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贫困山区实际 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打造全天候全覆盖的“1+N”人防体系
xx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困山区县,xx年以来,xx县公安局从当地“财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努力强化物防、技防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探索新时代人防建设新路子。通过建立“八项机制”、织密“八个网络”,构建由公安派出所+多种群防群治力量组建的“1+N”基层人防体系,将政府管理的综治力量和出资聘请的公益性岗位、公安机关管理的行业场所从业人员以及各行各业的治安积极分子纳入基层群防组织,担任公安机关治安防范巡逻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社会治理监督员,拓展延伸“枫桥经验”的工作主体、工作内容、工作地域和工作时间,开创出了“依靠人民群众、人人参与治理、多元力量共治”的局面,为xx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平安创建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xx年以来,xx县公安局依托“1+N”人防体系,收集各类情报信息xx余条,开展各种宣传预警xx余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x起,化解重大信访矛盾xx起,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xx起。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与xx年同期分别有所下降,公共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暴恐事件“零发生”,公众安全感达到xx%、位列xx市第一,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满意度达到xx%,位列xx市第三。xx县公安局被xx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单位”。
该“1+N”体系中的“1”指的是以公安为主体,通过加大基层派出所人员、资金、设备投入,加强基层派出所党支部建设,做大做精派出所专业力量。“N”指的是以党委政府为主导,根据各地治安特点,广泛吸纳公益岗、行业场所、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综治以及各行各业的党员以及治安积极分子共同参与,将群防群治力量做实做强。xx年以来,xx县公安局根据当地实际不断增强“1”的内涵,不断拓展“N”的外延,目前该县xx个镇办派出所总警力达到xx人,党员人数达到xx人,均成立了党支部,基层所队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群防群治组织也从起初的“两会一户”xx人扩展到达现在的六大类xx支力量xx人,党员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林业检查站、护林员、环卫工人、道路巡护、行业场所信息员、重点单位巡逻队、景区保安导游、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水电巡护、义务巡逻队、村调委会、治保会、治安中心户长、村级辅警以及各行各业的治安积极分子都被纳入“N”的范畴,最大限度将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建立常态化巡逻防控机制,织牢织密防控网。在前期“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地域、经济及人员的分布特点,制定专兼结合、时空结合、优势互补的巡防线路,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由派出所巡逻中队牵头,每天在辖区的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工作,护楼队、护院队、义务巡逻队、企事业单位内保组织在自己的社区、院落、单位、行业内部开展巡逻防控工作。环卫工人清晨在各个清洁区域开展巡防,护林员在林区开展巡防,护路员在各个路段开展巡防,六大类xx支社会巡防力量作为专业巡防力量的有效补充,都各自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开展巡防,将社会治安管控的触角延伸到辖区的山、水、田、园、路,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位置的角角落落、从早到晚的时时分分,建立起全时段、全方位、常态化的巡防机制,与物防、技防设备相互补充,织就一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防控大网。
二是建立常态化警民沟通机制,织牢织密信息网。各派出所领导每月走访辖区群众xx户以上,包村民警每周走访辖区群众xx户以上,把进村入户走访作为派出所民警的基本任务。定期召开所有群防群治组织成员参加的“议安全防范、议矛盾调处、议案件办理、议法治宣传、议警务监督、创平安社区”为主题的警民恳谈会,向群防群治组织成员通报辖区治安状况,既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又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同时,由社区民警负责,依托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建立辖区治安信息员“一级安全卫士群”,每个治安信息员再建立“二级安全卫士群”,将自己分包片区的住户全部拉入群里,建立覆盖全域的虚拟防控信息网,畅通安全预警、法制宣传、交流联系和信息收集渠道,第一时间获取民情、政情、社情、敌情,为改善服务、打击防范、公安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织牢织密调解网。依靠党委、政府,会同综治、司法、信访、国土、民政等部门,建立覆盖全域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网络,实行“三调”融合。在派出所建立所领导、警务室民警、治保调解主任、群防群治成员参与的四级联合调解机制,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就地化解矛盾。同时在各级群防群治组织和虚拟防控信息网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和分级分类处置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及早发现、提前介入、抓早抓小分类处置、综合施策”,尽最大努力,将每一起矛盾纠纷的社会危害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打造全方位服务群众机制,织牢织密服务网。各派出所领导和民警建立了“联系行政村、包抓相关企业”的工作制度,社区民警推行“错时错班”式勤务,每周到警务室上班不少于16小时,开展群众线上线下预约服务及上门服务,积极实行治安信息员代办业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联合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安全防范等服务,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共建共治的红利,提高参与治安防控的意愿和热情,从而不断扩大“N”的范围。
