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某市有效破解农民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种不好地难题的经验材料
字数:4066 字 浏览:749次 下载:1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年来,XX市创新实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模式,有效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和“不会种地、不愿种地”等难题,既有效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为端牢“中国饭碗”、丰富“XX粮仓”作出了地方贡献。

  一、基本情况

  XX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XX省XX稻优势产区,X个县市区中有全省产粮大县X个、全国产粮大县5个,常年粮食播种面积X万亩,粮食总产量X万吨,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四位。总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农村劳动力X万人,其中外出务工或转移就业X万人,占比达X%。目前,在村务农大多数为老人和妇女,种粮农户中55岁以上的超过70%。一方面,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一家一户“零耕碎种”,农民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日渐凸显。对此,XX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模式,破解农村无人种田、种粮效益不高等现实问题。2022年,全市施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模式的行政村达X个,种粮面积(含服务)达X万亩,预计可产粮食X万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扛牢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耕种“决心粮”。

  聚焦“为谁种地”,牢牢把住粮食生产安全主动权。抓方向、搭平台、建载体,重拾农民种粮信心。

  一是高位推重力度。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多次专门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建立市县领导联县包镇抓粮食生产制度,市主要领导基层调研必督导粮食生产,市分管领导每月必蹲点粮食主产地,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粮食生产工作,市政协开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专项民主监督,各县市区、乡镇党政一起管、一起抓、一起负责、一起担责,形成了“市级抓总、县市区负责、乡镇落实、村组主体抓”的粮食生产工作责任体系。

  二是顶层谋拓广度。出台《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全年粮食生产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建立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台帐,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等重点内容,作为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因地制宜派发各村粮食种植任务,并将粮食生产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全面推行“承包户不种大户种、大户不种村集体种”,把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权威延伸到粮食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牢牢把握粮食生产工作主动权。

  三是宣传引求效度。全市村级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召开乡村振兴月例会、乡间夜话等多种形式动员春耕生产,采取流动“小喇叭”“小板凳”等方式进村入户宣讲国家粮食生产新政,增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村组、到主体、到丘块。

  (二)激活土地要素,坚定不移耕种“安全粮”。

  聚焦“谁来种地”,强化要素建设,用好土地政策、深挖土地潜力、释放土地活力,让种粮户有良田可种。

  一是巧用政策。出台《XX市发展粮食生产制止耕地抛荒十条措施》,各县市区加大对土地流转扶持力度,改变过去“种一季补一季”的做法,实行奖补资金与复种指数挂钩,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复垦复耕种植双季稻,特别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30亩以上的,种植1亩双季稻最高奖补达X元,调动了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积极性。2022年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X万亩,较上年增加X万亩,土地流转率达X%。

  二是整合资源。通过集合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把群众不愿种、不能种的土地集中流转出来,把村内闲置劳动力集结起来,发展规模种粮等产业。截至2021年底,全市X个村党支部领办土地流转服务站或合作社,占行政村总数的X%。

  三是延展链条。XX区XX街道XX村通过土地入股代耕代种、免收租金、效益分红等模式,将全村X亩稻田、党员干部和各种粮主体全部纳入“村集体种粮链条”,形成从水稻育秧到大米上餐桌“全要素种粮”格局。

  (三)坚持多元发展,坚定不移耕种“致富粮”。

  聚焦“怎么种地”,因地制宜抓结合,创新多元耕种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是推行“村集体+自主经营”模式。以村党支部为统领,有序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及抛荒耕地统一收回或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市已有X个行政村“自主经营”流转耕地X万亩。比如XX县XX镇XX村统一整理撂荒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头复垦复种抛荒田X亩,可增加村集体收入X万元。

  二是推行“村集体+返租倒包”模式。村集体将耕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村经济合作社进行统筹,再将耕地经营权承包给种粮大户或种粮经营主体获取收益。2022年全市有X个行政村“返租倒包”流转土地,种粮面积达X万亩。比如XX县XX镇XX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将X亩水田以每亩X元的租赁费流转至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经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稻田进行规范整理和分区规划后,再以每亩530—540元的流转费返租给种粮大户,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余万元。

  三是推行“村集体+托管服务”模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全产业链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专业化托管等服务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来,全市X个行政村推行代育秧、代耕、代插、代收等“套餐”服务,“托管服务”面积达X万亩。比如XX区XXX镇XXX村共筹资X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XX农机合作社共建育秧大棚,并配备整耕机、拖拉机、高速插(抛)秧机、收制机和无人植保机等机械,已为种粮户提供耕作服务X亩,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万元。

  四是推行“村集体+土地入股”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群众自愿、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把群众土地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将股权转换为股金,按土地保底和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分红。目前,全市7个行政村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种粮面积X亩。比如XX管理区XXX乡XXX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大力整治抛荒地和“非粮化”良田,集中流转村民土地X余亩。由村干部垫资和管理,种植优质稻和早粮生产,并实行“136股份分红机制”(即百分之十留作管理基金,百分之三十作为生产投入管理费,百分之六十为村集体收入),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四)装上保险阀门,坚定不移耕种“放心粮”。

  聚焦“保障种地”,在农机、保险、金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确保种粮户无后顾之忧。

  一是培育农机服务主体。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措施》《XX市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九条政策措施》等文件,探索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新途径,持续加大农机化工作支持力度,对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和服务组织购置重点机具、开展集中育秧和农机作业服务等进行累加补贴。今年,全市实施农机补贴X户,补贴农机具X台、设施设备X套,综合补贴率X%,最高补贴率达X%。XX县由政府主导,县水务集团筹资X万元购买农机X台X千瓦,每日可提供代耕、代插等社会化服务300—500亩,对没有购置农机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按50%农机租赁费支持其作业。

  二是推行水稻“叠加保险”。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种粮主体政策性保险20%的自缴部分予以奖补,实现水稻、玉米、油菜政策性保险全覆盖,激发农民种粮热情。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水稻“完全成本+收益”保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规模经营主体每亩交保费X元,经营户负担X元,中央、省、市三级财政负担X元,每亩最低保障收入X元。同时,通过“双保险”模式做大保险资金盘子,实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种粮收入保险“应保尽保”。

  三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模式,把惠民贷、粮食贷作为金融机构便民服务的重要指标,纳入全市信用体系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规模种粮100亩以上的,由XX农担XX市分公司提供1000元/亩的信贷支持,受益县市区财政提供担保费补贴,并在涉农政策、项目扶持、评先选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今年来,全市向村集体经济合作杜发放“惠农担——粮食贷”225笔,总金额超过1亿元。

  三、经验启示

  XX探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模式,能有效发挥村党支部的带头作用,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破解“人地钱”瓶颈制约,开辟了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培育了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前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发展模式的重要保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和带头人,党组织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上来了,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就有希望。

  (二)发动群众是基础。

  在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的实践中,只有认真实施“四议两公开”、“双议双评”等农村基层民主议事制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真正做到听民意、聚民智、办民事,最大限度地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民收入大提升。

  (三)创新模式是途径。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只有以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变为前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才能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与推进农村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载体创新和制度机制创新统筹结合起来。

  (四)利益联结是根本。

  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粮食生产”的最终目的。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和不打破原有农户土地界限的前提下,由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中全村土地,推行连片规模化种植和套餐服务或“保底或收益+分红”模式,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双稳”,村集体获得种粮收益和托管服务收益,农户实现“土地流转赚租金、田间务工赚薪金、入股分红赚股金”,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发展成果,从而提高村级组织的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bc)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