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指在学习、训练、执勤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它是军人暂时的心理失调,不是心理疾病;它与思想问题有联系,但不宜笼统地归于思想问题。处理方法以自我调适为主,基层干部的心理疏导和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了解青年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的一般表现、类型、成因和调适方法,对于维护军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一是适应问题。
从地方青年到合格武警战士,从战士到班长、士官,青年军人经常需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等问题。其中以新兵入营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二是自我意识问题。
青年军人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青年军人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相互矛盾的倾向: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或其它原因所产生的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军人自卑主要表现在:(1)消极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明显不如他人。(2)泛化,有的人由于身体引起的自卑,使他人感到自己言谈举止及社会效能力均不如别人。(3)敏感性和掩饰性,具有自卑感的人往往 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知道,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认,或回避与别人交往,或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三是人际关系问题
人类的适应,首先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心理障碍主要也是由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和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平淡,社交恐惧,不想交往等。其中孤独心理和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猜疑心理是一种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人人都不可交。猜疑心理是军人交往中的一种消极心理,如有的军人在发展进步遇到挫折,愿望不能实现时,便疑心谁跟自己过不去。当受到领导批评时,总是疑心谁向领导打了小报告,疑心与自己竞争的人使绊子,疑心与自己的有过结的人伺机报复等。甚至有人对自己稍微表现出一丝异常,就怀疑是自己有成见。个人一旦掉进无端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战友失去信任,对自己心生疑窦,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同时,猜疑心理,也是一些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孤独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心理上的孤独并不等于一个人独处,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虽有表面接触,但缺乏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不管是置身于人群,还是独居一室,只要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不与身外的世界沟通,就会产生孤独感。严重的孤独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的还会厌世轻生。
四是性心理问题。
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包括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心理困扰等。常见的性意识困扰有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表现。由于认识的偏差,性心理问题常常会造成青年军人的性意识困扰,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表现为焦虑、厌恶及内心不安、恐惧、自责等。严重的可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抑郁、不愿与人交往,陷入焦虑、矛盾、困惑或苦闷之中,从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干扰自我的正常发展。性行为困扰,是指导性行为活动在事发当时或事隔多年之后,对一部分人构成了心理困扰,并给其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针对官兵上述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通过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成因分析如下:
一是早期经验与家庭环境。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环境和早期成长经验有密切关系。独生子女走入军营后,因他们从小受到家庭和亲友方面的呵斥,相对优越的成长条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智力发展较快,聪明伶俐,富有活力。所以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紧跟时代潮流。但是,他们从小无忧无虑地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享有小太阳的家庭中心地位,到部队后,家里像放风筝一样手里牵着一根线,这样就大大延缓了他们的心理成熟期,在个性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心理缺陷。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但感情相对脆弱,遇到挫折和批评时承受力显得较差。一部分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特征,最怕面子上过不去。他们对表扬和批评特别敏感,一旦没有评上先进或被领导批评,就情绪低落,甚至哭哭泣泣。他们的独立意向很强,但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脱离家庭的照顾,日常生活的料理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他们渴望交往,但由于从小缺乏生活伙伴,长期被家人过度宠爱,一些人养成了孤傲清高、任性、不够随和的个性品质。这些心理特点,往往成为妨碍他们进步和与人正常交往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心理障碍者早期家庭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他们的父母与正常个体的父母相比,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或者较多的过度保护或过度惩罚。因此,把握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注重早期经验和家庭环境的分析。
