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渡”与“度”
字数:4137 字 浏览:807次 下载:2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面,进一步提升教学系统的功能,丰富教学活动的模式,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改争论中,过度使用多媒体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古语说云:“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语文外在教学的模式发生了何种变化,都要牢牢抓住语文的本质。用“渡”和“度”去匡正现代教育技术喧宾夺主的局面,使语文真正回到它的内核。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渡   度

  一、引语:求渡不如自渡
  一人檐下躲雨,见一禅师撑伞走过,喊道:“禅师!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渡。” 那人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 该渡我了吧!”
  禅师:“你在雨中,我亦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渡你,而是伞渡你,你要被渡,不必求我,请自找伞渡!”说完便走了……
  重读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被渡须求自渡。反观我们的语文教育,这个故事依然适用。
 
  二、好雨知时节:生逢其时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应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融声、光、色于一体,它就像一道精美的大餐,色、香、味俱佳,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它的作用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可以引人入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比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带着情感去学习自然效果更佳。
  2、有效突破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感受、体验事物,创造基础。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以致“苏子愀然”。箫声究竟是怎样的呢?“其声”真的是“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以致“苏子愀然”吗?这些问题,很难讲好,还是让同学们听一听洞箫《独上西楼》吧,也许一曲洞箫《独上西楼》给学生的感受,比你说上千言万语要具体得多,深刻得多,有效得多吧。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为让学生对这段话理解得更准确一些,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赤壁赋》的思想情感,我想,将曹操当年“横槊赋诗”的英雄形象再现一下很有必要。还是打开投影仪吧,看一看当年雄踞江北,虎视东吴的曹孟德是如何豪气冲天的!
  3、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语文是百科之母,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研究表明,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听和看的机会,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增加原来教学信息的数量。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物极必反:语文教育呼唤“绿色模式”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膨大,语文教育逐渐开始泛化甚至是扭曲了她原来的面目,语文教学中“高耗低产”的局逐渐凸显了出来,原因何在?
  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事一物的改变绝非易事。要知道:“破”容易;“立”艰难!而任何技术的创新都有可能是把双刃剑。
  时代的变迁,造就了多媒体技术普及和应用,而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则冲断学生和教师间的情感纽带。过分的依赖技术的变化,它对人的刺激是有限的。一些教师为了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费尽心血制作了很多教学课件,但他过分依赖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眼球,结果却造成了审美疲劳,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优势。有的教学课件忽视设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课件只是简单重复课本知识,教学过程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有的课件交互性不强,缺乏灵活性,学生很难参与。另外,由于滥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师疲于应付媒体操作,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大削弱,冰冷和程序化造就了师生间的隔膜,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过分夸大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认为传统的教学媒体已经过时,将其弃置不理;还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媒体的新与多,将课上成现代媒体的大展示,五彩缤粉,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动性的发挥。特别是用声、光、色的欣赏代替了语文实践,用读图代替了文学意境,剥夺了学生思维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当丰富漂亮的动画充斥语文课堂,当“复制·粘贴”成为学生写作的主要方式时,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提高能落实吗?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效果。
  有时候一节课,教师一日千里,学生疲惫不堪,日复一日课堂之间大量的投入,产出却忽微,课堂走的是高投入低产出的路子。

  四、对症下药:语文教育需要两个维度
  别拿语文不当语文,语文就是语文,跟其他学科有所联系,但又有所区别。中国语文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有新思维、走新路子!学校开设的课程,如果从内容严谨性来分析,需把握两个维度:首先,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有严密的前后逻辑关系,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内容,是这类学科基本目标,这里,“工具”(无论是不是多媒体网络)是可以替换的手段,这些学科本身严谨的体系,足以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工具”的使用,只是为了提高效率。其次,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教学内容并不具备严格的逻辑顺序,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本身,只是掌握特定技能的凭借,不是学习的主要目标,在这里,“内容”反而成为可以替换的,而对“工具”本身的理解、掌握,却成为主要的任务。从我们接触到的材料看,在“学科信息化”的背景下,前者需要的是“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中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后者则需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语文学科显然属于后者。两种类型课程的这些差异,决定了“语文学科信息化”的特点。可见,问题并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语文教学观,在于怎样用。在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指导下,恰当地组合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之成为促进“两种阅读与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工具。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语文素养就是信息素养,语文能力就是信息能力,养成对“信息”的汲取、选择、处置的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改变滥用多媒体而忽视教学主体的参与性。课堂教学的实质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用于支持课堂教学的。因此要改变一味地强调教学内容的信息量,狂轰滥炸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所适从,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结果是学过的知识像过眼烟云,记得快也忘得快,很难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反而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如此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因此,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非常重要。

  五、扬长避短:“渡”亦有“度”
  英国学者贝茨曾曾说过:“各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正确的加以利用,再好的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也不会有好的效果。”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接受一切和否定一切同样可怕。
  古语云“上善若水”,我认为语文亦如水。因此一定要把握住语文的内核和任务。正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有这样的话语"只有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有真正的教育"。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教育家们的话都揭示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培养人。这与新课程改革下"以人为本"的要求是相互契合的。
  因此一定要善用技术,善管技术,而“渡”就告诉我们,技术只是手段,是渡船是工具,不能因为技术的泛滥使用而忘记了语文的根本和内核,而工具的使用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为了限制“渡”,只有把“渡”和“度”结合起来才不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
  
  六、珠联璧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必须利用信息化的工具。但是,这种应用应该遵循“不可替代”的原则,因此,不是所有的语文学习类型都可以信息化。例如:写字、背诵等就很难“信息化”,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练习。 “语文学科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范例和可能 因此我们可以把经典阅读与有效沟通和广泛求知结合起来,应对网络时代语文的语文,一定要坚信:实现信息化是其必由之路。在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把合作学习和单元推进融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打破“课”“课时”的概念,即有一定时间长度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把完整的教学内容切分成若干块进行讲授,实现超文本、超时空对话。使学习真正实现“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因境而异”。提供给学习者的是“单元式”的学习包。这种学习,必然突破“课”“课时”的桎梏,依托网络巨大的资源,在品茗和体味大量不但具有鲜活气息同时又具有历史积淀的文化氛围里滋养我们的心灵。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