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2022年度纪委书记关于乡村治理专题党课讲稿
字数:15073 字 浏览:1342次 下载:9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勤政廉洁 光明磊落
树立新时代“一肩挑”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xx作客。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县区精心选出的村“两委”主干代表同志,也是实行“一肩挑”政策后首批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带头人,市委组织大家进行这次集中轮训,可以说是对全市村“两委”主干顺利上岗作出了总动员,目的就是帮助大家了解形势、熟悉政策,尽快调整工作状态、进入工作角色。以前我长期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对农村党风廉政这块工作比较熟悉,近年来担任xx县委副书记后,和乡村干部平时接触更加频繁,也相对更了解一些基层工作,下面,我围绕“三农”工作实际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谈一谈形势、提一提要求、点一点思路。
  一、坚持政策引领,充分了解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演变历程
  大家平时都处在乡村最基层,农村基层工作点多面广,问题具体、情况复杂,特别是面对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农村干部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能力素质,更要熟悉掌握好农村政策,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三农”政策演变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特点。
  (一)第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支持国家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制定了“一化三改”(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率先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和有力支撑。
  一是全面开展了土地改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改”。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约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是率先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解决小农经济落后分散和生产力低下问题,从1951年开始,中央先后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互助合作,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到1956年底,全国高级社发展到54万家,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
  三是大规模开展农业农村建设。我们党带领农民克服各种困难,大规模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普惠性农村社会事业。1956年,党中央下发《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兴修了红旗渠、十三陵水库等一大批防洪灌溉工程设施。实施农业“八字宪法”,初步建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增长,1978年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1.7倍。在农村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普及小学教育,推广合作医疗,建立农村“五保”等救济制度。
  四是有力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经济建设迅速展开,粮食供应紧张。为平衡好粮食供求,1953年10月,党中央决定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在农村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居民实行计划供应,有效缓解了粮食供需矛盾,基本满足了工业化初期对粮食的需要。同时,通过统购统销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业农村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物质资金积累。有专家测算,从1953年到1985年,农业累计为国家贡献了约8000亿元,有力支撑了国家工业每年11.2%的增速。
  (二)第二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率先发起改革、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政策,农村改革以磅礴之势迅速展开,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家庭承包经营。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五个一号文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予以认可推广,并在政策上进行细化和完善。到1986年初,全国超过99.6%的农户实行大包干。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生产关系的变革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到2012年,粮食产量达到1.18万亿斤,比1978年翻了近一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突破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1983年10月,中央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领导、有步骤地搞好农村政社分开的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农村逐步建立起乡镇政府并实行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二是促进农村资源要素流动。1983年起中央逐步缩小农产品统购统派范围。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除个别品种外,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统派任务。1993年,放开粮食统销,粮票退出历史舞台。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市场,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984年,中央发布文件将农村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打破就地取材、加工销售的限制,促进了乡镇企业大发展。同时,为有效对接市场、扩大供给,农户联合起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股份合作组织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放开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大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亟需的劳动力和土地。
  三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从2000年开始推行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心,取消“三提五统”(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三项村级提留款和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五项乡镇统筹款)、改革农业税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2年开始逐步建立农业“四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制度,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保持社会稳定、城乡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第三个阶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聚焦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亿万农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支持保护制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二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党中央作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具体到我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举全县之力深入实施脱贫攻坚“3568”工作举措,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县2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连续5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国际减贫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考察组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同年,“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宜居列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围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开展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零增长。
