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浅析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字数:1278 字 浏览:876次 下载:2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然而,从小学生思维特点来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从小学生记忆特点来说:学生在记忆抽象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诚然,数学实验将以上种种矛盾解决,本文将通过举例与分析论述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例1、将一个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并再中央点打孔,再将它展开,展开后的图形是( )。
  分析:若使用传统方法来讲解,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后会形成四层,相应应有四个孔,但孔的排列情况究竟如何,学生一头雾水。若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用笔尖打上孔,再展开后便一目了然。
  答案:B
  例2、一块边长为3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在它的四个角上分别减去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后,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皮盆,求铁皮盆的容积?
  分析:按照题意,做出如题意所示图形,但形成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长、宽、高又该如何决定?但是如果找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按要求剪掉四个角之后,将其对折便可得到需要的解题信息。
  解:由题意可知形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长为14厘米,宽为14厘米,高为8厘米,则
  14*14*8=1568(立方厘米)
  例3、把一张长4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圆筒。
  求:(1)当高为40厘米时,底面周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2)当高为10厘米时,底面周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分析:若使用已学过的知识点:“将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来解答,学生思维很容易受到长方形长和宽的限制。若使用一种长方形的纸,按要求卷出一个圆柱,其效果就大相径庭。
  解:
  (1)底面周长最大是10厘米。
  (2)底面周长最大是40厘米。
    例4、一根长4米的圆柱形木料,横着截去2米,剩下的圆柱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米,原来圆柱木料的表面积是多少?
  解法一:设底面半径为R,则原表面积为2πR2+8πR;截去后剩余的表面积为2πR2+4πR。由题可知
  (2πR2+8πR)—(2πR2+4πR)=12.56
   解,得R=1(米)
  2*3.14* 12+8*3.14*1=31.4(平方米)
  解法2:拿出一个空的饮料罐,按一定比例截去一小段,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发现:减少的表面积实际上是截去2米部分的圆柱的侧面积,则
  2πR*2=12.56
  解,得R=1(米)
  2*3.14* 12+8*3.14*1=31.4(平方米)
  综上,我们看到,以知识教学为载体,以简单器材为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了数学问题中的高度抽象性与思维具体性之间的对立,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了各种思维能力的同时记忆犹新。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