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区关于走好乡村振兴路的思考及对策
字数:1621 字 浏览:391次 下载:4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近年来,XX市XX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加快农村地区特别是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致富产业发展等,全区贫困发生率降至0.64%,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评估。XX作为市辖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产业发展“同质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精神文明“荒漠化”,村庄失去原始风貌,农产品丢了“土气”,属典型的“灯下黑”,“记得住的乡愁”、“回得去”的乡村渐行渐远,“城里人”和“村里人”的精神归属逐渐成为一种奢望和渴求。当前如何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留住乡愁记忆,追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向何处去”,这既是我们振兴乡村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结合学习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和本地发展实际,现就XX如何因地制宜走好乡村振兴路作了一些思考。

  一、因地制宜,突出规划先行。一是立足特色准确定位。结合乡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充分尊重村庄原有风貌和产业特点,不搞“大拆大建”、千篇一律,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保持乡村原有景观格局。二是凝聚共识统筹发展。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多听取群众呼声、多采纳专家学者意见,从群众视角去思考、去谋划乡村建设重点和时序,提高规划解决农村发展困境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不搞全面开花,有序地进行重点培育和打造,形成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格局。

  二、挖掘特色,激活农村经济。一是项目紧跟资源走。立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及临近城区等资源禀赋,挖掘潜力,放大优势,实施有机养殖、特色种植、农事体验、乡村旅游等契合实际的产业项目。如,XX乡借助境内独特的地理、自然风光,实施打造“XX”农旅综合开发项目。二是产业紧跟市场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盯吃什么、玩什么、赏什么、买什么,挖掘农业多功能。在城区周边因地制宜发展草莓、蓝莓等鲜果采摘,富硒高山地区发展柠檬、油牡丹等产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捷地区发展康养、旅游等产业。三是产品紧跟绿色走。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农业发展理念,让农产品保持“绿色、生态”属性,让绿色发展成为XX农业的鲜明特色。如,XX大米等农特产品成功唱响。

  三、原滋原味,留住田园乡愁。一是留住乡土风貌“一片瓦”。摒弃城市建设发展传统思路,坚持旧物新用、变废为宝,利用砖瓦缸罐、鹅卵片石、蓑衣斗笠等现有资源,打造一批原汁原味、魅力独具的乡村院落。如,XX镇XX沟村利用瓦片、石磨和木材等对房屋进行修葺、对院落进行规整,嫣然变成一个别具一格、具有典型农村面貌的小村庄。二是唤醒家园记忆“一幅画”。重拾铁犁、黑白电视机、陶罐等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老古董”,保护竹编、木刻等传统手工艺,保留部分具有代表意义的断墙残垣,唤起群众对旧日乡村的记忆,让乡村变成一个乡愁记忆馆。三是保护生态环境“一片天”。坚持以保护、再生实现生态宜居,强化“控源”,强力“治污”,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吸引城里人下乡“洗胃”“洗肺”“洗心”。

  四、文化传承,守住乡村灵魂。一是保留地脉文化。加强乡村文物建筑、礼俗仪式等恢复保护,保持原住民生活状态的延续性,让各类群体都能从中“记得住乡愁”。二是挖掘文化产业。发掘提炼传统的非遗民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的独特性、差异性甚至唯一性,融合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三是培育乡风文明。推进文化下乡,厚植乡贤引领,发挥“农民夜校”“坝坝会”作用,引导村民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根治“人畜混居、垃圾乱扔、污水乱倒、柴草乱堆”等脏、乱、差问题;充分发掘乡村个性和特点,选塑农村人身边的模范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道德“灯塔”。

  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惜乡村个性,才能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