  四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要求围绕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央深改组和深改委会议,多次审议农村改革重大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征收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农垦改革、供销社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出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2018年9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系统阐述,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2019年,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基本搭建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经过三个阶段的接续奋斗,党领导新中国“三农”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实现了翻身解放、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49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3.8元,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6%,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31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949年的116元增加到2020年的13713元,年均增长6.96%。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城乡基本养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7岁。与此同时,乡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而且全部通电、通光纤和4G网络,农民生活更加便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巨大改善,2020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坚持深学细照,深刻把握新时期“三农”工作特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布局,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作为农村干部,必须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征特点、存在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预判,然后从中求同存异,找准着力点,有的放矢进一步深化完善。通过平时工作了解和多次下乡调研,我觉得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的持续加快,农村面貌新变化新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农民思想活跃,教育引导难。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村民与村集体已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这种情况导致他们行为存在随意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必然带来一些无政府主义、无集体主义思想,也同样会激发出一些新的矛盾,给我们村干部带来了“老办法不适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困难和阻碍,有人开玩笑说:有吃有喝不用你,出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了就告你,可见农民教育引导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要与时俱进,思考运用新的思想政治方式来应对这些新问题。就拿近年来脱贫攻坚一事,各位肯定大部分也都遇见过,有的村民出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服评分评议,听信旁人煽动精准识别评分不公平,与村干部争辩争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类似的事情还有社保取消评议、日常的山地、林地纠纷等。从这些事情就可以看到,现在的农民群众较之之前思想上有很大的差别,说明我们的群众现在思维的活跃性和自主性越来越强,随着时代发展、文化普及和信息流通都在不断的提高。这种现象积极的一面说明了我们农民有文化了,也说明农村的发展日益迅速,与城市靠拢的速度日益加快。另一方面我们也从中看到我们作为村干部,对村民的教育引导问题的难度也在加大,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农村基础薄弱,发展经济缓慢。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科学、经营方式不合理等等,但总的来说,没有集体经济或集体经济低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在我们北方农村尤为明显。当前国家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政策性收入,包括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补贴,这几年退耕还林补贴逐年到期,农业补贴国家在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而且中央讲农业补贴已经接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补贴上限。所以,这块增长有限,稳住就不错了。二是经营性收入,就是产业收入,这是一块大头,也是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部分村为农业村,先天资源少,靠天吃饭多,集体产业发展不积极不充分。针对这种情况,今年我们在我县的一个镇率先开展了农业土地全面托管示范区试点,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培育一部分职业农民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用这种变化生产方式去释放劳动力和生产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效果还不错。三是工资性收入,就是打工收入,有一技之长的还可以,没 有技术的只能给人提泥抱砖,也不稳定,前两年活儿多收入高,今年以来受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收入明显受到影响。四是财产性收入,主要就是房屋、土地租金,这块收入城中村、县城周边村还可以,但大量偏远农村都成了空心村,这块收入几乎为0。所以说,农民和村集体收入要增长,关键还是要看产业。以前,我们相当一部分农民认识不到,觉得打工来钱快,包括一些村干部也觉得发展产业是瞎折腾,成不了规模,这种错误观念必须纠正。从我下乡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已经有很多干部认识到了发展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是我县部分村近年来大力发展小米、核桃、梅杏、油用牡丹、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养殖产业,有的还进一步加工成小米饼干、小米锅巴、小米咖啡、核桃粉、梅杏干、酿酒等精深加工农产品,效果非常好,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只要产品好,不愁销不了。我们做任何一项事业,让群众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起步阶段,群众往往是只顾眼前、消极抵触,但我们干部应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只要我们咬牙坚持,开动脑筋,收获成果,群众就会响应,谁和钱也没仇,工作干好了,群众最终会认可,村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就体现这里。在这里提醒大家,做好村集体产业,首先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谋划到位。知道村里的优势和长处,清楚搞什么能充分利用资源,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僵尸项目,这点很关键。二是抓好投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行动活动力关键就在这里体现,首先要想好想周全项目类型,其次要开动脑筋,争取向上要、县乡补、群众筹,全力以赴解决资金筹措、项目落地等现实困难和问题。
