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管理 专业化培树提升
引言
当前,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单位数量激增,生产工艺日益复杂,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新形势下的监管模式,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如何高效且专业地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发生,成为各部门和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由于监管底数的动态变化和多数企业的金字塔形管理架构,造成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存在“双盲”现象:
对行政部门来讲:
一是企业“查不深”。近年来,随着我市营商环境的改善及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企业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从2017年12月注册市场主体x万户到2022年2月注册市场主体突破xx万户),特别是我市xx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后,上下游配套企业广泛进驻我市(园区每月申请进驻企业数以百计),加之,企业经营主体转换频繁,动态管理难度加大,势必造成监管漏洞。
二是隐患“查不透”。同行业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参数存在差异且新兴企业知识产权、保密意识不断增长,加之当前政府层面的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监管人员数量少,县域内高水平的专家资源有限,造成监管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技术性的问题隐患。
三是监管“不到位”。企业点多面广,管理部门和属地镇街区安全监管无法做到“实时性”和“全覆盖”,加之,部门、镇街区的日常监督检查隐患相对独立运行,相互沟通不畅,无法全面有效及时掌握全市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对企业主体来讲:
一是基础台账不完善,被动应付。传统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台账格式、实操规范体系普遍质量不高,无法完全动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大量重复性的纸质安全台账及系统,费时费力,既增加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又不利于企业负责人直观掌握情况,且由于台账管理人员多为办公室文员普遍缺乏专业技术背景,对企业存在的技术性隐患难以及时辨识并做好预防。
二是隐患整改不及时,问题反复。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识别能力不强,隐患排查不及时,造成风险聚集,同时,由于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对风险的危害程度和隐患的整改难度缺乏直观概念,存在侥幸心理,造成隐患整改盯得不紧、抓得不牢,导致反复排查、反复整改但问题反复出现。
三是应急处置不完善,缺乏实战。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重效益、轻安全”意识引导下,不注重安全投入,应急设备陈旧,预案照搬照抄,演练照本宣科,缺乏系统化、科学化且符合自身实际的应急处置实操流程,对可调用的资源和隐患引发的风险缺乏基本概念,容易贻误最佳救援时机,小隐患容易酿成大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我局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评估的前提下,结合兄弟区市的经验做法,以数据信息化、隐患可视化、排查专业化、监管立体化为目标,积极探索施行科技赋能、专家包保的新型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实现对企业安全的全面、实时、专业化监管,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一、信息赋能驱动,助力安全监管提质增效
xx市秉持“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工作理念,着力实现安全监管全过程覆盖,聚焦“监管对象分散、部门协调低效、职责落实不畅”等实际,搭建xx市安全生产监管云平台,以“二清、二明、三到位”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安全监管能力再上新台阶。
企业底数“二清”,促进全市安全监管一盘棋
一是企业信息底数清。建立“镇街普查、部门复查、市级抽查”“三级复查复核”机制,通过开展多轮“复查复核”,大力提升企业摸排的准确度;融合互联网应用、云计算、GIS地图定位等技术手段,以企业登记注册审批为基础,配合水电用量、社保税收等参数校准,实现了定位、定点、定人的“智慧安全”监管新模式。
1.企业定位。建立动态的企业底数互联互通信息清单,借助GIS平台,在地图上显示视频立体防控位置,可以通过查询快速定位到地图位置,点击地图上的视频图标可以查看详情。
2.风险定点。配合专家诊断工作,通过颗粒化拆解任务,把企业风险点通过实时拍摄的场景资料和录入的隐患整改情况,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隐患列出了清单,工人只要按照表单执行,就能完成当日“任务”,实现企业风险的清单化管理。
3.管理定人。针对每处风险点,明确企业责任人,建立企业风险点管理台账,企业从业工人也可通过二维码进行添加注册,相关数据统一由应急局进行后台审核,实现自下而上的信息录入和动态更新,杜绝企业藏私。
二是生产行为底数清。借助高速移动网络、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及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数据,对企业设备安全、人员规范操作进行了全天候的监管。主要实现监控、预警、监督等功能。
监控:对特定企业、特定区域、特定设备的安全报警情况和重点区域视频进行监控,对安全参数定时采集分析和记录;
预警:对报警信息和安全参数进行分析预警,企业出现预警后,系统能够自动提醒企业有关人员及时处理有关报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时根据报警的级别及企业处置情况能够分级进行相关信息的自动上报和记录保存,为后续事故隐患排查提供决策依据;
监督:对企业安全生产许可、人员安全资格证、特种设备检验、安全附件定检、应急预案备案、人员培训、安全评价、职业健康和危险危害因素、危险作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报警联锁及各类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该平台,可以随时对企业设备的日常运转情况进行观测记录,方便数据收集分析,足不出户实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提升管理水平。
