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平安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框架
字数:6204 字 浏览:1700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政法会议精神,在有关部门、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指导配合下,参照部分平安城市的标准,初步形成了平安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框架,供参考。
  一、关于平安城市的概念
  对一个城市而言,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而平安城市,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源。创建平安城市,正是为了营造城市良好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参照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平安城市的概念应由三个基本概念组成:
  1、城市。所谓城市,《辞海》中规范的解释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即:“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2、平安。关于平安,就其本质而言,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秩序安定,没有振荡;从人们最关心的看,莫过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平安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平安,应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一切因素;而狭义上的平安,主要指治安方面的安全。因我们调研主要集中于政法、综治工作,那么平安城市的目标、任务,限定为治安平安。
  3、平安城市平安城市,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没有危险,市民不受威胁,秩序安定,群众普遍有安全感的城市。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的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以及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冲撞,许多新的犯罪诱因不断产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将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只要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控制力,能够控制住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力,且破坏力的幅度能够控制在社会和群众承受的范围之内,那么城市就是平安的,即为平安城市。
  二、关于平安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所谓对平安城市进行科学评价,就是对评价范围进行科学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确定,对评价方法进行科学选择,这就需要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1、设立平安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设立平安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利于正确把握社会治安真实情况和监测城市平安状况,有利于规范对城市安全的评价和正确制定政策,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和进行正确的分类指导。进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规划,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使所在城市尽快成为平安城市。
  2、关于安全城市评价范围的界定
  从目前普遍城的市情和城市治安状况的实际以及公安机关现有条件看,我们认为,对平安城市的评价,范围和涵盖面都不宜过大,否则内容繁多又不易量化;但也不能太小,仅限于对构成治安状况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涉及面窄,难以得出比较全面、系统的结论。过去经验式评价治安是否安全,常用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数的高低这一单一指标进行分析,发案上升了,就认为治安变坏了,发案下降了,社会治安就好转了。事实上,社会治安状况的发展变化并非如此。当保证城市治安秩序稳定的控制力与对城市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破坏力适应或基本适应时,城市治安状况就稳定或基本稳定,市民就感到安全;当控制力小于破坏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违法犯罪对城市治安秩序的冲击时,城市治安状况就会不稳定,市民就感到不安全。因此,对平安城市的评价应当取适中的范围,界定在可以量化的、具有可比性的、较为稳定的、对城市治安安全影响较大的三个方面,即: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主要破坏力指标、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以及公众安全感这一主观社会指标。只有将描述客观现象的破坏力、控制力指标,同反映公众安全感状况的主观社会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印证,才能科学评价城市安全状况,反之则不然。
  3、关于平安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
  我们建议建立的平安城市指标体系,是为综合反映和说明城市治安安全状况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即评价城市治安状况的标准。它应该处于能综合考察城市治安状况破坏力与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态,是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统一,具有可计量性和可比较性的特征。
  (1)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破坏力指标
  影响城市治安秩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和最直接影响的还是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数量和质量。违法犯罪案件的多少与轻重,不仅从数量方面揭示了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违法犯罪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危害程度,而且从质量方面反映了违法犯罪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状况。仅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数和发案率作为评估社会治安状况的唯一标准是不正确的,然而任何忽视违法犯罪的数量和质量这一重要依据去评估社会治安状况也是错误的。
