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第一书记”基层服务管理样本
字数:3129 字 浏览:801次 下载:0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一、实施背景
  “第一书记”,是以激发领导干部的桑梓情怀,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和推动基层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由于以往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载体,多是联村结对“给钱给项目”的习惯做法,突出的是政治上的高压态势和组织上的强势推进,干部是“为了下而下”,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走走过场,取得的是短期效应,因此尽管花费了很多精力,群众满意度却没有提高。同时,海岛渔村所面临的人力资源外流、村级经济薄弱、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却越来越严峻。
  基于此,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把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内涵作了延伸,启动了“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第一书记”选派把“成长在哪,反哺到哪”的思路贯彻到领导干部服务基层工作中,不再单纯从政治和组织上规量与强推,而是以彻底放活的方式,注重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的潜能发挥出来,把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桑梓情怀”激发起来,为想干事创业的干部搭建平台,转变干部作风、帮扶海岛渔村发展。领导干部的身份是“社会人”,不再是局长、主任,而是有志于服务家乡建设的本村人;基层的组织和群众不再抬头仰视,而是以父老乡亲的姿态对他们的履职进行评头论足式的监督。这就是XX县选派“第一书记”的初衷和设想。
  二、主要内容
  自2014年4月启动首期选派工作以来,“第一书记”选派不断完善工作,扩大覆盖面,到目前为止,共有41名第一书记到位,实现了渔农村全覆盖。
  (一)选好精兵强将。“第一书记”选派,点好将是关键。“第一书记”的遴选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套路,主要有三条原则:一是领导干部主要源自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二是针对每个村具体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症结进行选派,即“需要谁就派谁”;三是主要为正科级及以上干部。目前,41位第一书记中,有8位是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括正处级党员干部和县委常委,33位是县属部门正科级领导干部(大部分为部门“一把手”),多数是来自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的干部。
  (二)推行团组服务。这两年来,“第一书记”选派工作虽收获颇丰,但也衬显了“第一书记”单打独斗的单薄身影。为加强工作合力,今年推出了团组服务。团组服务就是为每位“第一书记”选配搭档,由2-5位团组成员共同参与配合“第一书记”工作、组团帮扶,团组成员也源自籍贯地、出生地和成长地,主要从县级机关担任现职或退现职的中层以上干部中选派。团组使“第一书记”不再单兵作战,壮大了工作团队,全盘激活全县领导干部融入大抓基层的浓郁氛围。到目前为止,41名“第一书记”共选配了143位团组成员,团组成员均由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
  (三)明确履职导向。“第一书记”选派不是为了争取几个项目或是慰问一些困难群体,而是有明确的职责定位,并为此专门出台了《XX县“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细则》,成为了“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的行动指南。细则分5个章节、26个条款,从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工作保障等全面规范了选派工作,并细致明确了第一书记作为“五大员”(辅导员、领航员、服务员、平安员、督导员)的31条履职职责,带队伍、谋发展、促稳定成为第一书记核心履职导向。
  (四)完善协同机制。通过建立三大机制加强工作保障。一是建立关爱机制。建立“第一书记”谈心谈话制度,由县委书记与县处级“第一书记”、组织部长与科级“第一书记”开展专题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困难问题,促进选派工作良性发展。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总结工作,并加强多部门联动会办,及时解决需要上级领导和县属部门解决的问题。三是建立评估机制。由第三方定期评估工作,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掌舵护航。去年底已委托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团队,经过1个月的调研摸底和分析,完成第一轮绩效评估。此外,还专门建立了200万元的县长基金,并制定严格的基金使用流程,把有限资金用到事关村级中长期发展的关键事项上。
  三、绩效评价
  (一)“第一书记”重塑了干部形象。“第一书记”工作社会反响良好,群众拥护度高,现在群众有事会想到“第一书记”,遇事会去问“第一书记”,树立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这是最大成效。比如:2014年4月启动“第一书记”选派工作,首期选派8名县处级、16名正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当时还有10多个村没有安排“第一书记”,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得知同一乡镇的XX村和XX有“第一书记”,直接跑到县委组织部“堵门”,希望下派第一书记。“百姓心中都有本帐,村民对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在哪当领导都一清二楚,常常将他们作为教育孩子的对象,选派党员领导干部到籍贯地、出生地任“第一书记”,群众内心是非常欢迎的。正因为如此,“第一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威望非常高,老百姓有事会想到“第一书记”。
  (二)“第一书记”推动了基层发展。第一书记们的履职重点是针对实际问题做好带队伍、谋发展、促稳定的工作,基层是受益的主体。带队伍就是带支书、找苗子、育队伍的导师责任和伯乐任务。比如:针对基层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XX乡XX、XX乡XX村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依托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吸引青年回乡创业,选择了9名35周岁以下后备干部进行重点跟踪培养,拓宽后备干部选人渠道。谋发展就是着眼并推动渔村的长远发展。比如:XX村“第一书记”协同村级班子指导中高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现在XX“定制旅游”已经成为XX旅游的一张新名片。促稳定就是加强基层治理,并及时解决群众迫切的民生需求,协调处理渔业、旅游、民生实事等各类问题。比如:XX村“第一书记”邀请省里专家解决村水库渗漏问题。
  (三)“第一书记”激发了干事创业。“第一书记”不是个轻松的差事,履职过程不仅要接受乡亲父老的监督,还要竞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它激发了干部干事的潜能。有干部反映:“当第一书记,真的是带着感情去的。乡里乡亲都认识,从小看着长大。做不出成绩,群众那关过不了。做出了成绩,接受群众的点赞,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甚至比一些组织荣誉更加让我们感动”。“第一书记”的履职还直接带动了全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县XX局局长XX原本不在首期选派行列,但是看到“第一书记”们在基层耕耘的热潮后,也坐不住了。他主动向组织申请,担任XX镇XX村的“第一书记”。这就是头羊效应。
  四、创新启示
  1、基层服务管理需要“桑梓情怀”。如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是基层服务管理的关键所在。“第一书记”之所以会取得实效,就是因为那些原籍在本村、出生在本村、生活在本村、工作在本村的干部拥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桑梓情怀,那是一种出于本能的归属感和特殊的感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就像有些干部说的“当第一书记,真的是带着感情去的”。
  2、大众监督带来压力激发潜能。因为第一书记来自家乡,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但同时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乡亲们不会过于注重干部的实际职务,而是会评头论足。做出了成绩,自然接受群众的点赞,而做不出成绩,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同时每个村都有“第一书记”,无形中就有竞争压力。无需过多的考核评价,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大众监督和良性竞争,从而进一步激发服务基层的潜能。
  3、有多大能才能办多大事。XX的“第一书记”都是处级干部、正科级干部挂帅,副科干部团组配合,这些干部都是在磨砺中成长起来的,能力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给百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益处,百姓自然拥护。
  4、明确的目标带来方向的一致性。基层服务管理决不能盲目,只有认准目标不放弃、亮剑拼杀见真章,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XX的“第一书记”的方向很明确,不是单纯的利用职务之便争取几个项目或是慰问困难群体,而是要带队伍、谋发展、促稳定,真正从长远的眼光推动基层发展。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