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务求实效——某学校职工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见解
字数:5210 字 浏览:521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各位领导,大家好!

  感谢德育科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和交流如何搞好德育工作的问题。今天,我想就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做什么,怎样做?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可能大家要问,我们在座的都是搞德育工作的,对于德育工作要做什么、怎样做还用说吗,我们天天在做啊?但我觉得,德育工作搞了这么多年,包括我本人在内,对于“德育工作要做什么和怎样做”这个问题不一定解决的很好。到底德育工作需要我们做什么,该怎么做,我想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案例: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各国教师和学生参加的联欢活动,开了四天。最后一天,会议主办者给与会的各国教师讲了一个事例,让大家回答该怎么处理。这个事例是:有两个男孩,15岁,双胞胎。他们俩上学经常迟到。当他的父母了解这一切后,决定给他们俩人买一部轻型轿车。父母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孩子迟到的问题,但是结果这两个孩子依然迟到。一次考试,两个孩子居然迟到了20分钟。老师问,今天考试怎么又迟到了。这俩个孩子回答说,车在路上爆胎了,去修理店花了半个小时,所以迟到了。老师听后,让这两个孩子进入考场。但是事后,老师去停车场看孩子的车,并没有发现轮胎更换的痕迹。显然,孩子说谎了。主办者就此事问老师们:考试后,你们如何处理与教育这俩个孩子。要求每个参会的老师写出方案与意见,要求用简短的文字表述怎样处理。下面是各国老师的回答:

  中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需要严肃处理,令其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通知家长配合教育,取消俩个学生本年度的评优资格。(虽然你不一定像他这样处理,但是我相信有很多老师或领导会这样想。)

  韩国:这个问题应交全班同学讨论,由他们来决定怎么处理。(这个办法很注意发挥班级学生的作用,但是老师的态度是什么呢?不清楚,完全由学生的思考。)

  日本:考试过后,由两位老师把两个学生分别带到两个办公室,进行询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法国:考试后,把孩子叫到身边,问他们,最近你们说谎了吗?(但是对15岁的孩子,这样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美国:如果今天不是考试,或者是橄榄球比赛或者吃冰淇淋,你们的车还会爆胎吗?

  新加坡:每个人先打自己俩嘴巴再说。(新加坡是有体罚的,社会上还有鞭刑)

  巴西:你们的错误是严重的,要严肃处理,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半年以内,你们不许在学校操场上踢足球。

  埃及:你们回家后,每一个人给真主写一封信,讲述你们今天做了些什么,这封信不用给老师看了。(在一些国家,他们的德育课是根据宗教来解决的)

  以色列:考试之后,把俩个学生分别带到两个办公室继续考试,三道题目都是一样的。1、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一个轮胎?2、你们到哪一个修理店修的车?3、修车花了多少钱?孩子答完后,把试卷摆在他们的面前,微笑着不说话。

  会议组织者把九个不同国家处理问题的方案向全体与会学生公布,由学生投票赞成哪一个国家老师的处理办法。结果80%的学生把赞成票投给了以色列教师。会议主持人问学生:“你们为什么把赞成票给以色列老师?”学生回答:“以色列老师的处理办法让学生难为情又不难堪。”这个案例很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能够从中悟出些什么……。  

  起码有这样几点:

  1、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师处理的办法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教育传统。有些处理方法在我们听来不可思议,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也许普遍的就是这样处理的。很难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也不能以我们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只能说,我们赞成哪一个,不赞成哪一个。当然,教育上有许多共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得到普遍的一个共同的一个处理方法值得我们认同。

  2、学生也是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在不同的国度里生活发展,接受着不同的传统教育。但是在选择中,学生都会赞成以色列老师的做法,惊人的一致说明,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自身的成长发展也有共同的需要。这种需要要求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难为情而又不难堪。”

  3、以色列老师处理方法的好处是考试后,俩个孩子继续留下,同样的题目,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从中看出教师教育的智慧和艺术。从始至终,以色列的老师不说一句话,但是让我们感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处理就像一首很优美的教育短诗。

  4、教师的不同处理跟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分不开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自尊心的体现。从中我们也看出了教师的职业水平。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案例,是一个个体案例。这件事给我们很多启发,但是要做好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研究。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德育工作要抓基础

  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德育工作的基础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似乎很模糊。比如,我们的“学雷锋”活动,是我们常态的教育活动。其中有四个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助人为乐。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要求学生要助人为乐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助人为乐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但是道德是分层次的,那么助人为乐属于什么层次呢?中学生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种,许多学生还达不到“助人为乐”的境界。必须降低一个层次——乐于助人。这个层次只是一个情感状态,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虽然降低了一个层次,但是依然是一个很好的道德水准。当然有人说,帮助别人可以,但是要我“乐”却乐不起来。那么再降低一个层次——应该助人(道德观念)。可是有些人,应该做的事情他也不做。我们仅从媒体报道中就经常可以听到,当一个人遇到危难的时候,周围都是冷漠围观的看客。如果依然有人做不到帮助别人,我们不妨再降低一个层次——不妨碍别人。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连这个底线都做不到,那么你就是“缺德”了。我们把道德信条分成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都是什么状况呢?哪一个是基础层次呢?显然“应该助人”、“不妨碍别人”是基础层次。这样我们德育工作的基础抓什么就很清楚了。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一条:在公共场所,不能妨碍别人。这是一个公共道德规范。同时要告诉他们,人有社会性,你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应该助人”。这两个基本的观念就是“基础道德”,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应该抓这两个基础。当他们达到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曾经在学校问过一些学生,什么是“助人为乐”?学生们回答“就是做好事呗”,“助人为乐”和“做好事”能划等号吗?社会上有这样的现象:雷锋叔叔没户口,五号来了六号走。为什么人的行为具有这个不定型呢?我们经常说孩子“没脑子”、“没主心骨”,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我们经常会听到在德育工作总结时候说,这个月我们做了多少多少件好事,但是这种估量显然是不够完全反映我们的德育成果的。有人说,我们给学生定的道德基础是否太低了。是的,尽管很低,我们还得从这个层次做起,我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抓基础,我们必须在基础上去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做得踏踏实实。