二是生活事件。是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引起心理压力的事件,影响战士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如评选先进、改选骨干、入党考学、恋爱或失恋、生病或身体不适、亲人死亡、家庭涉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持续地发生,就会对个体的抵抗力形成累加效应,最终导致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战士端正入伍动机,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密切官兵关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理问题。必要时要进行心理治疗。
三是特殊的人格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特征,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同样的心理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可以出现非常不同的结果。例如,强迫症,其相应的特殊人格称为强迫性人格,其具体表现是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拘谨呆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事后容易后悔,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等。因此,培养健全的人格已成为预防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症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是应对方式。当我们面对生活事件的压力时,自然会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应付、对待环境压力。人们在处理压力性事件时采用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同一个在不同情况下所用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所用的应对方式也会有差异。应对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策略控制型。即个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有计划、有策略地控制、处理事件消除环境压力;二是随机处理型,即没有准备地、随着压力的出现而纯粹应付性地处理遇到的事件;三是回避型,即对压力事件总采取逃避、回避的方式来对待;四是依赖寻求型,即在遇到压力性事件时,依靠家人、朋友来处理和应付。一般来讲,有策略和随机性地应对方式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是心理成熟的标志;而回避、依赖型的处理方式是对事件的一种消极的认知和行为反应,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在部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能否顺利和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从心理学触及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人的心理有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做工作,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疏导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自我疏导,排潜、调整、换一个角度想,或者叫自我排解。另外一个就是通过别人干预疏导。干预疏导对于有失落、悲愤、自杀倾向的官兵而言到头重要。疏导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积极调解和引导的过程,这就叫心理疏导。通过调动观能动性,教给他们方法,激发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提高主动应激反应的能力,改善自身的心理变化,以减轻、缓解、消除心理不适及其症状。
一是心理自动调适法。它是依靠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心理防卫是人们在面对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自觉不自觉地摆脱烦恼、消除紧张、降低焦虑、减轻痛苦,以恢复情绪稳定和保持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这种瞬息万变我心理保护的适应性倾向可以是被动的、消极的,也可以是主动的、积极的。但即使是出现被动、消极的适应性倾向,至少也能起到缓和作用,使失衡的心理得以暂时的调整,从而为心理平衡赢得宝贵的时间,过度运用或运用失当有可能导致社会适应不良甚至心理异常。心理应对形式多样,重要的应对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投射。是指把自己所不喜欢、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观念、欲望等转移到他人身上,认为他人也有此恶念甚至比自己更为严重,以此来保持心理安宁;或者把自己遭受的困厄、挫折和错误归咎于他人和客观原因,以维护自尊,减轻自身的焦虑和不安。二是否认。是把否定已经发生的但又难以接受的事实以逃避心理打击,减轻痛苦。如亲人突然亡故、事业上出乎意料地遭到失败等,就认为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不肯相信,以缓冲精神刺激,使心理上更有准备地在日后慢慢接受已发生的痛苦事实。三是合理化。是指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自己的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时,寻找某种理由加以解释,为自己开脱,以减少内疚和痛苦。四是移置。是指通过转移对象来间接满足在原有对象身上无法或不便直接满足的欲念,以使心理获得平衡。五是升华。是指把不能实现的欲念或痛苦的体验导向积极的、能够实现的行为表现,以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六幽默。以诙谐、含蓄、给人以启迪的言语和动作来化解尴尬,摆脱困境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七是补偿。是指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弥补因目标受挫而产生的沮丧感和痛苦感,在体验成功的满足中获得心理平衡。八是抵消。是指用象征性的言语或动作来消除不愉快事情引起的不安、自卑、焦虑和痛苦,以使心理获得平衡。
二是意义寻觅法。这是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努力寻找和发现健康的精神追求。精神追求可以统领所有的心智,使你关注未来的事情,忽略心理波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一些伟人,他们遇到的困难可谓不小,但在伟大的理想支配下,他们全身心投入事业,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自己。精神追求还可以使人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包括肉体和心理痛苦。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痛苦和挫折只是磨练自己的试金石。