  ①刑事案件发案率
  刑事案件发案率是指每年度依法侦查或确认的符合刑事案件构成标准的案件数与年平均人口的万分比。发案率比发案数更易于横向对比,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说服力,因为犯罪的发生随着人口的变化而必然变化。发案率可以考察各区、县刑事犯罪对社会治安的危害程度,目前普遍使用的公式为:刑事案件发案率=年刑事案件发案总数/该区域年平均人口数×0/000。
  ②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
  犯罪类型、手段、动机、作案的环境不同,对社会治安危害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考察对城市治安构成威胁的破坏力,不仅要考察违法犯罪的总量,更要考察其危害的严重程度和结构。而八类暴力型案件(杀人、抢劫、伤害、强奸、放火、爆炸、劫持、绑架)就是各类犯罪中对城市安全和市民安全感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件,显然一起杀人案件比一起盗窃案件的社会危害要严重得多。因此,在评价犯罪对城市治安造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时,需要用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来进行衡量。其公式为: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一定时期发生的八类暴力型案件数/同一时期发生的全部刑事案件数×%。
  ③不发生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往往是手段极其残忍、杀伤力极大、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或严重涉外暴力案件以及影响极大、性质极其严重的围堵、冲击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要道和党政机关的治安事件,对城市的安全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其对市民和外来人员安全感的影响常常不可估量。因此,平安城市应不发生此类极其严重的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
  ④外来人口犯罪比重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向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原有的社会控制力弱化。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城市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总体上激活了生产要素,沟通了城乡关系,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伴随着流动人口的到来,混迹其间的违法犯罪分子也不断增多,成为城市治安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从外来人口犯罪占全部作案成员的比重大致可以看出,各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控制的力度(不排除同等城市中流动人口数量的多少也相对造成犯罪的高低),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该城市社会面上治安管理的成效。外来人口犯罪比重的公式为:外来人口犯罪比重=一定时期抓获的外来人口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同一时期抓获的全部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
  ⑤失业率
  在考察违法犯罪对城市安全危害的同时,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方面,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和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导致城市就业人口的供给超过需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失业人口;另一方面,随着入世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就业中脑力劳动、专业技术岗位比重上升,一大批文化素质不高、技术素质低下、劳动技能单一的劳动者被分流下岗,成为失业人员。失业会加剧贫困,贫困则可能导致犯罪增多。因此,失业率应当列入评价城市治安安全的主要指标。
  除上述指标外,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也应作为破坏力指标。这是因为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区域法制教育状况和居民人口素质,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则反映了社会治安管理的力度和成效。如果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比重较高,就说明该区域社会治安环境不良,青少年受社会负面影响较大;而如果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高,则说明该地区社会治安管理较弱、安置帮教工作不力。由于这两项指标目前尚不具备横向对比条件,因此暂不列入本指标体系,但做好预防青少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和遏制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降低犯罪率则是创建平安城市中的重要工作指标,必须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切实将这两项工作做好。
  (2)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
  违法犯罪案件是影响城市治安状况的基本因素,但对城市治安起决定因素的还是控制力状况。控制力强不仅可以将城市治安控制在稳定或基本稳定的状态下,而且可以抑制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减少对城市安全的危害。城市治安控制力是一个综合指标,从可以量化的测评指标而言,主要包括警力配备、经费保障、破案率、警情反应速度及专业协警力量配备等方面。
  ①警力配备率
  在城市安全方面,一般采用警力配置等资源保障指标来衡量城市安全的程度。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犯罪率之所以能够得以有效控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配置了充足的警力,为城市治安提供了资源保障。警力配备状况公式为:警力配备率=公安民警总人数/同期全市人口总数×0/00
  ②警务经费保障
  在城市治安秩序控制职能逐渐由全社会转为主要靠由司法机关来承担的情况下,警务经费保障应列入城市控制力指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警务经费保障通常用两项指标进行衡量:a、警务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指年度警务经费占财政经费中支出的百分比;b、警察人均经费数:指年度中平均每名警察实际占有的经费数额。其中,警务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般为5%,而特大城市的警务经费应远远高于其他中小城市。
  ③警情反应速度
