧立新,才能把高端项目吸引来,把优质产业做起来。
  第二层内涵,美要美在“眉目传情”。城市更新除了要美在“第一眼”的形态上,更要美在内涵上,美在细节里,决不能忽视一些小功能、小细节、小体验。就人居环境来讲,人居环境的提升除了要有形态美,更要在功能和设计上,真正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公厕、垃圾站怎么摆布?村级道路、绿化怎么设计,能不能兼顾村民的文化、健身需求?老旧小区的楼道堆物清理难、停车难等问题怎么统筹解决?这些都是在做好环境提升这篇大文章时,必须深度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提升了“内在美”,才能让群众在“美”中获得幸福感,提升生活品质。就载体更新来讲,细节上和功能性的处理更为关键。我们推老旧工业区改造,为什么一直提要“高标准”,要明确容积率和筑密度标准?要有高端配套?要实现产城融合?因为只有在细节和功能性上下功夫,才留得住高层次的产业和人才。这次我们调研萧山区河上镇,他们没有突出的区位优势,也没有新产业新经济的基础,但是在产业园的建设上,他们就是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细节和体验,人才公寓、园内公交、无人药店、共享会议室,医疗就学配套,项目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做到了让项目能够“拎包入住”,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开园一年半,就引进了15个新材料产业项目,亩均税收从1.9万提升到33万,既让项目愿意来,也让人才留得住。
  第三层内涵,美要美在“日久生情”。城市更新看似是一场面貌上的修补,本质是一次社会治理能力的内在革命。比如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农村人居环境就一直是农民最关心、最现实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敲锣打鼓”搞“一阵风”,做好的绿化、河道、道路等工程没人管、没人问,只会陷入“脏乱—提升—再脏乱—再提升”的恶性循环,“苦”倒是吃了一遭又一遭,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的提升。一方面,思维上,政府要从过去主动兜底,“大包大揽”的“治理”思维中转变过来,不管是村容整洁还是垃圾清理,由政府“托底”外包清理,永远不是长久之计,要逐渐推动群众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决策的意识,基层党组织要把组织力切实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方法上,要通过健全制度设计、强化村规民约,让更新成效保持下去,让动态更新持续进行。这方面,很多地方都有经验,大家要因地制宜、找到抓手,让群众在自我管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党员干部要在“创新变优”中跨步向前
  一直以来,党员都是发展的先锋队、先行军,党员抢着干,群众才会争着上。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担当实干,这是身体力行的1.0要求,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适应新时代、推动新发展的2.0要求,就是创新思维。各行各业的党员,都要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做创新的引导者、实践者、示范者。这里,我想谈三点想法。
  一是没有凭空诞生的创新,必须做好学习大前提。创新的灵感不会凭空诞生,离开学习谈创新,就是空中楼阁。以前我们讲学习,是一种阅读式的学习、粗放式的学习,今天这个信息化的开放时代,我们更提倡碰撞式的学习、汲取式的学习。面对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政策最容易被“复制粘贴”、项目最容易陷入“同质竞争”,在客观条件未必占优的局面下,我们怎么突围?这就更需要人的“硬核”竞争力。竞争力哪里来,从更广阔的知识储备中来、从更开阔的市场格局中来。我们现在布局的五大重点产业,都是新经济、新业态,党员干部如果学不深、学不透,只是粗浅的知道理论概念,怎么在招商引资中抢占上风、怎么在企业服务中精准施测?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大家都出去参观过、学习过,看到别人做的比我们好的,可是光看就行了吗?不去深层次地学习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再拼命、再刻苦也追不上别人。所以,要想创新,学习一定不能浮于表面,大家不仅要会当“搬运工”,更要会思考“深加工”。只有学得新、学得快、学得深,才能以创新的姿态,在发展上领先一个“身位”、领跑一个“赛道”。
  二是没有关起门来的创新,必须把握开放大格局。历史上,xx都是一块常年丰收的鱼米之乡,有着自然而然的文化自信、城市自信。然而,这种自信一旦演变成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就变成了束缚开放“偶像包袱”。在平常调研中,我们经常发现,其实很多品牌产品、热销产品,最终的原产地都是xx,我们就连许多农产品都要贴牌销售。这也折射出一个现象,相较于外部的事,我们更擅长做好内部的事。然而,在开放再出发的今天,xx如果只安于“一城山水”的小生活,没有点“乘风破浪”的大格局,很快就会被兴起的“后浪”城市拍死在“沙滩”上。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紧迫感,眼睛多向外看,时刻清楚自己差在哪里、弱在哪里;手多往外伸,抢点好资源、好项目;腿多往外迈,开辟更大市场、找到更大合作,尽快从“被动开放”转变为“主动开放”、从“城墙思维”转变为“海洋思维”。
  三是没有捆住手脚的创新,必须认清跨界大趋势。网上有句流行语: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最近,阿里巴巴以4022万中标了雄安新区的BIM管理平台,强势进军建筑领域,第二名的得分整整比阿里巴巴少了1/3。这就是跨界创新、协同创新,通过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碰撞,实现“1+1>2”的效益。包括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领导干部跨界和网红一起直播带货,人民日报跨界和奶茶“奈雪”合作开快闪店,不仅实现了新的场景融合,也形成了新的市场群体。我们的发展也是如此,大家要有“无界”的理念,打破区域、行业、学科、人才、信息等等壁垒,找到创新协同的切入点,在一体化竞争中实现“跨界共赢”。具体到党员干部身上,大家要致力做“T型人才”。“T”里面的“|”(一竖)代表了能力的深度,而“T”中的“-”(一横)则是横向的融合,“T”意味着这种人才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思维广度,既能做好自己的事,又能融入别人的事。在我们的未来发展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T字型”的党员干部,能够真正用活“跨界”的力量,把发展的道路从“羊肠小道”拓宽成“阳光大道”。
  同志们,一个城市的发展和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极其相似的,原有的基础再好、根基再牢,没有知识迭代、能力更新,就永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追不上历史的脚步。希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以更大的责任担当,主动调整发展方向、主动加快转型脚步,真正拿出破旧立新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走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盼的发展新路。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