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字数:8458 字 浏览:3579次 下载:5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目  录

【摘要】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现状
1.1我国个人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2个人消费信贷方式比较单一
1.3个人消费信贷起步晚、观念落后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的问题及成因
2.1经营理念错位,个贷业务恶性膨胀
2.2内控制度不健全,在个贷制度中放松制约条件
2.3未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贷款管理流于形式
2.4以个贷名义发放公司类贷款,用于企业投资、生产经营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1支付风险
3.2信用风险
3.3操作风险
3.4信息系统滞后隐藏风险
4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问题解决方案
4.1强化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研究和监控
4.2加强研究个人消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
4.3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5结语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均有了显著提高,这就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个人信贷业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推动个人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由于个人信贷业务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多风险,如支付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时应该注意对风险的规避。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个人业务;潜在风险;风险管理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现状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重大的转变,这就为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信贷业务中的竞争也日益剧烈,贷款形式多种多样,呈现多元化趋势。个人信贷业务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展现了现代经济的发展成果。然而,由于我国个人资信评估机制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金融机构个人贷款领域的其他主要业务。
  1.1我国个人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也有了较快发展,据中国人民银行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7.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9.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3.0万亿元,增加8.2万亿元。从行业领域来看,作为个人消费信贷主要业务之一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9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年末高8.1个百分点,且占全部消费贷款总量的近七成。从业务分布地区来看,大多数业务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且大多数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
  1.2个人消费信贷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业务方式单一的问题。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最终消费品抵押业务上,银行信用卡消费占比较低。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发展,制约了经济发展步伐。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额较低。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而我国截至到2013年末全部个人消费贷款只占全部贷款的15%,这就说明,我国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构建多元化消费信贷方式。
  1.3个人消费信贷起步晚、观念落后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起步较晚,即使是对于个人信贷业务的开设先锋——中国建设银行来说,在实行改革之前也一直都在发展以储蓄为主的个人负债业务。直到1998年,个人资产和中间业务才开始兴起,个人消费信贷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虽然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但是相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而言,仍存在严重不足。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较深,“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这就使得大多数居民更加青睐于将钱存入银行账户,对于个人消费业务的发展存在较大偏见,认为这种“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是不合情理,这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信贷意向存在错位。因此,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的消费观,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从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是当今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关键。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的问题及成因
  2.1经营理念错位,个贷业务恶性膨胀
  由于一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出现问题,认为公司类客户存在较严重的信用风险,难以产生较高的收益,而个人信贷业务相较于公司类客户群体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如还款能力较强,风险较小,且收益较高。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一些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信贷业务,这种不合理的经营理念,使得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公司业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个人信贷业务出现大幅增长现象,从而形成一种不和谐的发展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将目光投入个贷市场,绞尽脑汁,尽量多的争夺个贷市场份额,这就造成了个贷业务的畸形发展趋势,恶性增长程度不断加深,使得银行个贷业务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
  2.2内控制度不健全,在个贷制度中放松制约条件
  为了吸引顾客资源,一些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时,常常先发放贷款,继而补办新车抵押登记手续。不仅如此,一些银行相关规定中提出,个人消费贷款不需要进行贷后跟踪调查。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能够准时还钱的客户放松其检查机制。这种行为就造成了银行对于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不清楚,无法详细掌握借款人的购车情况等。对贷款资金不进行跟踪检查,使得经销商可以钻取政策漏洞,骗取银行贷款。另外,一些非法客户还会通过制造虚假证件来骗取银行贷款,如房产证和车辆行驶证等。这也造成了车辆管理部门和房地产部门管理的难以操作性。如,在某商业银行发放的900多笔、2.5亿多元汽车消费贷款中,有170笔、1.6亿元贷款为四家汽车经销商以虚假机动车登记证书骗取的,以致贷款面临损失。
  2.3未严格执行信贷管理制度,贷款管理流于形式
  随着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之间为了抢占客户资源,提高业绩水平,纷纷致力于拓展业务规模的行为中,从而忽视了对贷款的管理,对于信贷的规则没有切实的落实到位,贷款前没有仔细核对客户的信用度及还款能力,贷款时没有仔细核对贷款人的贷款相关证件的真实性,贷款后相关的核对工作不认真。例如:某商业银行为了提升业务量,跟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经销商联合合作,将调查评估的权利交予他们,贷款后的管理也不尽理想,这样使得不法份子走法律的漏洞制造虚假证件进行多次贷款,挪为己用,难以及时还款,这样对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2.4以个贷名义发放公司类贷款,用于企业投资、生产经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对于公司类业务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然而,在严格控制公司类业务操作的同时,也使得公司类贷款业务的手续更为繁杂,工作效率降低。甚至有些商业银行为了简化工作程序,逃避上级银行监督管理,将公司类业务变相整合为个体贷款业务。这就使得社会上出现一些多户贷款被少数大户控制、集中使用现象。如:某商业银行向某企业法定代表人发放个人贷款合计980万元,贷款用于高尔夫球场建设,到期不能归还,形成不良贷款。