三是认知调控法。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理清思路,冷静地做出应对的方法叫谁知调控法。例如当人非常愤怒时,常会做出过激行为。如果此时能够告诫自己冷静分析一下动怒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就会使过分的反应恢复冷静,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是活动调适法。是指通过从事有趣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类方法。包括读书、写作、绘画、雕塑、体育运动、听音乐、舞蹈、演戏、劳动等多种活动方式。活动调适寓心理治疗于娱乐之中,不仅易为人接受,而且易于操作,可以广泛地运用于一般性的心理不平衡和轻微的心理障碍。活动调适法的实质在于用活动的过程来充实空虚的生活,用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来驱散不良的情绪。因此,应随时把握利用活动中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信息去发现问题,改变错误的认知,调适不良的情绪,纠正不适应的行为,提高自信心。活动的种类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程度、原先的个人爱好、兴趣和实际条件来选择。
五是合理宣泄法。研究发现,凡是能够正确对待各种紧张刺激,善于自我疏泄不良情绪的人,大多数都能保持心身健康,较少生病。反之,过分积郁思虑、自我压抑的人,很容易心理失常。易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合理宣泄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把消极情绪发泄出来,使之得到适当表现,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宣泄的过程也是人们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过程。
宣泄亦称“心理净化”疗法。它是一种利用或创设某种情境,让患者将心中被压抑的矛盾冲突、精神创伤和悲痛情绪疏发倾诉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达到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疏泄疗法的工具主要是语言。治疗都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以准确、生动、亲切的语言,解释病症的基础上,分析患病的根源和形成过程。在逐步认识病症的基础上,悲伤、愤怒、怨恨等情感就像火山里的熔岩一样,具有很大的能量,应该释放出来。如果长期压抑“储存”,就可能发生火山突然“喷发”,导致一场大病。而及时逐渐地将能量释放出来,就不致发病。
宣泄疗法既适用于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病症,也适用于正常人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疏泄疗法的具体做法一般有四种:一是谈话性疏泄。心理有什么问题和积怨,可以与同乡、战友、领导地倾诉出来,通过交谈,尽情地、坦诚地将被压抑的负性情绪倾诉出来。倾诉对象一般是最亲近、最信赖、最理解自己的人,否则就不能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二是书写式疏泄。即通过写信、记日记等方式,将自己内心的苦恼、悲伤等因各种原因而不能直接对人表露的情绪得到疏发、排解。这种方式多为性格内向,不喜欢交际,不习惯流露情绪的人所采用。三是运动疏泄。即通过打球、奔跑、拳击等运动方式,疏发内心的不平或愤怒情绪,让怒气和痛苦随汗水一起流淌,使心理开朗起来。这种方式较适合于脾气暴躁,、情绪冲动的爆发型的人。四是哭泣性疏泄。即通过流泪哭泣的方式,将积郁在内心的委屈、悲伤、痛苦等情绪排泄出来。如果“男儿有泪不轻弹”,把感情压在心底 ,就会导致伤心过度而生病。研究发现,人的眼泪能将人体内导致情绪抑郁的化学物质排除掉,使不愉快的情绪消除。同时,在泪腺分泌泪液时,释发出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随着血液流向全身,它既对心理方面的不适有治疗作用,也对身体方面的伤患有治疗作用。因此,流泪哭泣对人的心身健康起着保护作用。哭有多种形式,古人说:有声有泪渭之哭,有声无泪谓之号,有泪无声谓之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哭既是人痛苦的外在流露,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措施。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遭到极大的委屈和不幸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哭后心情就畅快些,比憋在心里好受得多。哭对人心理的保护作用,特别明显表现在当人遭到严重的精神创伤、陷入可怕的绝望和忧虑时,既不思食,又不想睡。但如果此时能设法大哭一场,就可得到拯救。总之,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于健康的。既然哭也有益于身心健康,那么,让我们“当哭则哭”吧。
最近,美国医院相继推出了两种别开生面的疗法,“五分钟笑疗法”和“喊叫疗法”,令人耳目一新,对解除压力,促进健康达到了令人鼓舞的效果。“笑一笑,十年少”。医学专家认为,笑能使人心、肺、胸、腹都得到锻炼,加速血液循环,调节心率。放声大笑还可以放松颜面、上下肢的肌肉,达到消除烦恼和解除抑郁的作用。因此,建议每人每天都大笑五分钟。喊叫疗法更加奇特,医生给患者提供一间“密室”,一间严严实实的屋子,接受治疗者可肆无忌惮地高谈阔论、狂呼大叫、欢歌狂舞,为摆脱各种长时间的压抑而将内心的抑郁发泄出来,在精神和心理上重新获得平衡。我国尚无这类治疗设施,但在不影响别人的场合,压抑者不妨进行这种自我治疗。从我国住房紧张、人口密集的国情出发,为防止干扰公众,可自制一个出气筒,比如,可对沙袋尽情指责,甚至施以拳脚,以发泄内心的压抑和愤怒。
战士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合理宣泄甚至牢骚,要给予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不能认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就是冒犯领导,不能把抹眼泪与意志薄弱划等号。
六是身心放松法。身心放松法是缓解和消除紧张、烦闷、焦虑、恐惧等情绪失调以及头痛失眠等状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一般身心放松法。常用的身体放松的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热水澡;精神放松的方法可以听音乐、看漫画等。二是想象性放松。在指导做想象性放松之前,应先让他们放松地坐好、闭上眼睛,然后用逐渐变慢并配合对方的呼吸的指导语来指导他们进行自由想象。三是肌肉渐进放松法。在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时,选择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的房间或室外,让大家以舒适的姿势坐好,然后引导他们想象最令自己放松和愉快的情景,并用指导语进行暗示。四是深呼吸放松法。当在某些场合感到紧张,而此时已无时间做其他放松练习时,可用深呼吸来进行自我放松。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眼,慢慢地做深呼吸,反复数次,以体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