  (三)自身素质低,前瞻意识弱。当前,村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年青化知识化趋势明显,领悟接受能力强,进入工作状态快,但也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不平衡不专心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政治理论素养普遍不高。部分村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缺乏对政治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的系统学习,政策水平低,驾驭能力差。二是宗旨观念谈化。有的不是为了党的任务目标、农村长远发展群众共同富裕当干部,而是为了蝇头小利、个人风光、亲友沾光,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抱着私心当“公仆”,嘴上喊着干部难当,头上却又留恋“帽子”,“大小是个头,风光在后头,多少有赚头”,机动地多种点,搞个贷款实惠点,亲戚朋友优先点,来人陪客能吃点,外出办事方便点,站在人前光彩点。三是精神状态不佳。一些农村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私下里却牢骚满腹:“基层干部手中无权事难办,软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硬了,群众又骂是胳臂肘子往外拐,上面批评下面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有的工作不敢碰硬,遇到到难题就回头,孩哭抱给娘,见硬就弯,上下推卸;有的工作敷衍塞责,缺少创见,因循守旧,工作停滞。四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身在最基层,不需要讲政治,对党的方针政策一问三不知,只顾本位,不顾大局,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纪律松松垮垮,把自己视同于普通老百姓,“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无组织无原则,甚至个人意志凌驾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家长作风,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有的知法犯法、知纪乱纪,带头赌博吸毒、疑神弄鬼、乱砍滥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优亲厚友欺压群众,违法乱纪甚至以身试法。尽管这些现象存在于少数干部身上,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整体形象,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所以说,农村工作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对村干部的考核考验是多方面立体化的,不仅要求村干部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真心诚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今年的村“两委”主干任职的一个硬杠杠就是必须有高中及以上文凭,这一要求着眼于乡村治理的现代化长远发展需要,非常需要也非常必要,相信不远的将来,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将有一个大的提升。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岗位是组织赋予的岗位,是群众推选出来的岗位,也是带着尚方宝剑的岗位。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全市各个县区选出来的优秀村干部,说明大家在当地都有一定的能力和威望,得到了组织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因此,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对组织负责,当好群众的代言人。村干部的名号虽小,但责任重大,特别是新形势下的农村,都不同程度面临刚才我们所分析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有的群众不想贡献只想索取,动辄告状上访,这时候我们所说的“负责”便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在五年任期内,得过且过,村里面貌纹丝不动,群众生活水平涛声依旧,甚至把村里弄得一团糟,作为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一分子,又有何脸面面对父老乡亲、面对子孙后代。只有方向明,才会有干劲。大家能够走到这个岗位,证明都是聪明人,希望把心态放平,有空时候还是要经常静下心来多反思一下,群众选我们做什么?我们在任期内能尽可能为群众多做些什么?将来能为集体留下些什么?人生在世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不光在赚了多少钱,还要在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赢得了多少信赖,做到这一点,最为难能可贵,也最值得尊重。
  三、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理解
  2020年,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作出了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的重大政治判断,标志着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坚定决心;2021年初,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进一步作出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体制机制,全面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在座的不少都是老村官、老同志,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可以说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这种巨大变化。在这里,我们结合当前党中央安排部署的农村重点工作,着重介绍一下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
  一是明确监督工作对象重点。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专题部署,同时明确提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和纪律保证,要在全国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其中,在脱贫攻坚方面,利用三年时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按照这一部署,全国各级各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强力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落实落地。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8.5万件,剖析典型案例,推动举一反三、持续深化纠治。今年1月份,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中纪委十九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紧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风险隐患,坚决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围绕政策落地、责任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督促纠治衔接过程把握不精准、“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不到位、脱贫摘帽后政策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今年,各级对基层小微权力腐败的惩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并且监督惩处的重点依然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
