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作为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生动实践,具有春风化雨、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它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助推器、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深化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机关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创新社会管理、将党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方式,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党员干部引领社会风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本文拟以**市局为例,对机关志愿服务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深层次剖析,探索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大局、顺应时代潮流,构建精准化、专业化、长效化机关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有效路径,积极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机关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是注重凝聚共识,形成“一呼百应”的机关志愿服务面貌。以支部为单位,建立24支共410人的志愿者队伍,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以每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每月不少于2次,每名志愿者每年度参加志愿队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的频次,利用主题党日微信直播、台州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主要平台,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浙风十礼文明有你”、放心消费创建、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护航保障杭州亚运会、参加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注重思想引领,彰显“舍我其谁”的党员干部精神底色。通过宣传发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志愿服务的排头兵和践行者,鼓励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激发党员干部投身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为志愿服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该市近几次居民全员核酸检测中,第一时间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及时响应、挺身而出下沉一线,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凝聚起党员干部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与必胜决心,为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贡献。目前已有200余人次下沉社区村镇参与支援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三是注重品牌建设,提振“务实担当”的志愿服务发展动能。结合“一所一品牌”特色党建创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坚持发挥自身工作优势与普遍服务需要相结合原则,精心设计志愿服务活动载体,努力培育独具支部特色的“小而实”机关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如该局**分局党支部以“真情助企,真心为民”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打造党员干部助企为民先锋队,以志愿服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主要手段,开展了“微行动”“微服务”“微心愿”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赋能企业发展。
二、当前机关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关志愿服务精神不够凸显。机关志愿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志愿服务精神缺失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理解机关志愿服务的意义,对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不够端正,认为志愿服务分散了精力,影响了业务工作,牺牲了8小时之外的时间。二是目前开展机关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依靠党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个别党员干部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存在“命令式”、“应付式”等被动参与现象。三是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对群众不够热情,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机关志愿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笔者随机对身边10位党员干部进行志愿服务意愿调查采访,仅2位明确地表示出积极的主动式的态度,其余大部分表示出了“单位要我去我就去”的被动式态度。
(二)机关志愿服务信息不够对称。机关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供需资源信息不对称,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不畅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存在具有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志愿者缺口。另一方面,当前开展的机关志愿服务大多停留在低端,较少结合机关志愿者高学历的教育背景和技术专业特长开展高、精、专的知识和技能性服务,部分机关志愿者信念坚定、志愿动机纯朴、志愿热情高涨,却苦于找不到能发挥自身特长、精准对接的服务对象,导致实践中部分机关志愿者纵有满腔热血,却难以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施展拳脚。
如**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我们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往往存在企业管理提升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但我们其实很少接触到单对单、点对点式的精准、高质量志愿服务。
(三)机关志愿服务内涵不够丰富。从服务内容上来看,机关志愿服务大多以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清扫、维护交通等浅层次爱心劳动为主,存在“多传统少创新”现象;从服务对象上来看,服务视野较窄,一些需要长期服务、细微且不为人知的服务项目和人群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从服务手段上来看,机关志愿服务项目往往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编排,观念上“形式主义”、行动上“一窝蜂式”的志愿服务客观存在,导致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笔者选取**志愿服务平台各机关单位志愿服务100条最新动态分析发现,涉及环境整洁、路段整治的有37条,涉及爱心义剪、爱心餐、关爱慰问老人儿童等献爱心活动的13条,这两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四)机关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在机关志愿组织管理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运行机制不系统和不科学现象,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者队伍只能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开展活动,志愿组织缺少独立性和灵活性,不能充分激活志愿组织活力。在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不仅需要奉献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必要的交通成本、饮食费用等,甚至在一些大型的救灾活动中,还可能会突发意外甚至牺牲生命,志愿者的人身财产权益需要得到进一步保障。在社会认同方面,社会主流媒体对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传不够,广大民众对于机关志愿服务的认识有限、关注度不够,机关志愿服务还没有作为社会正能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如疫情发生以来,涌现出了无数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志愿者,但“援郑志愿者返乡隔离后被家乡网友网络暴力骂哭”、“上海防疫志愿者给业主送菜没按门铃被骂:谁让你做志愿者?”、“男子做核酸不服从规定,志愿者劝阻被辱骂殴打”等新闻却屡见报端,如何不让“抱薪者”受委屈,别把志愿者变成“不愿者”俨然已成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三、新形势下提升机关志愿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一)“党建引领”,激发志愿服务工作热情“聚人心”
一是强化机关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定期召开机关志愿服务心得交流会、进行优秀志愿者事迹宣传、编写志愿者精神相关教材等方式,持续大力普及志愿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帮助机关志愿者树立志愿服务理念,理解并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动中。
二是充分发挥志愿者领袖作用。加大对现有机关志愿队伍中活跃分子的培养和奖励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机关志愿者领袖,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员积极进入机关志愿组织。
三是打造和展现“品牌化”机关志愿服务。打造一批长期坚持、各具特色、务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品牌,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成果发布会等宣传形式搭建品牌形象展台,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形式新、措施实、效果好、作用强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品牌,进行必要的表彰和推广,带动整体机关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追求前进发展。
(二)“筑巢引凤”,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集众智”
一是优化机关志愿者队伍结构。积极组织机关单位专业人才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培养一批长期参与志愿服务、自身具备业务特长、专业优势、技术资源的志愿者骨干,开展机关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志愿者的特长,最大程度发挥志愿者作用。
二是构筑专业化的机关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积极开展礼仪、领导力、志愿服务实务技巧、急救知识、营养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系统、规范的志愿服务培训,使上岗志愿者成为知识型、专业型、专家型服务者,以更专业的服务技能、更规范的服务质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搭建志愿者沟通交流平台。与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联系,加强志愿供需信息的资源共享对接,加强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机关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三)“锐意创新”,拓宽志愿服务互动渠道“育新机”
一是“接地气”式充分挖掘服务对象需求。深入走访,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把握企业、群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真实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机关志愿服务领域。
二是设置“个性化”式志愿服务项目。机关志愿服务项目设置应结合志愿服务组织自身规模、组织资源、能力特点等,立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在服务主题与内容上、方式与载体上力求务实创新,切实使服务对象受益。
三是探索推广“菜单式”机关志愿服务。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搭建志愿服务数字化平台,鼓励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公开本组织志愿者技能、特长和提供服务时间等信息,及时有效匹配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逐步建立志愿服务供需“菜单式”对接机制,全面提高机关志愿服务数字化水平。
(四)“强基固本”,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谋长远”
一是建立有力的招募准入机制。通过公开招募与定向招募、经常性招募与阶段性招募相结合等方式,实行甄别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充实和保证机关志愿者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指标,对实施过程中或者是已完成的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衡量。
三是建立恰当的认同激励机制。在机关晋升、评职称以及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将志愿服务设置一定的权重分值;加强社会面志愿文化培育和弘扬,关怀和保障志愿者权利,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机关志愿服务、激发持续性志愿服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