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城乡教师逆向流动该扬?该抑?
字数:1425 字 浏览:1473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每逢假期,潮涨般的教师调动是一个热议的焦点。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本是促进城乡教育事业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本该无可厚非,但事实上,这个双向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变成了单纯逆流而上。乡镇教师进城都是通过选拔考试、竞聘、学科带头人借调等方式,最终获得进城从教的“入场券”。似乎乡村教育实力优厚于城市,只要乡村教师工作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教育输送营养。
  暂且勿论乡镇教师进城从教,其之可否。单就乡村教师逐年被择优进城,如此操作,其显性之害有三:一是乡村师资力量逐年减弱。尤其是优秀教师比城市教育逐年“收割”,乡村教育水平提高困难;二是乡村教育环境越来越差。教师不乐教,一心想进城,以图工作环境优,照顾子女方便;学生不安学,好教师舍乡进城,学生自觉提高无望,投师无门;三是导致教育结构不合理。越是偏远的乡村,越需要优秀教师的营养供给,而事实恰恰相反,对综合考核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采取“发配”的方式,派驻偏远乡村从教,如此所谓的调动教师乐教的工作积极性,实质上反倒残害和贻误了诸多偏远乡村学生的健康成长,致使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越落后、越不均衡,长期如此,便是差的俞差,强的俞勉强,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反观城区教育,教师一旦跌入城区教坛这个“富窝”,几乎一劳永逸,“泯然众人矣”。且说城区教师安居在城里,尽管每年通过评比考核,采取优胜劣汰的办法,将极少数师德师风较差、考核末位、水平差、素质低的教师,找寥寥无几的“代表”发配偏远乡村“劳改”或“锻炼”,以刺激城区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神经中枢,但这样的挂职或支教,只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服刑”期满,便可“解枷归城”,从实质上并没有改变教师逆向流动的事实。
  著名学者余秋雨谈大学发展时说:“一个大学的名气和质量不是看校长有多大名声、名气,而是看真正有多少知名的导师、学者、教授,年均能培育出多少知名的人士、人才”。我想乡村教育亦是同辙之理。农村教师无疑是农村教育的主力军,优秀教师确是农村教育的先锋官。尽管各地也选拔优秀大中专院校毕业到农村任教,但进一批“新手”,送一批“里手”,岂不是把乡村教育当作了“练兵场”吗?岂不是在釜底抽薪式的逐渐弱化乡村教育师资力量吗?岂不是在肆意人为地拉大乡村教育差距吗?
  诚然,乡村教师并非胎生就注定在农村画地为牢一辈子,适当地流动,的确可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一味地单向逆流,每每使城区成为乡村教育敲骨吸髓的“收割机”,这种“一边倒”的做法理应叫停。乡村学生渴盼优秀教师的乳汁和营养,这也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所需、所急、所盼,教育部门理应多采取一些灵活措施和惠及教师的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生活中夫妻分居、子女求学、照顾老人等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各级教师强化牢固的宗旨意识,激发更大的奉献热情,树立安心教育的和平心态,形成城乡教师双向交流的科学机制。西峰区什社中学距城近30公里,为解决教师回城的困难,学校购买了校车,每日按时接送教师,解决了教师后顾之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种有益的做法也是乡村学校值得借鉴的范例。
  温家宝总理说过,“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统筹发展的社会,最大的实现公平、公正,尤其是城乡教育上的公平”。统筹城乡教育是统筹发展的基石。乡村教师队伍优化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在乡村教师进城这个逆向流动的热门中,各地理应从长计议,按下城区优秀教师到乡镇从教的“快门”,真正达到互促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