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探析
字数:3263 字 浏览:1454次 下载:8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的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例如: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标新立异、自我循环和膨胀、实体经济空心化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引导金融业主动地迎接改革的挑战,优质服务实体经济,是实现我国的经济“稳中求进”目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周小川在《财经》年会上指出实体经济不仅包括生产实物的农业和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尤其在中国,过去我国实施计划经济时强调物质生产,这属于实体经济,但是不能说实体经济即为物质经济。目前服务业在很多经济体中占了GDP的大部分,服务业大多属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是从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中产生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形态。
  (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实体经济是基础、是根本,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能引导社会资源通过资本市场向新兴产业、优质企业集中,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者应该均衡发展,一味的发展金融业而忽视实体经济会导致泡沫经济,出现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但是只顾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顾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则会导致实体经济萎缩。科学合理的发展金融业才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金融业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首先,对于金融而言,它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业在引导资金进入市场方面有很大的主导权,能够引领资源的适度集中和优化配置,给予实体经济以资金支持;其次,金融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可度量性
  在金融业的实践与发展中,我们应更多强调金融的实体性。就是要发展实体金融,将金融活动植根于实体经济,使之为实体经济服务,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可度量性,即能用可量化的标准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状况予以评价。如下是四个可供参考的评价指标。
  指标一是信贷投入。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的经济体,应该重视信贷增长和贷存比问题;指标二是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越强,越能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指标三是金融深度。戈德史密斯Goldsmiths曾提出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FIR),即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值。指标四是金融覆盖面。应从存/贷款账户、金融服务提供、分支机构数量等方面关注.对于不同的经济体,需要有针对性的考察不同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
  贷款规模的增加,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流动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正逐步加大。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金融领域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诸如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还不够紧密,金融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还不够及时有力等。
  三、坚持金融业反哺实体经济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具有双重属性。金融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它还广泛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金融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属性,二是金融脱胎于实体经济,作为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的衍生属性;其次,要处理好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关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并非意味着要把虚拟经济一棒打死。随着国民财富的逐渐增长,必然要有一部分财富从经营活动中剥离出来,以金融资产的形式进行配置和管理,这是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体而言,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再次,要引导金融资源实现正确合理的高效配置,如果不能引导好、管理好、配置好这些金融资源,就容易导致其无序流动,成为流动性过剩的罪魁祸首,推动房市、股市、大宗商品价格猛涨甚至猛跌。所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就要正视金融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这一现实,引导其流向国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要加大垄断领域改革力度,使银行、电信、能源、交通等行业成为吸纳民间资本的新渠道,这也是我国促进这些垄断行业开放、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深度思考
  当前国际国内更为繁杂的经济形势,对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以我们应当更新观念,紧密跟进局势,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集思广益,进一步增加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一)借力宏观调控  推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
  大型国有控股银行非垄断收益,他的经营成果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国有资本的增值和全民的福利。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要避免对大银行实施歧视性监管措施,为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更大的空间。避免将差别准备金率与银行在系统中的重要性挂钩,应基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贷款增速、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等指标来确定银行应缴纳的准备金;另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价格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行业和部门,逐步放开对特定部门贷款的利率限制,赋予银行自主定价权,让市场而非行政命令来引导社会资金的配置,这样才能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总量既定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部门;最后,要加强对民间资金的管控和引导。避免其成为金融危机的突破口和导火索,为巨额民间资本寻找合法“出口”,要引导地下金融转为地上金融,让民间资本真正成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股重要力量。
  (二)积极拓宽融资方式  全力支撑实体经济
  金融业领导部门已更加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在全面梳理、评估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履职现状基础上,要全面提升信贷政策导向力。人民银行在逐步把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保险理赔、商业票据、信托等进行汇总加以观察和分析,积极拓宽不同的融资方式来对企业实体进行帮助,并且以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作为标准,来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银监会已出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通过必要的操作流程和内部控制手段,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支付行为,确保信贷资金专款专用,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促进贷款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
  (三)重视小、微型企业发展壮大
  小、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水平看接近发达国家,但当前小、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金融部门首先要针对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大力发展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与小、微型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要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适当提高对小、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其次要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债。最后要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支持小、微型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总之,金融系统始终要与时俱进,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丰富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在政策及制度上进行调整完善,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一定会得到突破及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