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XX区群众就医和购买药品情况,我区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区人民医院、X家镇级卫生院、X余家药店,X家医药公司开展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各机构、企业药品齐全、备货充足,基本满足群众日常购药需求。但是采访前来购药的群众得知,生活中常见的疗效突出、价格低廉的“刚需”药品逐渐消失,例如:三元一管的红霉素眼药膏、十几元100粒治疗胃病牙痛的甲硝唑片、五元两盒治疗拉肚子的诺氟沙星胶囊、八元一瓶治疗咳嗽的甘草片等20余种常用低价药品几乎已经买不到,现在购买替代药品的花费较以前贵出好几倍。调研发现,当前“高效低价”药品难买值得关注。
分析原因:
一是药企不愿产。通过电话了解XX药业相关负责人得知,由于药企上游的价格垄断,原料药价格猛涨,例如治疗过敏的扑尔敏原料药近几年涨价近60倍,导致药企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药企被迫“弃产”,随即低价药成为短缺药。低价药停产后,药企转而研制一些替代药品,这些替代药品售价较高,利润大。低价药难买、替代药价格飙升,最终“受伤”的还是消费者。
二是渠道不愿做。通过调研XX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代理区域内同类药品的年度销售数量总体平稳,推销的低价药品越多,就会抵消替代药品的销量。随着目前人员成本、物流成本、仓储成本的增加,低价药品利润无法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公司要么选择抛弃低价药品品类,要么低价药加价批发给零售商来维持生存。
三是零售不愿卖。国家规定医保目录内集中招标采购的西药、中成药实行限价管理,以中标价加成15%为医保支付限价。调研发现,在药店里低价药的作用是为了补齐商品线,吸引固定客流,同时低价药都是被放在柜台最下面,除非买药顾客“钦点”时,药店人员不会主动展示。取而代之更愿意推销换剂型、换名称、换包装,价格高出五六倍的“新药”,从而获取更多利润。
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