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加强对企业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是为各级组织输送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基层各单位通过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为企业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发挥了“储能”作用。但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有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求全责备,抹杀人才。对后备干部的选拔条件苛刻,标准过高,没有从发展的眼光、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而是要求“完美无缺”,使一些有发展潜能的同志但却因“经验不足”、“性格内向”等原因而与后备干部人选失之交臂,而单位又面临人才匮乏。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选拔干部进班子是上级的事,自己培养了也没用。因此,放松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结果造成上级选人困难,用人无从下手,致使单位出现人才断层。三是急功近利,不顾长远。认为任职期间搞好安全生产、确保队伍稳定就算大功告成,至于人才的培养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的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祖传家业,何必为“接班人”的事劳神费力,况且培养的只是少数,得罪的却是多数,得不偿失。于是在实际用人中,往往急功近利,不问品行,只求“镇得住”、“耍得开”、“摆得平”。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干部用而不培,使他们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有发展潜力但经验欠缺的年轻干部,则不敢也不愿放手使用,害怕出了问题自己担责任。四是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个别领导担心后备干部超出自己,影响自己前程,削弱自己权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是关心爱护人才而是处处压制人才。他们看重的是手中的权力,个人的利益,至于党的事业、企业长远发展根本不放在心上。
2.管理不到位。一是敷衍应付,流于形式。一些领导干部不能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培养后备干部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应付差事上,更不用说加强教育、轮岗锻炼了。少数单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只是填填表,没有真正操作起来,造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有些单位在后备干部的选用上,不看能力看资历,不看本领看年龄,只要在某个岗位干的时间,就能“媳妇熬成婆婆”,不列入后备,面子和感情上过不去。而一些较为优秀的同志则被排除在后备队伍之外。三是不讲民主,“暗箱”操作。个别单位在后备干部选用上,搞个人说了算,不进行集体研究,把“后备”变成笼络人心、培植亲信的工具。
二、对策
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共同抓实抓好。
一要加强教育。邓小平同志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人,培养优秀的后备干部,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增强培养后备干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强化指导。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的指导,对后备干部的挑选和考察、思想教育、轮岗锻炼等工作要教其方法,逐步引导,提高基层对后备人才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善于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真正把那些有发展潜力、品质好、受群众欢迎的同志选拔出来。
三要培用结合。培而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层培养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在选拔干部时,要优先从后备干部中挑选,公开招聘和民主荐贤要与后备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与基层单位加强沟通,防止出现“备而不用”,导致人才浪费。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尚未成熟,上级主管部门要做好解释,增进理解,增强基层单位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
四要严格考核。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无序的管理,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要建立后备干部考核制度,把基层站段是否重视培养后备干部以及是否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被提拔后备干部的直接培养者和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奖励,反之要进行处罚。同时,把后备干部的培养与领导干部的评先、升迁、调整等相结合,真正通过建机制、严考核,使后备干部培养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