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返回首页
风气建设个人体会:纯正风气 凝聚意志
字数:7829 字 浏览:16147次 下载:22次
== 本文免费阅读 ==
  风气建设历来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那么什么是风气呢?《辞海》对风气的解释为“社会、集团、集体中较为普遍流行的爱好、习惯、作风等”。具体的说,风气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倾向,它普遍渗透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可以说,风气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个群体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行为准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趋向。风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风气一旦形成,就具有极大的渗透性、感染性。实践证明,风气正则事业兴,有好风气才有凝聚力。一个单位作风好、风气正,就会上下同心,各项工作就能有效落实,各项建设就能稳步发展;一个班子风气纯、人心顺,就会有凝聚力,就能心齐气顺、风正劲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干出一番事业来。反之,风气不正,则人心涣散,单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无凝聚力可言。简单说,就是风不正就理不公,理不公就气不顺,气不顺就劲不足,劲不足就事不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坚决贯彻党中央、习主席的决策指示,强力反“四风”、肃“流毒”,国家浴火重生,风气为之一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纠治长期沾染的不正之风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案例层出不穷,人们对此也以屡见不鲜。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抓好风气建设的个人理解和体会。
  一、当前风气建设存在的典型问题
  习主席指出,“风气建设是一个单位作风状况最直接、最经常的反映,抓作风建设,千万不要忽视了风气问题”。近年来,全党全国风气建设持续向好发展,但一些风气问题的“雾霾”还没有完全消除,正如习主席强调的,“不正之风树倒根存,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病原体还没有根除”。
  (一)“微腐败”的问题。习主席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可谓‘吸血’不多、其害如‘虎’”。
  “微腐败”常常披着习俗、人情和相互关心的外衣,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迷惑性。比如,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借过生日之名聚众饮酒、请吃吃请,表面上是交流感情,实则违反规定,在群众之中影响恶劣;违规虚报开支账目,表面上是灵活办事,实则无视财经纪律,滋生腐败温床;称兄道弟搞同学会、老乡会,表面上是方便工作往来,实则是乱拉关系搞小圈子。
  “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这是清端公陈宾居官后常说的一句话。康熙召见他时,他以此为对,受到嘉赏。康熙为此而大发感慨:士未有律身不严,而为官能以清廉著闻者。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表面虽“微”,其实质都是“腐”,结果都是“败”。少数单位和干部中的“微腐败”,损害党员形象,腐蚀内部关系,影响干群团结。尤其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微腐败”,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伤不起”,绝不能等闲视之。
  (二)“乱告状”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扩宽了信访渠道、设立了网上信箱等办法,有效拓宽了民主渠道,收到了不少群众的意见建议,也查处了一些违纪问题。但个别群众对行使民主权利认识不到位,来信反映问题掺杂一些私人恩怨、不能处以公心的反映情况,存在乱写信乱告状的现象,一定程度干扰了部队正常秩序。一种是不讲程序,乱写乱告。《信访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以写信、电话等反映问题,应当依照规定程序,向依法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出信访诉求。然而,现在有些群众反映问题,不够冷静,对本级组织缺乏信任,想把信寄给谁就寄给谁,电话想打给哪个领导就打给哪个领导,不管大事小事都越级反映,甚至多头重复举报。另一种是夸大事实,动机不纯。有的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把道听途说的一些情况,夸大其词,胡乱猜疑,以发泄对组织、对领导的不满。
  (三)干群关系的问题。和谐纯洁的干群关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原有的团结友爱关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干群关系或紧张,或冷漠,或庸俗不一而足,乱象不断。一是冷漠隔阂,就是不打不骂也不疼不爱,突出表现在个别干部对群众感情冷漠,有的把吹牛闲聊当作谈心交心,谈不出真情、交不出真心;有的表面上依法办事,但是私下里言语讽刺、搞变通等“小手段”层出不穷;有的不体恤群众疾苦,工作不认真筹划组织,任务分解不细致,来回反复折腾,伤了民心、苦了部属。二是关系庸俗,就是把正常关系利益化、庸俗化。一些同志信奉“厚黑学”、“潜规则”,市侩习气、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有的热衷于走“上层”路线,不安心岗位用心工作,而是想方设法投领导所好,遇事不靠组织靠人情关系;有的喜欢搞“小圈子”,课余时间三五成群,休息娱乐定人定员,大家都在圈里转;有的用人唯近、任人唯亲,对同乡、老部下、身边人关照多。
