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近平新闻新闻舆论观“人民性”的哲学蕴意及产生条件
(一)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人民性”内涵
1、马克主义“人民性”思想内涵
“人民性”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俄罗斯的民俗理论中,主要反映得的是民间文学理论中的“人的心理”和“人民的希望和期望”,同时也反映的是工人阶级的进步利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典著作中的重要术语,其思想内涵主要通过“人民”这个概念而表达出来。
首先,提出人民群众是新闻的主体。在《新莱茵报》创办初期,马克思就提出了“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和“人民报刊”的概念,并且对人民报刊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系统化阐述,他认为“自由出版物是人民精神的慧眼,也是人民自我信任的集中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全人类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人民群众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他认为真正的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并“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且能够“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由此看来,书籍、报刊等新闻出版物必须体现人民性,即“自觉充当人民喉舌,体现人民精神,表达人民情感,维护人民利益,并且永远与人民同甘苦,同生同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也才是真正的实现新闻出版自由,这就是他独特的“人民报刊思想”。
其次,指出实现新闻体现人民性的科学路径。马克思注重动员和组织工人参加新闻采编工作,吸纳德国最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者和文化文艺工作者,在工人中大力发展通讯员,组成撰稿队伍,强调报纸要多采写刊登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群众意见的稿件,一方面通过审查工人的稿件,能够进一步了解贴近社会实际、工人生产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核定与工人收入相匹配的报刊售价,保证报纸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这就是马克思新闻思想关于坚持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