  二、德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对这句话,大家听着不陌生。回忆我们过去的路,似乎我们从大处着眼的很多,但是从小处着手却不怎么理想。例如今年五月份,德育科组织了一次全区德育检查,我去了十几所学校,在查看德育资料时,有的学校就有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考核这一项,每条后面有四个空格,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指标体系中第一条是:热爱祖国。那么我们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学生中还有不热爱的祖国的吗?我们根据什么说他是“爱国的”还是不爱国的?可以说,我们做校长都回答不好,那么我们又如何让班主任评定学生呢?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把第一条改个内容:“认识国旗吗?参加升旗仪式时候是否能肃穆敬礼?”……从这个事例中看,的确做到了“从大处着眼”,但是没有从小处着手。这样就很难实现大的目标。XX的著名的校长高振中先生,曾经就“爱国和不爱国”的问题做了一番形象论述:你把一簸箕的西瓜皮倒在你们家的炕上,你就是不爱家。如果你不倒在炕上,倒在马路上,就是不爱国。爱国与不爱国在高振中的脑子里就是这样具体。如果离开具体的行为,评定谁爱国谁不爱国,说不清楚。过去我们讲爱国,只强调感情,其实这是不全面的,爱包含情感,但仅仅有情感是不够的。我认为爱国起码要具备三点。第一是情感;第二是责任;第三是行为、行动。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表明对国家是否是真正的爱。如果你离开这些,只强调情感这一项,那么爱国就会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三、德育工作要抓实

  我们都记得1989年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在反思的时候,最后归结为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没有做好。那么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德育实效不够。所以后来的各种学术会议开始讨论德育实效问题。97年德育工作会议,分管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在报告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文字讲述德育实效的。从德育实效的提出到中央重视,成了热点的问题。其实德育实效的解决也并不复杂,老百姓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抓的不实才会没有实效。一个XX中学校长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在XX省考察完毕后座谈,一个老师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否比较大陆和XX在中小学德育方面有那些相同点与不同?XX校长回答:“我们都重视德育工作,不同在于XX抓实,大陆抓虚。”

  四、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

  什么叫贴近学生?现在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在学校里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我们就要贴近学生的需要。过去我们总考虑社会的需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我们要很好的把学生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我们强调德育要贴近学生。

  【案例一】有一位XX的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经验,值得我们思考。一个初中女孩找到她,说要跟她谈点事。坐下来之后,孩子却低头迟迟不开口。于是在老师的耐心开导下,孩子终于开口了。

  “老师,我学坏了。”“近一个时期,我特别喜欢和男生接触,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男生……我觉得这是流氓才想的事情。”

  老师笑了笑说:“你不是学坏了。你是长大了。”

  教育的艺术性不在于说多少话,而是在于说的准不准。一句话,让孩子的眼泪掉下来了,她感动了。

  这位老师从心理到生理上给她进行分析,为什么说她长大了。并告诉她既然长大了,该如何去想,如何去做。这次谈话应该说是成功的,达到了入脑、入心的作用。孩子变得轻松了。

  现实中的情况未必都是这样。

  【案例二】XX青年教育杂志社曾经收到一个高中女生写来的信,信中说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后来调整座位后,和班长一座。她暗自高兴的时候也有压力。“我的成绩如此差,和他多么不般配啊。”于是,她下定决心努力。成绩果然进步了。后来,为了感谢班长,在节日来临之时,写了一张贺卡送给班长,同桌也礼尚往来,回赠了礼品。但同学之间却议论开了:“你看他俩么多好啊。”

  “哪里是多好啊,是相好。你看定情物都送了。”这些都没有让她往心里去。

  可是这样的议论让班主任知道了,于是班主任做了一次讲话——要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老师暗暗有所指。这让她心理很不舒服,但是毕竟还能承受,因为老师没有点名。

  可是老师依然不依不饶,第二天就把这位女生和班长调离开了。这个变动让学生心理非常明白:老师觉得自己在妨碍男生班长。老师所说的不能处理男女生关系的就是自己。

  于是这个女生再也不能承受这个压力,课间总是趴在桌上沉默。老师似乎觉得教育的力度还不够,于是又对这个女生进行了家访。家长对这个孩子进行了“教育”,话语中出现了“乱搞、学坏”等,这些说得这个女生有口难辩。这个孩子就想:“世界很大,为什么就没有我生存自由的地方呢?”越想越觉得上学没意思,回家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呢。可是转念一想:“我没做错啊。”于是她奋笔疾书,写了一封“求助信”给XX青年教育杂志社。

  可以说,这是一个教育很不成功的案例。

  上面的两个案例中,让我们不难思考出什么。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要研究,要懂得,并且必须适时的给予。规律不能创造,我们要做的是探寻,遵循。教师有热情没错,但是不能靠主观臆断。当一个老师容易,但当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等。学习这些,我们可以提高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就认真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学什么。对此,XXX是这样说的:“学生就是学习生存的技能;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的知识;学生就是学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很有道理。那么我们是否在给他们这些呢?如果我们给他们的是毫无用处的东西,我们就是在误人子弟啊。只有给他们这些才叫真正的贴近学生。我们都想把学生教好,但是如果我们教的不是学生需要的,就会出现负面的影响。“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育人,也可以害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时代需要,更新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方法: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务求实效。(bc)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