  二、分析基层风气存在问题的原因
  不良风气不是一天形成的。对于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既要正确面对,加强自律,也要认真分析,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一)从历史和社会大环境看,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儒学遭受了两次灭顶之灾,一次是新文化运动,一次是文化大革命,作为中华正统的儒学在中国的信仰地位遭到重创。在一些人心中,昨天的理想追求消失了,今天坚强的新精神支柱却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各种西方腐朽的文化思潮也不断涌入,侵蚀了我们当时单纯脆弱的道德体系。没有强有力的文化体系和信仰作支撑,社会风气一下子就被打乱了,人们行为失了规范,同时也没有什么能约束心灵,于是物欲横流,大部分人开始疯狂追求物质利益,而且不择手段。社会严重的腐化堕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迅速占领了许多人的头脑。谦逊、善良、宽容、节俭、尊老等美德受到了极大冲击,人与人之间变得物质化,变得越来越冷漠。金钱至上,笑贫不笑娼;送礼得好处,实干没出路;扶人反被讹,遇难不敢救;塌方式腐败,系统性窝案等等社会乱象层出不穷。现在,虽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立,社会风气持续向上向好。但是信仰和道德问题,以及由其衍生出的,如诚信缺失、公民文明素质下降、文化涵养不足、本位主义等等问题,在一定时间内还难以彻底纠治,影响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二)从个人因素看,主要是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发生偏移,事业心责任感弱化。落马的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曾忏悔:“我没有做到每天去反省自己,犯了事还觉得不是事,犯了错还不觉得自己是错,犯了罪还不觉得自己是罪,最后走到这一步。”如同很多落马官员一样,他认为是不正之风把自己带坏了,往往感叹诱惑太多、风气太差、监督太松,但真的是这样吗?哲学讲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社会环境也好,外部风气也罢都是外因,只有人是内因,同样的环境中,有些人能够清廉自守,有些人却随波逐流,根本原因是主观上出了大问题。
  有的淡化学习。习主席讲:“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人的头脑不用正确的思想去占领,那么就会被错误的思想占领,不长上庄稼,就必然会杂草丛生。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大老虎”、“小苍蝇”他们学习的少吗,为什么还是出问题呢?这里大家要澄清一种错误认识,学了和学到了是两回事,真学和假学更是两回事。在外人看来,他们确实参加过很多学习教育,经历过很多所谓的“思想改造”,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讲话”也会让人们以为“改造”得很好。但其落马最终证明,他们的学习改造只不过是装点门面、装腔作势,是干打雷不下雨、好话说给他人听、样子做给别人看的假学习、假改造。那些违规违纪的同志,说到底还是信仰迷茫、精神缺钙,放松了思想改造,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有的心存侥幸。前段时间在电视上热播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有一名“亿元贪官”叫赵德汉。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穿简朴的衣服,在简陋的家里吃炸酱面,但是却用2.3亿的现金堆满了整个房间,当观众看到用人民币垒成的墙壁时,视觉的震撼难以形容。赵德汉在现实中的原型就是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远鹏,他也是每天骑一辆自行车上下班,那个堆满现金的房间也真实存在。办案人员在清点现金时使用五台点钞机,连续工作14个小时,其中甚至有一台点钞机被当场烧坏。对于魏远鹏的受贿行为,当问到为什么只收受现金时,魏的回答是“收受现金最安全”。这个“最安全”的回答折射的是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通病,就是心存侥幸,企图用自认为隐秘的手段行违纪之事。大贪如此,小贪亦然,很多人知法犯法并非全然不怕,只是自以为做的隐秘不会被发现,或者认为所犯之事不是很严重,被发现也不会被严惩,岂不知心存侥幸试图演绎“双面人生”,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隐蔽的手段也有被揭穿的一天,再深埋的案件也有真相大白的一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种侥幸心理着实是要不得的。
  有的不会算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载了跟头是捡芝麻丢西瓜,占小便宜吃大亏,没有算清账。原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局长靖大荣,2007年8月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在狱中,她对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痛悔不已,自算“七笔账”,笔笔划不来。一算“政治账”自毁前程,二算“经济账”倾家荡产,三算“名誉账”身败名裂,四算“家庭账”夫离女散,五算“亲情账”众叛亲离,六算“自由账”身陷牢笼,七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我们大部分是农家子弟,走到今天不容易,面对各种诱惑要算清账,万不能像这位女贪官一样蹲了班房才算明白。明朝的朱元璋,也曾给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我觉得他算的很好,我们也要算好账,要守好自己的“一口井”,不能引来滔天的洪水淹了井,更亡了人。
