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党的XXX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总结,并从面向未来的高度作出战略部署。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舞台上,怎么起调唱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功能担当作为作贡献,各自的空间是很大的。
第一,要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无论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还是选举民主,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独立自主探索的历史性成果,只能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实现时代性发展。人民政协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围绕“领导核心、关键少数、战斗堡垒”,在政治建设上再聚焦、思想建设上再强化、组织建设上再发力、作风建设上再从严、制度建设上再完善,切实把责任扛起来,把纪律严起来,把队伍强起来。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向同级党委定期汇报、专题报告、及时请示等制度,使人民政协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核心更明确、中心更突出、意志更统一、步调更一致,确保与党委政府同德同向一条心,与党政中心工作同频同振一盘棋。二是要积极发挥中共党员委员关键少数作用。中共党员委员要牢记姓党的政治属性,在履职上有更多的“出勤数”、更高的“出产量”、更好的“出彩率”,以担当有为的成绩单向党外人士展示自己的民主素养、协商精神、政协情怀,推动中共党员委员履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连任提名机制。三是要切实发挥政协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扣好第一粒扣子”,打造学习团队和书香政协,持续加强和改进政协党建工作,推进“两个全覆盖”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迈进,引导委员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的团结统一和集中全面领导。
第二,要牢牢把握协商为民这一价值指向,厚植民主政治社会基础。
人民是人民政协的DNA,人民性是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人民政协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包括民主政治理论,无论如何创新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党所有理论永远的终点和起点。人民政协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底色和归依,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上,更要体现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上;要从“协商之效、监督之质、议政之实”方向出发,坚持聚焦民智民力、让协商汇集民意,聚焦民需民盼、让监督关乎民生,聚焦民愿民声、让议政包含民情,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打响协商为民品牌;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全天候联系,加强委员之家、委员联络站(工作室)建设,把触角延伸到工矿企业、社区街道、田间地头,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委员离自己很近”的民主氛围;要推动政协协商与其他形式的协商互联互动、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与社会协商有机结合,促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解决好互联衔接的“接口”间题,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要牢牢把握政协定位这一性质特征,聚焦主责主业工作重点。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要将政协的性质定位同使命担当紧密结合起来。人民政协是献策机关,重在进一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各界人士都能畅通表达利益要求,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人民政协是聚力机关,重在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彰显团结和民主工作主题,用商量的办法聚同化异、找到最大公约数,在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上凝聚共识、统一认识,广泛汇聚各方智慧,激发团结奋斗的合力。人民政协是协商平台,重在进一步提高组织协商、服务协商、搭建协商平台的综合功能和实际能力,组织委员把调研工作做深入,把高水平的人请到,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真知灼见献出来,会同党委政府把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好。此外,要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学习、研究、传播阵地和平台,不断完善常委会工作制度,扎实有效地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四,要牢牢把握政协委员这一履职主体,全面提升协商议政能力水平。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主体,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力量,推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把政协委员队伍组织起来,把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把政协委员的履职积极性调动起来。一方面,要认真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切实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持续加大委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委员的履职本领和协商议政水平,教育引导委员主动担当,务实作为,发挥好在本职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界别群众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委员履职的各项权利,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浓厚协商氛围,引导委员树立协商理念,遵守协商规则,加强协商实践,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以高质量履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五,要牢牢把握常态长效这一基本要求,着力打造政协特色协商平台。
人民政协协商平台是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参与”的思路,采取“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线下+线上”等方式,着力打造发挥界别委员作用的聚识平台、扩大协商民主广度的数字平台、深化委员读书活动的读书平台、讲好政协故事的宣传平台,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特色协商平台。综合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工作的新模式,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和“微协商”,促进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协助党和政府管好用好网络阵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数”变成“最大增量”。坚持开门协商、开放协商,提高政协协商向群众的开放度、政协工作向社会的开放度,拓展协商参与面和覆盖面,促进“精英协商”向“大众协商”转变,把更多群众诉求纳入有序政治参与轨道,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创新调研方式,提高调研质量,把存在的问题搞清搞透,把意见建议提准提实,抓住关键信息、重要苗头、主要矛盾精准协商,提升协商效能,放大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张力。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回头看”为契机,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思考谋划哪些职能需要拓展,哪些工作需要加强,哪些技术手段需要强化、哪些短板需要补齐,把“重要阵地”建得更加牢固、“重要渠道”建得更加畅通、“重要平台”建得更加宽广,把中央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贯穿到人民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着手研究制定《在人民政协工作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见》,下大力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持续推进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建设,展现时代特征、政协特色、XX特点。
第六,要牢牢把握提升质量这一永恒主题,持续花气力下功夫做文章。
树立“跟进助推”的理念,坚持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协商民主就开展到哪里,各方力量就汇聚到哪里。聚焦中心所在、大局所需、政协所能,努力畅通政协协商、监督、议政的“供需两端”,解决“两个不足”问题,重点抓好“三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XX“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凝心献计出力。一是政治协商高质量。包括每位委员都要参与的全体会议协商、每位常委都要参与的常委会会议协商,还有各类专题协商会、资政建言会、微协商等,要想让政治协商有价值,关键是委员建言要有“言值”,实现从政协献策到党政决策的转化。二是民主监督高质量。坚持在参与中心工作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发展大局,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协商式监督的方式方法,推动完善特约监督员监督、民主监督小组监督、民主评议监督、专项民主监督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以调研视察、提案督办、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为切入点,拓宽民主监督的深度,体现民主监督的精度,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三是参政议政高质量。把专题调研、提出提案等作为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广泛征稿、集体议稿、主动约稿、精心编稿、积极写稿”活动,发挥好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优势。在履行三项职能实践中,力求献计献策有用,建言资政有功,凝聚共识有效,在全局中有为有位,更好地服务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七,要牢牢把握协商文化这一理念精髓,形成独特理论和文化体系。
一是“和”的思想。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或不同宗教信仰,有的甚至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下,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需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既坚持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又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平等包容、充分表达、深入交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音符中奏出“和”声。二是“融”的境界。“融”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融合,“融”有消融之意也有包容之意,在包容中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更多同行者,这是协商文化、协商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三是“权衡”理念。协商民主也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好,就像一杆秤在做功,秤砣是“权”,秤杆是“衡”,用此来度量的目的是寻求各方利益和诉求的平衡,从而做出取舍,在“平等互信、公平理性、开放包容、依法有度”的原则和基础上,构筑具有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奋斗目标、共同根本利益的政治共同体。按照上述理念和思路,进一步加强对政协协商文化的研究培育,建立形成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文化体系,固本强基铸魂践行使命,以更大格局和担当作为提升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