五是构建常态化宣传培训机制,织牢织密培训网。由县局巡特警大队特警中队负责,定期对各巡逻中队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专业更专”;由各派出所牵头,对学校、银行、医院、企业等综治责任单位的安保力量和各行各业的治安信息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在立足本单位、本岗位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防控、打击违法犯罪和信息收集工作;由责任区民警负责,每天在各级“安全卫士群”里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和治安防范小常识,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由各个治安信息员负责,实时更新片区内流动人口、店铺等各类基础信息,不断更新和充实“一标三实”信息库的内容,保证公安基础信息的鲜活。
六是构建多元化保障机制,织牢织密保障网。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由各镇党委政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必须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兼任“两会”主任,挑选德才兼备的村(居)委干部兼任“两会一户”的工作人员,确保“两会一户”成员和村级辅警的政治可靠、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素质较高、作风过关;由各镇党委副书记负责,对全镇各个站所管理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全面的梳理,从中挑选出工作主动、责任心强的人员加入公益岗信息员队伍;由派出所所长负责,从管理的特种行业以及各行各业的治安积极分子中物色业务熟练、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加入社会信息员队伍;由村(社区)负责,对辖区楼栋、小区、院落进行划分,从社区党员、物管、业主、村民挑选思想积极,身体健康的人员组成护楼队、护院队、义务巡逻队,以守楼护院为主,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开展邻里守望、整体联防、辐射周边的巡逻守护工作;由派出所牵头,将学校、银行、医院、企业等综治责任单位的安保力量进行整合,督促各个单位配齐必要的防护器具和装备,并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各行各业的治安积极分子开展简单的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在立足本单位、本岗位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巡逻防控、打击违法犯罪和信息收集工作。
七是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织牢织密监督网。严格要求治安巡防员和信息员佩戴统一标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担任监督员,定期召开社会治安监督员会议;在派出所及警务室设置群众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及网上意见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当成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无论大小,都严格做到“个个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八是构建联系协调机制,织牢织密管理网。按照“党政领导、公安主抓、部门参与”的模式,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群防群治组织和成员职责任务,对所有的群防群治人员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从安全防范、巡逻防控、信息收集、矛盾调解、平安创建、法治宣传六个方面为群防群治组织和成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制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将作为镇党委对村(社区)绩效考核和评选“镇安全卫士”工作的主要依据。镇(办)筹集一定资金作为群防群治组织及成员奖补基金,制定《群防群治组织及成员奖励办法》和治安信息员退出制度,对评选的优秀集体和“安全卫士”发放证书和奖金,表现突出的上报县政法委予以表彰,并对在群防群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村(社区)干部在参加从村(社区)干部招录公务员考试时优先推荐。对不认真作为的治安信息员向所在单位发函通告,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制定制度、强化考核、严格奖惩等举措织牢织密管理网络,为“1+N”机制长期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N”基层人防体系建设是我局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项具体实践,也是贫困山区提高防控水平的一项根本措施,我局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下一步,我局将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公安事业的立足之本,把“1+N”基层人防体系建设好、发展好、推广好、应用好,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建设“xx”打下坚实的基础。(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