  三、加强基层风气建设党员干部要当好榜样带好头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首《勤廉歌》,在此先与大家分享一下:“人民的干部要记住:一个头衔一肩任务,为民办事,为民作主,少犯错误,一份薪水长知足。不图富贵,艰苦朴素,勤政廉政,政绩显著,一段任期风尘仆仆,勇挑重担风雨无阻,甘为基石,铺就坦途。”身教重于言教。我认为,加强基层风气建设,党员干部是重点。一名合格的干部应该心底无私,胸怀坦荡,对上不瞒不骗,对下不欺不压,堂堂正正地做人,公道正派地处事,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形象影响人、教育人、带动人。这方面,我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勉。
  (一)修身正心。古语讲:“政者,正也。”“正”为“政”之本,“正”亡则“政”亡。事实说明,风正需要身正,身正需要心正。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行为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正所谓正心一点通公道,邪念一生走歪路。通观古今中外,往往都是有恃权之心则整人,有仗势之心则欺弱,有专横之心则排他,有营私之心则结伙,有嫉贤之心则生非,有邀宠之心则欺上,有虚荣之心则争功,有享乐之心则贪财,有淫乐之心则好色,有多疑之心则信谗。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身心修养,具体来讲,就是做到“三真”。一是真诚。信任无价,真诚是金。待人不真诚,虚头滑脑,干部会失去威信,朋友会淡漠友谊。商鞅“徙木赏金”的故事,充分证明了讲真话、守信用的威力。只有立言立行、口不违实,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好多人都喜欢听方永刚的课,群众给了一个答案:“我们信他这个人,所以信他说的那些话!”。作为干部,要切实视“诚”为“成事之本”,保持高尚人格,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言必行、行必果,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二是真实。明代学者吕坤曾说,做人要“做本色人,说真心语,干近情事”。工作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潮的影响,作为干部要带头抵制庸俗、低俗、世俗、媚俗之风,做一个真实的人,营造一种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的良好氛围。最起码,不说假话,不忽悠领导和部属。三是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切实把群众的困难、问题、矛盾当成自己的事,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
  (二)克己正行。俗话说:“祸患积于忽微。”在纯正风气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本色,主要就是做到“三慎”。慎初。就是严格把守第一关,谨慎迈出第一步。原成都市交通局局长兼党组书记石全志在犯罪历程自述中讲到,对于一些丑恶现象,开始看不惯,接着看得惯,最后试试看,然后就坠入深渊了。他本人就是从看不惯、到看得惯、到最后贪污、挪用公款和收受贿赂,被判刑入狱的。人生贵善初。有些事情千万不能有“零的突破”,否则,有了第一次,必然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给自己埋下祸种。有一则老故事,说的是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进城,天刚下过大雨,路上到处都是泥泞,开始他怕弄脏鞋,总是择地而行,一不小心踏进了泥水中,弄脏了鞋子,便无所顾忌地在泥水中走下去。有人总结这种行为是“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犯错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原杭州市海关关长耿永祥在忏悔录中写道:“我痛切地认识到第一次接受一位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有人认为,“今天收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贪一点”是小毛病,只要不搞大腐败,组织上是不会追究的。孰不知,就是“第一次”、“这一点”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因此,慎重对待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慎微。就是要防微杜渐,坚持做到“莫以恶小而为之”。晚唐诗人杜荀鹤一首《泾溪》诗这样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说,河中有险石的地方,船家生怕出了差错,就格外小心谨慎地防范,所以都能平安渡险。相反,在那水流平缓看不到石头的地方,以为出不了事情便麻痹大意起来,结果往往会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它警示我们,不要以为大错不犯就出不了大格,而生活中的“小事”却是潜流暗礁,如不防范,就非常危险。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在战场上都能披坚执锐,一往无前;走下战场却管不住“小节”,每每为女色所动,为富贵所淫,为贫贱所移,最终因“小”失大,误人误己以至误国。春秋时的吴王夫差,贪恋越女西施的美色,玩物丧志,终被越王勾践所灭;三国的吴王孙皓,因大兴奢侈之风,一味享乐,最终反绑双手向晋投降;唐明皇李隆基沉缅于杨玉环的温柔乡中,荒废政事,导致“安史之乱”。管理学上的“蝴蝶效应”讲: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小节不保,大节必失;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些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有的往往就是从读一本坏书、交一个坏朋友,甚至接受一些“歪歪理”开始的。因此,在利益和诱惑面前,谨小慎微是每名官兵必须坚守的一道防线。慎独。《礼记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包括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自律行为。