  二是抓住乡村治理薄弱环节。大家都知道,经过近两年持续整治,全国范围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向纵深发展,这里的“黑”是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恶”是指恶势力和恶势力犯罪集团。通过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例可以看出,黑恶势力大多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是直接受害者,对涉黑涉恶犯罪也最痛恨。比如,采取“霸选”“骗选”“贿选”等手段操纵破坏农村基层换届选举、把持基层政权; 在村内搞“小山头”,阻碍村民集体决议;非法承包、开发农田林地矿产等集体资源,充当“砂霸、矿霸”,贪污、侵吞村集体资产;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百姓;在征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以维权的名义组织非法上访、闹访、缠访甚至聚众斗殴;在村集体项目建设中强揽工程、恶意竞标、强买强卖、哄抬价格、阻挠施工等行为,在基层并不少见,严重蚕食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中纪委十九届五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把扫黑除恶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加强与政法机关协同配合,制定破解“保护伞”查办难题相关政策,对移交问题线索全面摸排、重点督办,对重大复杂案件同步立案、同步调查。具体点到我们山西、陕西等省区,要建立“联点包案”机制,坚决“打伞破网”。 
  三是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呼声。全面小康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中央和省、市、县委交付的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村“两委”作为最基层的组织者和落实者,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职责使命,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有清醒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盘点梳理,绝不能在自己身上发生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同时,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坚持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推动基层干部廉洁公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落实责任、规范工作,自觉做到讲纪律、守规矩,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四、坚持对标对表,把党的纪律规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刚才我们对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政策和当前农村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目的就是要大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克服思想顾虑,理清工作思路,大胆担当作为。现在回到主题,要做好上述工作,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党风清正、村风浓厚、民风淳朴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也就是要始终如一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铁腕治腐,将从严治党要求融入到了党的建设、改革发展、队伍建设、人民服务等不同的领域当中,带头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突出强调抓好基层治理,绷紧纪律红线,持续加大对各级党员干部的监督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有效刹住了歪风邪气,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消极腐败问题大幅下降,党风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具体到乡村基层,可以用三个“越来越干净”体现出来:
  首先是过节“越来越干净”。我们国家自古就讲究人情,尤其是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更是少不了人情往来。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一些干部在过节期间酒席吃不完、节礼送不完。很多基层干部有时还要担心饭店不上档次、礼品不够贵重,留下“敬人没礼貌”“礼数不周到”的话口。“八项规定”出台后,很多公款接待定点饭店关门大吉,“靠饭局解决问题、靠酒量检验干部”的场面销声匿迹,天价月饼、黄金粽子、金丝茶叶卖不动了,逢年过节很多干部不用再愁着吃请请吃和送礼收礼,公车师傅们也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回家过年了。
  其次是会风“越来越干净”。十八大以前,开会往往讲究排场,很多不太重要的会议,也要铺地毯、摆鲜花、拍合影、赠送纪念品。而现在,文山会海现象明显减少,更没有了借开会的名义公款游山玩水,并且会议安排简单朴素、凝重大方,铺张浪费现象销声匿迹。
  再次是学风“越来越干净”。中央号召转变学风文风,明确禁止培训期间学员之间用公款相互宴请,“晚上喝醉、白天瞌睡”现象不复存在。大家在我们干部学院参加培训,每天都以自助餐接待大家,秩序井然,文明高雅,还不会造成餐桌上的浪费,吃完饭散散步、聊聊天,何乐而不为?
  以上这三个“越来越干净”直接促成了“三公”经费的持续降低。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干部作风,“三公”经费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指标。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三公”经费数额十分巨大,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相互交织,从我们查办的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案件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是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主要表现为村干部利用自己掌握公共事务的权力,向需要办事的村民收取好处,尤其是在土地承包流转、低保办理、宅基地批准、危房改造等直接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二是坐收坐支、违规报账。主要表现为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违反财务规定公款私存、将公款转借、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或挪作他用等;利用村级财务管理薄弱的空子,坐收坐支,或是虚开发票、虚列项目,随意开支、侵占集体资产。
  三是虚报冒领、以权谋私。主要表现为利用政策或监管方面的漏洞,采取虚报项目或数据、伪造虚假信息、冒充他人甚至直接挪用等手段贪污、侵占、骗取危房改造、粮食种植、一事一议等国家专项资金。
  四是铺张浪费、违规支出。主要表现为以公务接待、参观考察项目、采购物资等各种事由吃喝招待,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铺张挥霍,或者虚报吃喝招待开支、违规发放福利、违规将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转嫁至村集体报销。
  五是假公济私、优亲厚友。主要表现为在工程发包、低保户确认、贫困户识别、危房改造资金发放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自己的家属或亲友办理手续,致使真正需要救助的村民得不到及时救助,真正可以享受政策的村民享受不到政策。
  六是侵吞挪用、截留私分。主要表现为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利用职权低价承包转包土地、利用集体资金投资盈利或挪作他用、将专项资金或集体资金直接据为己有;或者利用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之机,以截留、克扣、收取手续费等手段捞取“好处费”,甚至将村民应得的国家专项补贴款直接截留一部分归村集体或自己所有。
  七是失职渎职、作风不实。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履职尽责不到位、处理村级事务不按程序、审批审核事项把关不严甚至不当回事、疏忽大意,导致村集体、村民蒙受经济财产损失。
  八是作风霸道、涉黑涉恶。主要表现为村级事务决策时独断专行,压制他人意见表达,处事不公、一手遮天; 发展派系或势力,借助宗族或黑恶势力滥用职权、恃强欺弱、肆意侵犯村民权利,或者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
  刚才列举的这8方面情况,很具体也有很大代表性,有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部分干部在上面受了处分、栽了跟头,甚至进了号子、蹲了监狱。大家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村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代言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文明与和谐,离不开一支合格的村干部队伍,更离不开村支书的带领与指挥。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村支书作为“一线施工队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础、最坚实、最具战斗力的保障力量,是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落地实不实、推进过程顺不顺、实施效果好不好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村干部必须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找准定位、真抓实干,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五、坚持以身作则,在乡村治理工作大局中敢带头、作表率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村干部。组织上把大家培养出来,村里党员、群众把大家选举上来,这是对大家的信任和期待,我们一定要为官一任,造福福一方,敢担当、尽己能,当好带头人、领头雁、主心骨,绝不能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这里郑重给大家送上“正、硬、愚、和、责、廉”6个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触动、有所启发。
