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更好传承我市非遗文化,市政协副主席带领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各苏木乡镇文化站长及非遗专业人士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市图沃吉蒙古包制作技艺基地、金杭盖马头琴公司、吉日格乐玛民族服饰、非遗中心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形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基本情况
(一)风情独特,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文化绚丽多彩
全市历史悠久,植根于民间的绚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独特魅力。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在挖掘中求发展,在利用中重保护,“札萨克图刺绣”“XXX长调民歌”“蒙古族传统服饰”“查干伊德”等非遗传统工艺和创意设计都极具鲜明的代表性。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为“巴音居日合乌拉祭”;区级非遗项目XX项,区级代表性传承人XX人;盟级非遗项目XX项,盟级代表性传承人XXX人;市级非遗项目XX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XXX人。
我市满族屯满族乡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民歌之乡”“全区民间艺术乡”称号。XXX苏木在2018—2020年度被命名为“全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札萨克图刺绣之乡)。2019年,为庆祝建国70周年,在市非遗保护中心的组织下,XX名蒙古族刺绣传承人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历时半年绣制完成了XX米长的“蒙古族刺绣长卷”,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打破吉尼斯纪录,并被命名为世界上“最长的蒙古族刺绣长卷”。还有一些非遗传承人走出兴安盟参加国家级赛事活动,均荣获各项殊荣。
(二)挖掘资源,不断夯实基础,非遗得以保护传承
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中心认真按照“保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