  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1支付风险
  一般而言,当借款人收入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其还款的能力,无法按时支付贷款利息,这就为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了风险,而这种风险就是所谓的支付风险。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推进,人们收入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收入稳定性受到威胁。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均因为裁撤冗员而丧失工作,这就使得人们的稳定收入来源减少。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人们对于风险的防范能力不断下降,给银行业务的顺利展开带来了一定的不可控性,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增大。
  3.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借款人到期拖欠还款和赖账行为而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社会上整体信用观念不强,还款不够主动的现象,拖欠还款等现象层出不穷。如,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常见的信用危机问题有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偿还问题。据统计,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偿还率较低,大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就“消失”,贷款偿还观念薄弱,这就使得我国助学贷款体系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不仅如此,在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一些农民片面认为小额农贷是救济款,不贷白不贷,因此,只要信用社有救款,就直接借贷,根本未从自己的实际状况出发,认为钱到手就是自己的,于是这些小额农贷就常被农户用作其他途径,其作用未能很好的实现。当还款期来临时,农户就会拖欠还款时间,甚至是逃避债务等,这就使得信用社资金周转不灵,回笼资金不足,信用社收款风险较大。
  3.3操作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会提升银行贷款业务中的风险。首先,由于我国个人信用评价体制机制并未建立,在个人信用的衡量上无法达到准确、公正、公平的效果,这就使得银行无法准确掌握客户信息,无法获知其是否会按时还款,银行贷款的盲目性增强,这就使得银行的操作风险增大。其次,由于银行之间的竞争剧烈,彼此之间为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使得借款人常常利用银行之间联系不紧密的漏洞多处贷款,银行因无法具体掌握借款人的信用度,就出现多头信用风险。最后,银行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当今银行信贷业务多种多样的情况下,难以对各项业务开展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使得道德风险问题层出不穷,影响银行业务的有序展开。
  3.4信息系统滞后隐藏风险
  信息系统之后隐藏风险主要是指当个人信贷业务发生时,由于银行信息系统的不完善,银行仅仅只能了解借贷的整体情况,无法对每个个体的贷款业务信息进行分析,重复贷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另外,由于银行内部对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识别信号的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系统无法很好的辨识风险,这就造成了银行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大。不仅如此,在银行日常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存在手续繁多的问题,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如办一笔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间长的需要3个多月,其问要经过20多个环节,手续之繁,难度之大,令许多客户望而生叹,不得不放弃借款的念头,从而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4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问题解决方案
  4.1强化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研究和监控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数据,建立健全个人消费信贷的数据管理体系,从而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提高银行的风险预警能力。第一,完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程序数据中心;第二,对银行的计算机应用体系进行分析,提高各个部分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成分,从而加强对银行的监控和管理;第三,大力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和外部计算机企业的强强联合,提升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保证银行内部计算机系统优化升级的有效性,从而为银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网路运行环境。其次,尽快研究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级模型,用来对客户或债务进行风险评级。风险评级模型中有定量整理分析指标,也有定性分析指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的信用评级还显得相当粗糙,主观、定性指标过多,客观、定量分析指标较少,影响了信用评级的准确性。最后,要建立风险计量方法和模型,统一全行的风险标准。缺少这种深度数理分析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的一个不足之处。随着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扩大,传统的银行风险标准显露出更多的不足,无法满足银行业务开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依赖统计学进行风险控制。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在风险来临时难以应对自如。这种状况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体制运转惯性有很大关系。然而,由于银行工作人员对于这种非常规事务性的工作缺乏科学的认知,认为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商业银行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平衡管理队伍,后方管理的空虚逐渐明显。而开发新的管理模式,恰恰是要由后方的决策支持性组织来完成的。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适当的拉长业务部门的管理阵形,将日常管理事务和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从机制和机构上分开,选择合适的人员,建立各级业务主管人员的参谋支持机构,其职责之一,就是要对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搜集、研究、消化和借鉴,并要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定的实施规划,以便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4.2加强研究个人消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