  第一是一个“正”字。即心正、行正、公正。“心正”就是心眼要正,心术要正,大事小情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一个支部班长、一村之长,首要的就是要有仁者之心,做到爱民如子,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盼群众所盼,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众知冷知热的贴心人;“行正”就是行为要端正。行,顾名思义义就是走的意思,走路要走正路,才能一路顺风,勇往直前,如果方向不对脚步不稳,不仅难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将一事无成,处处碰壁在所难免,甚至失足坠崖头破血流;公正就是处事情、看问题要尽量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古人说得好:“公生明,廉生威,无私功自高”。只有做到心术正,行为正,办事公,处事明,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正”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讲正气。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完善,但不可否认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说,在这次村“两委”换届中,争的、抢的、吵的、闹的、拉票的、上访告状的虽然不占多数,但也不乏其人,个别群众甚至认为,闹事的有“出息”,告状的有“能耐”,别有用心煽风点火,不嫌事不大,躲在后面看笑话,导致村里正气受压,邪气上升。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在当前新形势下,讲正气势在必行。我们在村里不仅要做到自己讲正气,而且要以身示范,教育带动群众事事讲正气,以“一正”抵“万邪”,这是是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
  第二是一个“硬”字,就是要具备过硬本领。““打铁先得自身硬”,作为一个村的“一把手”,光有仁者之心远远不够,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超前的思维、过硬的本领,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那么“硬”从何来?首先要不断充电。无数实践证明,领导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村、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团结协作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意思就是不仅要十个指头全会动,而且还必须协调配合好,才能奏出优美的旋律,否则就是乱弹琴。一个称职的村主干,不仅能够做到自己独挡一面,而且还应该有过硬的协调配合能力,能够充分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心往一处想想,劲往一处使,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是一个“愚”字,这里指的可不是愚蠢笨拙,而是大智若愚。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人们说我傻,我就是要当革命的傻瓜”。孔繁森援藏,三年不回家,六年连续干,这就是“愚”的精神,“智”的表现,他们都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在座的各位,都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做到见困难上,见利益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个合格、称职的“村官”。“愚””的另外一种精神就是愚公精神,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都应当提倡和发扬愚公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最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不对自己放松,没有人能让你放松。天道酬勤,只要我们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农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裕就会实现。
  第四是一个“和”字,就是要讲团结协作。前面的“正”“硬”与“愚”是指个人个体,而“和”则指班子整体。群众讲得好,团结就是力量,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一个班子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号召力,“两委”关系能不能协调,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常言到,和字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所以说,做一名称职的“村官”,时时刻刻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群众过上上富足、宽裕的幸福生活。任何形式的窝里斗,搞内耗,最终结果只能是断送自己、延误集体发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大同,存小异”,千万不能在一时一事上斤斤计较。世上什么人最亲,不外乎“生我的”和“我生的”,但是亲人之间也会有矛盾,更何况我们是通过政治途径或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集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才工作在一起,所以,大家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同志间要以诚相待,以真诚换“忠臣”,不要互相瞒骗,相互拆台;要有大局观念、整体意识,要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工作理念,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个是一个“责”,简单说就是职责责任。基层干部要有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没意识就没感觉,没感觉就是瞎扎腾。事业无成就不是好“村官”,所以说,我们“村官”只要坐在这个位子上,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紧迫的使命感,就要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反映存在,存在是意识的具体表现”,脑袋袋中没有意识,还谈什么存在,还谈什么干好工作,更不用说圆满完成任务了。我们在座的都是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人的“领头雁”,更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时时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为群众的生活着想,把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责任,千方百计干好工作,尽心尽力为民服务,做一个群众依赖的“当家人”。
  第六是一个“廉”字,就是要守住纪律红线。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牵头开展了换届监督与基层治理、“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在合村并居中侵害农民利益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等15个专项整治工作,大部分涉及到乡村基层,村干部虽然级别不高,权力不大,但所言所行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违法乱纪影响恶劣、代价沉重,必须严格做到不贪不占、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管好自己,管好班子,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不侵吞集体财产、不贪污索贿,不请客送礼,用自身的正气引领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同志们,大家处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复杂,同时也免不了出力受罪不落好,希望你们忍辱负重、满怀信心,在基层一线锐意改革、建功立业、担当作为,共同把关系乡村长远发展的好事办好,把关联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实,为自己、为集体争取更大的荣誉与荣光!
  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