安全职责“二明”,画好职责任务作战图
一是政府职责明。按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相关履职要求,实行“清单制+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照任务清单逐项落实、逐项销号,将日常履职情况清晰完整地记录在xx市安全生产监管云平台,实现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任务线上实时查阅;建立电子履职档案,全市14个镇街区和22个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每月按照任务时限,及时上传完成情况,市安委办对考核对象报送资料实行线上审核打分,促使岗位工作人员“照单履职、按单办事、依单追责”,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落实落地。牢牢牵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抓住“关键少数”,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名领导干部,守好安全生产基本盘。
二是专家职责命。增设专家服务模块,根据《xx市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规定,明确安全专家资格审查、信息核对、聘用流程、工作任务、组织管理、工作要求、评价反馈等内容的网上办理,明确专家服务的流程及最低工作标准,实行网上派单和工作反馈,运用GPS定位和拍照记录的方式对专家工作进行痕迹化记录,凡两次以上工作不达标的将在平台上给予红牌并暂停专家聘用资格,通过程式化规范和痕迹化记录倒逼专家履职尽责,切实帮助企业消除事故隐患。
基础保障“三到位”,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
日常巡查到位,动态管控企业信息。将云平台与全市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以网格为单元,入网定格、依格定责,彻底查清企业底数,加强顶层推动,由市领导带头包保网格和行业,发动全市社区网格员作用,每周一次组织对企业开工情况及基本信息进行拍照上传,由后台与市场监管部门信息进行核对,动态监控企业主体经营情况,确保企业变动随时掌握。
公告举报到位,及时排查企业隐患。运用“互联网+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工作成果,打造线上“即接即诉、即查即办”举报模块,发动企业职工及周边居民对生产安全事故瞒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随手拍照举报。后台受理举报信息后,将对比企业信息,精准推送行业主管部门、属地镇街区和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经核实属实后,予以限期督办,既扩大了案件线索来源范围又简化了取证难度,极大地提高了隐患排查力度。
问题整改到位,切实提高整改质效。设立隐患整改提醒机制,对隐患不排查、上报不按时、整改不及时的企业,系统将会发出警告,根据考核指标,企业将面临橙灯、红灯、黄牌警示,甚至被列入“黑名单”管理。
二、专家包保驱动,助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
以“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原则,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各专业机构的特长,分行业分领域推广专业包保企业制度,组建安全生产稳固提升驻龙专家组,开展驻在式、全过程、全天候的包保指导。
安全诊断无遗漏,“指导服务”全覆盖。按照xx市安全生产监管云平台所明确的专家工作职责,从机构、制度、投入、培训、技术、设备、双重预防体系、预案、演练等多个角度对全市高危行业企业开展全科式、体检式的专业诊断服务,形成“安全生产体检报告”并针对企业安全状况进行分级分类。目前,正在按照“一企一团队”“一项一专家”的标准组织驻龙专家组优先对危化品、工商贸、非煤矿山等领域企业开展检查,检查中,我局组织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学习,探索建立专家帮扶企业机制,带动辖区内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努力培养一批本土安全专家。
分类诊别定方案,“对症下药”除隐患。针对“安全生产体检报告”中所列问题,坚持“精准诊断”“问题导向”“靶向研判”“闭环督导”“一企一册”的原则,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实行“A、B、C”三类进行区别处置。针对非技术性问题,企业自身可以整改且整改用时在半日以内的(A级),由企业自行整改到位;针对企业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但不构成重大风险源的(B级),由企业专家组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生产作业面等方式,研究探索经济实用的改造方案,并由专家监督验收;针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C级),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组详细制定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确保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配合联动抓落实,“驻厂督办”促提升。以彻底整改隐患为工作导向,实行“服务+监督+执法”的工作模式方式。针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存在较大技术难度的隐患,除明确整改五要素外,安排专家为企业整改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指导企业把问题整改到位。按照分级监管原则,要对完成诊断的企业,逐一派出人员进行定点监督,要求企业举一反三、对照自查、挂牌督办、跟踪落实,督促企业整改问题,完善治理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拒不整改、限期未完成隐患整改、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停产停业整顿,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通过专家包保制度落实,进一步推动企业改善安全生产基础环境,促进企业建立自查自改自我提升的安全管理模式,我局初步确定,依托专家包保制度率先在危化品、非煤矿山、涉氨制冷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巩固提升,年底前三大领域各培育一家安全生产标杆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