  目前,关于个人消费贷款方面的法律还不健全,这就使得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无法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因此,要解决法律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证法律制度的公平公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应该加快信用体系相关法律的建设速度,完善惩罚制度,提升经济活动效率。不仅如此,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为衡量失信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失信程度也能得到很好的判断。通过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可以促使人们诚信守法,从而有利于个人消费不良贷款的处理。其次,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采取诉讼方式予以解决。所谓诉讼解决方式是指贷款发生逾期后,银行全部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追索。银行将借款人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律师事务所。律师根据银行现有资料发放律师函、电话催讨及上门催讨等等。如通过上述方式仍未能收回的,由律师通过司法程序予以追索。诉讼方式的优势在于它的强制性,可执行性。然而,银行个人类不良贷款的特点是单笔金额小而笔数大,如果采用诉讼方式解决此类不良贷款的催收,必然会产生数量庞大的诉讼。大家都知道,对于同一法律关系而言,无论争议标大小,诉讼流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对于标的额较小的个人类贷款,采用诉讼方式从经济、效率、成本等角度来讲,无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再次,可采取诉讼外的处理方式。诉讼外解决方式即非诉方式,诉讼外解决方式注重当事人自身的参与,以平和的方式解决纠纷,具有程序常识化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诉讼固有的缺陷,缓解当事人与法院、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矛盾,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和当事人在纠纷解决中的成本,提高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等。对于个人类不良贷款,非诉催收有独特的优势。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非诉方式是否能彻底解决催收,最终取决于借款人在一定压力下的诚信和道德,取决于借款人的自觉性,因而,在非诉方式没有实际效果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诉讼方式作为补充,最终解决问题。
  4.3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仍有不少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何强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我国商业银行从单纯办理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到开办存款、个人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很快。业务的高速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强管理,保证业务的健康发展。要保证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必须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的管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只有加强个消费信贷的管理,才能防止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转为实际损实,防范内部经济案件的发生,才能使个人消费信贷这一创新业务健康发展,从而保证银行整体业务的全面发展。
  强化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有五种手段:1.转变银行业务人员的操作观念2.加强银行的内部管理3.银行要明确自身的业务情况和经营范围4.银行应加强业务跟踪考察力度5.定期处理已形成的不良贷款业务。首先银行作为业务开展的主体,是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增加的内因,控制着个人消费信贷的阀门,对于风险的把控要起到关键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完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从银行内部做起,转变银行业务人员的操作观念,在注重业务成交数量的同时,更要保证每一笔业务的质量。过分追求数量往往会导致对贷款风险考察结果失实,更甚者会在明知风险潜在性的同时为追求效率而选择忽略,最终给银行造成巨大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既是经济上的更是信誉上的,而信誉则是银行的生命。为避免这些风险,银行就有必要提高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快业务人员从重“量”到重“质”的观念转变,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银行信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业务人员舞弊性的贷款操作,科学管理贷款流程,严格审核,层层监督。近年来,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中出现的大量不良贷款一定程度上都归咎于银行业务人员之间的恶性竞争,为保证业绩而盲目开发信誉不良的客户,甚至帮助客户伪造信誉调查结果的信用记录,为签单不计后果,而银行对于这样的不良业务也缺乏一个及时的审查,同时对于业务人员的业务操作也缺乏监督。归根结底,银行对于业务人员的签单激励奖励力度过大,却对业务质量的要求不严,或者说审查不严的同时,最终的惩处力度过小,这就致使一部分业务人员为眼前利益所趋,罔顾银行业务质量和信誉,进行舞弊性业务操作,损害银行利益。为此,银行应注重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强化业务规范意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同时加强监督约束机制,避免同类情况的发生。再次,银行在拓宽业务范围的同时,应认真了解自身业务情况和经营范围,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扬长避短,有选择、有方向地进行业务范围的拓宽,集中优质资源发展特色业务。这就要加强银行金融创新,学习国内外先进银行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引进。再次,商业银行应加强业务跟踪考察力度,对于贷款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誉状况实时进行监控,实施风险应急预警管理,如对于还款能力明显下降而成为潜在还款风险客户进行及时的还款提醒,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要加大追讨力度,做好信用记录。根据银行业务二八理论,银行百分之八十的业务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客户身上,因此加强客户管理和客户维护非常重要,对于信誉良好的客户要提供完善贴心的信贷服务,而对于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要加强监督。最后,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保证定期处理,坚决清收。一方面,不良贷款含有一部分银行效益,不应予以放弃;另一方面,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体现了银行的管理水平,可以对恶意拒偿者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个人信贷业务也不断增长。然而,在个人信贷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一些问题大量显露出来,其与政府项目和企业贷款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当今经济背景下,要想通过扩大内需获取长足发展,就必须从个人信贷业务着手,加大对个人信贷业务的投资力度,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促进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晓.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J].经济研究,2009,(7):67-68
[2]李锡雄.浅议借款费用会计准则核算困惑[J].财务管理,2009,(3):150-151
[3]段志群.房地产开发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6 (663):319-321
[4]孔梅英.新会计准则下的借款费用资本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369):99-100
[5]张固.浅谈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J].财经与管理,2009,(10):203-205
[6]许燕.关于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财务风险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09,4(1):18-20
[7]阎波,徐一千.新准则借款费用资本化对企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3(568):319-320
[8]谭维庆.新准则下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利弊分析[J].财会研究,2008, (5):35-37
[9]高梦露.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比较分析[J].金融管理,2008,8(9):80—81
[10]李视友,王伟.新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定[J].财务通讯,2008,(8):63—64
[11]张淑.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财会经济,2008,(16):156—157
[12]孙红侠.浅析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J].Commercial Accounting,2008,2(4):6—7
[13]王一淮,吴要毛.借款费用资本化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会通讯(综合),2008,(6):70—72
[14]左占卫.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8,(11):21—22
[15]邱庆荣,吴大青.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 (3):337 -338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