作为党员干部,管住自己最重要的是培养“慎独”的品质,管好“八小时之外”的自己,以及工作、学习、生活、社交、家庭、亲属关系等各个方面,时刻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生活作风是否正派,情趣爱好是否高雅,家庭风气是否良好,人际交往是否纯洁,个人形象是否端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惟有坚持党性原则,有高度政治修养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排除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干扰,克服各种奢望与冲动,达到管住自己的最高境界。东汉期间人称“关西孔子”的杨震,曾向朝廷举荐过才华出众的王密为昌邑县令。数年后,杨震路过昌邑,王密知道后连夜赶来拜谒,并送上黄金百两。杨震见后大为生气,责难王密说:“你夜送重礼,以为无人知晓,其实也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太不了解我的为人了!”。命令王密将黄金如数带回。有句俗话讲得好: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每个人独处的机会都比较多,切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三)纠偏正气。风气建设没有完成时,永远都是进行时。一个人、一个单位,开始好,不代表永远都好,现在风气很正,不代表永远都正。我们必须常抓常严,不断规正人生和单位的航向。治“虚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工作落实要崇尚务实,力戒虚假。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兵败日本令人痛惜。可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当时北洋海军在亚洲海军中具有相当实力,装甲水平普遍超过日本舰队。然而,由于他们在训练中弄虚作假,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致使作战效能低下,最终吞下失败的苦酒。虚假之风害死人,我们应牢记这个被无数血的事实验证了的教训,带头消除虚假之风,真抓实干,打基础谋发展,提高单位建设水平。治“懒惰”。俗话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自古以来,勤政敬业一直都是为官的基本要求,《尚书》中说:“为崇惟志,业广惟勤”、“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战国时期的蜀太守李冰,为了解决当时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父子俩组织上万民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修成了润泽后世的都江堰;明代的杰出医学家李时珍,不惜抛弃当太医的安逸、舒适生活,宁愿风餐露宿,爬山采药,深入民间,搜集药方,大量翻阅历代医药著作,用27年时间,编著了汇录着他一生艰辛的《本草纲目》。史学家司马光,读书困倦时,便将头靠在特制的“警枕”上,稍睡片刻,身子一动,枕头便滑落在地,他立刻惊醒,爬起来继续攻读,历经19个春秋,终于写成了宏篇巨著《资治通鉴》。勤奋是成事之基。正如鲁迅所说:“伟大的成就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因此,要切实树立勤奋工作、恪尽职守的良好形象,像恽代英说的哪样“把惰性当仇敌”,带领大家努力营造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治“松散”。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当前部分基层干部,有的不操心,管理松懈,乱了秩序;有的不严格,纪律松驰,毁了规矩;有的自身言行放纵,坏了作风,丢了民心;还有的把组织赋予的权力作为联络个人感情的平台,私客公待,违规办事,让个人受了益,单位受了损。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治松”入手,严法正风树形象。用“抓铁留痕”的狠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蹲下来解剖麻雀”的细劲,把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做,防止因思想失控、组织失管、管理失严发生问题。治“骄气”。诸葛亮《戒子篇》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家耳熟能详,而对他的另一句话“蹈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却未必熟悉。“蹈慢”与“险躁”,都是做人做事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非常危险和有害的。自以为了不起是“骄”,看不起别人是“傲”,对自己的境遇不满则“躁”。陈毅元帅在《手莫伸》一诗中写道:“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我们既要防止在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由满而骄,也要防止在目标难以企及、受到挫折时由难而躁,还要防止在视野不宽、标准不高的情况下由惰而傲。
  同志们,习主席深刻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如果我们不抓紧风气建设那么必将失了民心,必会打了败仗。风气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风气建设之树才会常青。我们每名同志都要真正做到纯正风气从我做起,密切关系向我看齐,坚持以上率下,坚持以身作则,如此才能不负人民厚望。
没有找到想要的文档没关系,可以——原创定制
如果不想充值,也可以——以稿换稿
温馨提示:
1、本站立足于原创,非会员单篇售价50元起,是本站注册会员,有足够的积分,作品会员价多少就扣减多少;
2、充值起点50元,多充不限;本着自愿的原则,充值不可退款或提现;如不想充值,可拿自己的最新原创作品交换;
3、无忧只搭建平台,制定稿件上传和下载规则,其他由上传人和下载人自愿进行,无忧不对稿件内容和质量负责;
4、无忧不保证平台稿件永久留存,请下载用户自行及时保留;
5、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拒绝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top