  警情反应速度,是指从接警到警察赶赴现场的时间。警情反应速度越快,制止和抓获犯罪的效率就越高。根据我国长期治安实践,公安部将接警到赶赴现场的时间规定为城市***分钟内,郊区和农村***分钟内,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正是警情反应速度对犯罪的重要控制作用,使得第三次警务革命的立足点将警力重点摆在街面上,以缩短警察赶赴现场的时间。从城市治安安全角度而言,警情反应速度是考察城市治安控制力状况的重要指标。
  ④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
  侦破各类刑事案件,是公安机关的首要职能。国际上各国警方通常以破案率作为衡量警察战斗力的主要指标。破案率直接反映了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案件的侦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惩处力度。破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稳定治安的效能。案件及时破获,就能为消除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奠定基础,反之则会使犯罪愈演愈烈。但从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统计工作情况看,一度时期立、破案水份较大,衡量总体破案能力的全部案件破案率不能准确评估各地破案状况。因此,本指标体系提出,目前可将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列入考察指标。通过民警人均破获刑事案件数量的多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和破案实效。其公式为:公安民警人均破案数=年破获刑事案件总数(含年前、外地案件)/该区域公安民警总人数。今后随着公安机关统计质量的提高,可转变为测评全部刑事案件破案率。
  ⑤专业协警力量配置和经费投入
  由于我国警力配备分别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现代城市治安工作中,专业协警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协警力量作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防群治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警力的不足,同时也使城市治安工作融入人民群众之中,使之社会化。随着违法犯罪的日益广泛化、智能化、科技化,单纯警力的局限性愈来愈突出。一方面,面对警力与治安需要之间的差距,社会力量必须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城市治安工作只有融入市民群众之中,才富有生命力,也才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治安工作社会化是治安工作必然的归宿。为便于横向对比分析,目前可将年度各级地方财政用于专业协警力量的投入经费及专业协警人员数作为评价指标。今后随着治安工作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作为民间治保力量,应该既有政治的,又有产业的,还有公益的,考察指标也可随之而变动。
  除上述指标外,法治环境也应作为一项控制力指标。这是因为社会治安是受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调节的一种社会秩序,一定时空范围的法治环境对该范围的治安状况影响颇大。一方面,应从立法上对建立良好的城市治安秩序进行规范,并由基层组织通过村规民约、小区公约、职工守则等条例,来引导群众自觉守法、讲究公德;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维护城市安全人人有责,形成一种强烈的社会氛围,提高市民的道德水平。由于这项指标目前不具有可比性,暂不列入指标体系,但这项工作各城市应多借鉴外地的经验,力争上水平、升层次,为创建平安城市提供条件。
  3、公众安全感
  社会治安状况,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感受。衡量城市治安,不仅要考察客观指标,而且要考察城市居民的主观感受。城市安全与否,必须以是否超出了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承受度为衡量标准。公众安全感不同于个人安全感,它是个人安全感的集合,是一种群体意识,具有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如果说犯罪受不同社会环境、条件及统计标准的影响,其发案数、立案数可比性不足的话,那么公众安全感则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可比性很强。公众安全感是市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也反映了社会治安的破坏力和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况。因此,公众安全感是考察和评价城市安全的重要指标,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测评:①群众对城市安全状况的评价;②群众对自身安全状态的感觉;③群众受到不法侵犯时的反应;④群众对司法机关提供城市安全保障状况的评价。
  (四)关于安全城市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即各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测评,再确定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将各指标按权重计算出分数,然后汇总总分,划分***个档次,既: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1、确定权数值
  为了便于计算,总的权数确定为***%。再根据各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各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权重为***%,二级指标权重为***%,三级指标权重为***%。
  2、主要评价指标及所占权数值
  第一、危害城市治安秩序的破坏力指标(***%)
  ①二级指标两项(***%):
  a、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
  b、不发生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恶性暴力案件和重特大治安事件(***%)。
  ②三级指标三项(共***%):
  a、刑事案件发案率(***%);
  b、外来人口犯罪比重***%);
  c、失业率(***%)。
  第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的控制力指标(***%)
  ①二级指标两项(***%):
  a、警情反应速度(***%);
  b、民警人均破案数(***%)。
  ②三级指标三项(***%):
  a、警力配备率(***%);
  b、警务经费保障(***%);
  c、专业协警力量配置和经费投入(***%)。
  第三、公众安全感(***%)
  由于公众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安全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因此该指标为本指标体系中唯一的一项一级指标,权重为***%。只有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城市才能成为平安城市。
  3、评分的具体方法
  根据五级计分法要求,由高到低分别得分为:***分、***分、***分、***分、***分,再用权数值去乘,得出该指标实际得分。最后将各指标实际得分相加即得出综合总分,满分为***分。根据综合总分,确定城市是否平安。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